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汪脉朱传歌诀的体用

悟拳灵感散笔(九)

练术不练招一一点劲功夫(3)

2018.6.30.

歌 诀

接手分清敌和我

彼此之劲不混合

不受手快来侵袭

不受变化影响我

不受强力来欺压

不用牵来不受扯

千招变化如新接

自由圆活属于我

这首歌诀是汪脉太极功夫的《接手诀》。自二0一0年拜师后,我经常反反复复不厌百回地看我亲自录的师父的推手视频,视频中师父曾专题讲解演示过汪脉朱传点劲推手的“接手问题',师父的“口传心授'、谆谆教诲,使我对这首歌诀逐年有所感悟,二0一五年六月,我以诗歌的体裁形式记录了我的心得。

汪脉朱传有一诀:

“接手分清敌和我”

五十六字悟多年,

年复一年有收获。

分清敌我不在形,

而在心中细揣摩。

搭手形接心不接,

让你啥也摸不着;

我劲可以混上你,

你劲不可混上我;

擦皮不刺你的骨,

浮皮了草你没辙。

你我如果手不搭,

自由圆活也属我;

我心一动你得随,

我意划弧你跟着。

说来容易做来难,

周身轻灵玄妙多。

若得轻灵真功夫,

十年八年锲不舍。

松净虚空未上身,

接手难分敌和我。

汪脉接手独非凡,

汪祖语录精论多。

边读边悟入心脑,

随师修炼细细磨。

要准确体悟《接手诀》,师父对“接手问题'的口传心授必须心领神会,还必须反复默识揣摩汪祖《语录》,用《语录》中的关键语句开发自己的心灵智慧。

如,“接手莫干接”,“接手意在先。接手意在先的前提条件是自己身上要有‘东西’,要‘气遍全身’,‘身上有气感`″。

如, “接手要松、散、通、空,自己是个空虚的大气球,身上什么都没有,对方碰哪,哪就‘有’”。

如,“一接手,自己的神、意、气就穿透对方的身体,这是杨式太极拳技击功的一个特点”。

如上《语录》告诫我们得修炼出“知己之功',没修炼出“气遍身躯不稍滞'、神意气的“松、散、通、空'的知己之功,难施《接手诀》“自由圆活属于我'之功。

汪祖云:“手的功能是侦察、掌舵、通劲儿,不是打人的”。

“手不是发劲儿打人的,不能用手去抓、攥、戳、推、杵和反关节。否则应有的侦察、掌握方向和通意气的功能就失灵了。”

“接手要轻,轻才能灵,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接手轻,意气才能通。否则,手重、硬、关节、肌肉僵滞,意气受阻。

接手,以气接,不以力接。

接触点要轻,接触后再减轻,似挨非挨,若有若无。手肚虚,手心空,手中似有气球。

手接触对方,没有一点儿侵袭之意……”

以上全是悟懂《接手诀》的金玉良言,没有这些(当然不止这些)金玉良言,更难实施《接手诀》的“自由圆活属于我'之功。

把汪祖永泉对汪脉接手论述简要归纳有以下几点要领:

一,要修炼出神意气的“松、散、通、空的知己之功”;

二,接手要轻、要灵、要虚,要丝毫不挂力,要意在先,要气接,不要力接;

三,接手不要有侵袭之意,不要有胜负之心,即师父所说:想打人,错了!

汪脉朱传的点劲功夫的关键在“接手诀”和汪祖对接手的精妙论述,体悟不懂师父和汪祖所论的接手要领,休想得到汪脉朱传的点劲功夫的精髓真谛。

悟拳灵感散笔(十)

我体悟的练术不练招

一一点劲功夫(4)

2018.7.10.

2010年,拜入汪脉朱传师门,师父送我一本朱怀元(师父的父亲)著《汪永泉傳杨式太极拳功札记》。这本宝典中记载有太极推手秘诀共十几首。其中对《点劲诀》我细心揣摩、研究、探索、体悟了好多年,现在(2015.6.),终于有了点儿收益。《点劲诀》原文:

上下合于内,往返在其中。

飘浮求奥妙,混元一理通。

接点不接面,接面两不便;

偶尔面碰面,及时松开变。

全歌诀共八句。前四句是说太极应该练到什么份儿上; 后四句是说应该怎么推手。

“上下合于内,往返在其中,飘浮求奥妙,混元一理通。”这四句诀说的是汪脉练拳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修炼内气。“上下合于内”的是“气”,不是形体筋骨;“往返在其中”的也是“气”,也不是形体筋骨。只要把“内气”修练得圆活充盈,如老拳论说的“气遍身躯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曲伸往来气贴背”了,只有修练到这个份儿上,“混元一气”由神意而生,上下通,内外通,飘飘欲仙,奥妙无穷,十分愜意,特别舒服。修练到如此境界,不但能保健养生,还能练出推手“神意气发人”的奇妙功夫。

“接点不接面,接面两不便,偶尔面碰面,及时松开变。”这四句诀是说如何推手。杨式汪脉这一流派与其他流派十分明显的不同是推手功夫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一点劲功夫。这一太极推手风格由汪永泉大弟子朱怀元得以传承,所以我拜的师门叫“汪脉朱传”,师爷朱怀元是第一代传人,师父朱春煊是第二代传人。我们研习太极推手主要特色是“点劲”。汪脉朱传推手,师父立的规矩是: 不许用力,不许搡人、拉人、扯人,不许戳、杵、反关节,不许摔打使绊儿。“手不是发劲儿打人的,不能用手去抓、攥、戳、推、杵'(汪祖永泉语)。全是用意,用点,“接手意在先”一接点中求”,在与对方的接触点上研习推手功夫。所以关于点劲,除了这首秘诀之外,还有不少秘诀。

