谭胖:“就地过年”靠谱!不见酸亲戚,省了压岁钱

昨天一个外国朋友在网上问我:“你们中国是不是疫情大爆发了?”我说“没有啊!只是小范围而已,能控制住。”
他说:“那为什么新闻说各地不让过年期间流动、禁止旅游?”
我说:“那叫倡议,是保护我们的一项措施。”
他又问我:“这怎么能叫保护呢?”
我突发奇想:“因为每年过年回家,我们的隐私都要被曝光一次,腰包都要被掏空一次。这次终于可以躲过去了……”
相信大家每年过年回家都有过、或正在面对以下几个提问:
一、在哪里工作呀?
二、工资多少呀?
三、买房了吗?
四、买车了吗?
五、谈对象了没?
六、结婚了没?
七、离婚了没?
八、生孩子没?
九、孩子能活吗?
十、我家孩子现在……
有同感的朋友请在我文章下方留言。
给你两个留言选项:
一、说中了,想死;
二、说中了,想杀人。
所以当我看到许多网友因为“多省市倡议2021年春节外地人员就地过年”而发出乡愁时,觉得是不是很少有人会去想:“老子(娘)这次总算清净一回了!”
不过没人说,不代表没人想,也可能只是不说罢了。
昨晚我表妹给我打电话,说起回家过年这个话题,她说:“我也觉得你可能今年回不来了。”她还说:“正好我也不想回去,等疫情缓解一点以后再回去,正好那时候亲戚都在忙,不会聚一起,安全不说,还省心。”
巧了,我也这么想。
如果要问这个世上有什么生物最能体现出“讨厌”的属性的话,当属三姑六婆。
明明不是你的至亲,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却像古代宫里负责“起居注”的宦官一样,恨不得抓住一次机会把你一年的行踪,包括但不限于住所、收入、健康情况、性伴侣、配偶、子女、卫生间面积等一一记录在案。
关键是你还不好驳人家面子。
毕竟那是“长辈”。
像我这么大的人了,每年回去都还要时不时面对一下来自长辈的亲切问候,何况年轻人?
我相信年轻一代的朋友都非常注重隐私这件事,尤其是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的男女,平时连手机都设置密码的人,为什么要在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里,接受另外一个注定无法跟你一起生活的仅仅有血缘关系的人的盘问?
这个问题我也是无解的。
过得顺遂的人回答起来不情不愿,不顺遂的人回答起来伤口撒盐。
偏偏就坐在一个饭桌上,你我都要皮笑肉不笑地老实回答,接了一招还有下一招,你要是过得比人家好,人家可能还有更尖锐的问题等着你,你要是过得不如意,对方的存在感和满足感会爆棚到“我终于在你身上找到幸福了。”
过年回去这一趟,原来是给别人带去了满足感,你还要把窝火带回打拼的地方,面对一个人的卧室,看看灯红酒绿的夜色,哀叹一下人生前途,还有钱途。
但这种隐痛据我估计,还要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不想批评长辈的过失,每个时代的人对于别人和自身的生活理念以及彼此尊重的概念不一样,只能说:
能躲就躲着点。
毕竟世上没有太多感同身受。
另外,人长大了以后还有一件事不公平,就是你工作了,按理就不能收压岁钱了,但你得给人家压岁钱,说中了的朋友同样可以留言。
别人不说,我助理每次过年回来后都要跟我预支工资,时间久了我都不用问,知道囊中羞涩,又不想丢了面子失了礼数,省吃俭用除了给父母买些东西外,剩下的都在一次次走亲访友中化作一封封给到“这小兔崽子长大了估计都不记得我是谁”的“别人家的孩子”手里了。
按照惯例,要秀演技。
以前你小时候拿红包如果开心地收了,回头父母会告诉你:“不要那样,适当地要推辞一下”。于是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代代学会了以下固定动作,说惯了以下固定台词:
“这孩子真乖,红包给你”。对方伸手。
“阿姨使不得”。你推手,记住,这时候要欲拒还迎。因为对方还有一句话。
“嗨,跟我客气什么,拿着!”一直往你手里送。
“阿姨使不得使不得!”第二阶段台词不重要,但你手里一定要掌心向上迎着红包落下的那一面,拇指和食指已经做好了“接”的准备。但还是别急,对方还要说一句。
“哎呀哎呀太见外了,这孩子!收下,不收我就生气了!”好,注意这时候你就要接住了,此时你的头要略含胸做羞涩状,你的父母在一边也要恨铁不成钢地说一句:“真没礼貌!还不赶紧谢谢X姨?”
“谢谢X姨!”……
礼成。
听说古代“禅让”要三谏三推,好像也不过如此。
于是每年秀演技,一代更比一代强。
那么我们摆开“过年回家”这件事仔细看:
除了陪伴父母的幸运外,剩下的几乎都是毫无理由地面对不礼貌的审问,还有不得不掏腰包,和不得不维系的脸面。
凭什么?别问,问就是传统。
我这样细算下来,不管别人如何继续感慨乡愁难解,起码我是很开心的。
起码今年,我不用秀演技想对白了。
除了过年那一天,对着视频里跟至亲认真地说一句:“爸、妈,我想你们了”。
之外的一切都是浮云。
所以,对于“就地过年”,凡事往好处想,越想越精神。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