我与师父有缘相识于2009年,一年多时间的相处让我喜欢上了用“点劲”玩太极推手。2010年师父收我为徒,约法三章:点劲功夫是“汪脉朱传”,入门只能学点劲,研点劲,用点劲,不能掺和别的东西。师父无论和哪个徒弟接手,说的全是点劲。“这就是一个意,和力没关系,全在意,不在力,也不在形”。这是师父常说的一句话。与点劲有关系的术语,如“接点不接面”、“一接点中求'、“点断拍”,“乾三连、坤六断”、“力不过腕”,“接劲端,打劲源”、“开门、求侧”等等,几乎是师父喋喋不休的词儿。拜师之后三、四年内,对这些推手术语经常是懵懵懂懂,茫茫然然,但在师父日复一日的发打之中,体内却产生了奇妙的变化,打拳气感有了,挨打中越跳越轻灵了,听师父的劲儿也越来越敏感了。

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师父送我两本汪永泉的书,百读不厌,在读书的同时,师父、师叔、师兄弟互相研习听劲,喂劲,渐渐悟得了点劲的真谛。

下面简要叙述一下我对《点劲诀》的体悟和应用。

一,如何理解体悟“点”“面”的概念?

我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在二人推手接触的肌肤间寻找运用“点”和“面”,越找越糊涂,越用越不灵。是师父、师叔们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是汪祖永泉的“神、意、气是太极的真正内劲”,“神意气化合”的理论启发了我。“入化本是集中意,无形无相莫猜疑,掤捋挤按皆非似,真得化境万归一”;“点是螵旋的结晶,面是意气的边缘”。原来《点劲诀》中的“点”和“面”不完全是或不真正是二人肌肤接触的“点”和“面”,而主要是我“神意气化合”的“点”和“面”,是“全凭心意用功夫”的“点”和“面”。

二人欲推手,我的意已然成气的面或成气的球,我把对方的形体也看成气的面或气的球,我与对方不用我的面去接触对方的面,而是用我“神意气化合”的点去碰他的点,奇妙的效果就产生了,对方必失中或跳或逃。(注:汪脉朱传的点劲功夫十分深奥精妙,汪祖永泉有精彩的论述,以上只是我感悟汪祖论述在研习推手中的一点体悟,有待继续验证)

二,太极以松静为本,不得松静功夫,休论其他。汪祖永泉说“二人揉手,更松者胜”,点劲功夫同样如此,不得松静,不悟虚空,就很难有“神、意、气的真正内劲儿”,更难有神意气化合变点的功夫。所以拳龄短,修炼不够,很难懂得明白点劲的功夫内涵。

三,《点劲诀》说起来简单,用起来也並非我第一条里说的那么轻而易举。 汪脉朱传的点劲功夫是汪脉的独特功法,出神万端,变化莫测。

如以下歌诀:

“虚点不过腕,实点一贯串,

点到重心时,换点位不变。

点劲如针刺,刺皮不刺骨,

皮骨本相连,刺骨皮自堵。”

此诀是点劲的虚实用法,点劲只能以“意”而用,不可以“力”而用,以力而用不可能做“刺皮不刺骨”。只有点劲“刺皮不刺骨”,才能显示点劲的奇妙。

点劲若遇千斤重,

点位不移待敌动,

敌动虚实必自露,

扭转方向反回刺,

再次仍遇重心时,

屈指引起加弹刺。

汪脉朱传的推手规矩是不许用力,不许撕扯拉拽,但对方是不讲这个规矩的。这首歌诀与上一首都是汪脉朱传推手应对对方力的心法。这一心法在应用中是很难的,不经师父的听劲喂劲的磨练是很难掌握的,尽管汪祖有详尽的论述。

由面变点是神奇,

变得对方无所依,

纵让你能千着变,

此时也难再转换。

点是螺旋的结晶,

面是意气的边缘,

若在外形求下去,

枉费功夫莫猜疑。

由此歌诀我的理解体悟: 点劲功夫与力没关系,与形体也没关系,只与太极的“意”有关系,与“神意气”和“神意气的化合”有关系。是一种心法。“点是螺旋的结晶”,是说点如螺旋一样,可随意变化,“掌中十字”“掌中乱环”都是点劲的应用;“面是意气的边缘”,是说“面”不是指形体,而是指由意而气的可大可小的无形的心法形成的场。

所以,汪脉朱传的点劲的“点儿”不但可以用在二人的肢体接触中,也可以随我的神意气化合用在我周围的空间里,“意气的边缘”里。形成气打和神打的奇妙效果,这已用我与拳友、徒弟、学生的推手实践,屡试而不爽。当然,我说的是为养生而不为比武技击体悟出来的玩法而已,是一种对太极追求的乐趣和爱好。

太极秘诀(现在称歌诀)是先祖们穷其修炼一生的辛勤、汗水、心血、智慧的结晶,语言简捷,含义精深。我们后人不付辛劳,不流汗水,不花心血,不开智慧是很难理解掌握前人留下的真经的。归根结缔,功夫是炼出来的,炼不到,再好的秘诀也就是几句诗而已。

与汪脉相似的点劲诀也有,如:

推手不用手,脚下飘飘走,

打点不打人,没有才是有。

我的推手要诀:

神意气合太极功,

由面变点是神通。

意大而滞意淡真,

意无准位点不灵。

意定准位须一静,

动静之机神领行。

心空体松气神打,

不晓虚无难得功。

本文初稿2015.6.修改稿2018.7.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