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献知见录

原创:王振忠 (来源:阅读徽州公众号)徽州是文献之邦,早在90年前,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就曾倡导收集乡土史料,他在一封写给许承尧的信中就指出:“各村族谱家乘,有裨参考国史,当较他处为夥,可约同志共成之。”黄氏系歙县西乡潭渡村人,祖上一些人曾在扬州经营盐业,盛清时代出现过淮南盐业巨擘——黄氏“四大元宝”。作为徽商后裔,黄宾虹个人就注意收集一些宗谱、家信稿底、先德日记和其他抄本。1936年,他还希望将来能创建一所大型博物馆(如“黄山博物院”),以供大众观瞻。不过,黄宾虹当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艺术品(尤其是书画)的收集、整理甚至买卖上,真正在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有所作为的,则是他的朋友许承尧。

王振忠摄

许承尧是安徽现代最为著名的学者、方志学家和诗人,他主编的民国《歙县志》,被公认为是一部徽州历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他个人编纂的《歙事闲谭》,则是“一部以辑录文献为主,兼有记述、议论和考证,旨在全面展示徽歙地区历史文化状况的史料长编”。他的一些旧藏,迄今仍是“徽学”研究的重要史料。

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地的民间文献层出迭现,其中,徽州文书以其数量庞大、历时长久、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徽州文书的相关资料陆续刊印出版,与此同时,在田野乡间仍然不时发现一些新的珍稀文献。不过,迄今为止,学界对于徽州文书的利用与研究,还远远赶不上文书披露和出版的速度。

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长年奔走于徽州乡间,在实地考察的同时,陆续收集到一些珍贵的民间文献。在此过程中,经眼过无数的徽州文书。此外,在多次的海外访学中,也非常注意佚存各处的徽州文献。近来,因大疫当前,田野调查与海外游历几乎无法展开。困居陋室,遂陆续整理此前收集的各类文献,亦较为系统地阅读新近出版的史料,深感徽州文书内容之丰富,可谓无微不至,这些一手文献,对于推进明清以来的中国史研究,理应做出更为独特的学术贡献。由于经眼的一些文书颇为稀见,再加上部分文书之书写较不规范,故标点、誊录此类资料,或许也有助于更多学者进一步认识徽州文书之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加以利用。有鉴于此,本人将根据研读公私收藏所得,或纯粹标点、整理史料,或作初步的简单札记,点明各类文献之学术价值,为将来进一步的综合性探讨奠定史料基础。此一系列将以“徽州文献知见录”为题陆续发表,以就教于学界同好。

1、徽州文献中的“档”

在通俗常言中,“文书档案”经常连用。其中,“档案”一词之来源,学界通常认为源自明末清初,主要典籍依据是康熙年间杨宾所著《柳边纪略》中的记载:

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之谓“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关于“档案”一词来源的最早记录。它的意思是说,在东北,使用过的木牌文书存储到较多数量时,就将之用皮条穿起,“挂壁若档”(“档”之原意是有框格的木架,一格为一档),加以分类整理和保存。至于“案”,则是指保存下来作为资料、证据的文书。“档案”二者连称,也就是指办理完毕、存储档架的文书案卷。

在传统时代的徽州,我们今天所说的簿册文书,早已有了“档”的称呼。明代歙县西溪南人吴珽所撰的《仁德社立档序》曰:

吾里仁德社重立门额于淳熙,再修坛宇于泰定。逮至国朝宣德,盖三葺之。……珽轮当司箓,……而检阅旧簿,编楮残缺,于是立档三扇:一曰因革簿,一曰收支簿,一曰事迹簿。悉录施财名姓,某年某为,而社事渐有条理矣。

上述记载出自歙县《丰南志》,其中提及,包括“因革簿”、“收支簿”和“事迹簿”这样的簿册文书,至迟到明代就被称为“档”。其中的“扇”是量词,相当于“册”。由此可见,早在明代,有关村社的簿册文书亦已称之为“档”。2、清雍正十年(1732)五月歙县汪国泰等安挂神像护佑家门日记

散件一份:

雍正十年岁次壬子,前上月初二日戊午之辰,用日出寅时,安大将军于新屋,挂厢房屋顶上,制振远家用计害我家的朱雀、白虎开口。谢九锡先生看的日期,田子悦兄代雕漆的神像,黄文若先生点关并祝神,禹治(?)兄安脚,并安神位。此系他家用心地害我家,我家不得已而制着他,非我家害他也。自有天地、神明、祖宗护佑我家,福星高照我家,喜事降临我家。初二日记之,以便后来查考。

其日祝神用马九张:七煞,五昌,直府,香火,老郎,灶司,众神,土地,门神。供献二棹,上棹:亥,鱼,付,米,活鸡一只,点关杯七个,物俱文若先收去。棹下[下棹?]:米七筒,鸡子七个,埋于米上,杯五个,物亦是文若兄收去。供献烛二对,大锣鼓磬请神,烧黄纸符数张。五猖钱披神头上,破竹、香烛、纸钱等物,新笔一枝点关。新虎头牌,仝日点关。初四朝烧符三张:煞神面前一张,新屋香火一张,新屋灶司一张。

前五月初二日戊午之辰用,日出

寅时安神大吉

歙邑谢九锡先生看的日期。

弟子汪国泰、长子顺宝。

这份文书讲述了一个生活故事:雍正十年(1732)五月,歙县人汪国泰及其长子汪顺宝,请谢九锡先生择日,并让人雕了一个大将军的神像,挂在新屋厢房的屋顶之上,目的是为了对付对门的邻居(“振远家”)。原来,邻居用计暗害汪家。汪氏父子反复强调,是对方先做法伤害自家,自己才不得不出手,希望天地、神明、祖宗保佑自家,从此福星高照,喜事降临。这显然是一个以厌胜之术避邪祈吉的故事,对于研究明代的徽州民俗颇具史料价值。

文书详细记录了安神祭祀的过程,对于祭品种类和请神程序,也有较为细致的记录。文中的“五昌”应即五猖,“亥”是猪肉,“付”即“腐”之简写(也就是豆腐)。

在明代,徽州民间有形家、星家和阴阳家之分,如万历《歙志》就提及形家陈正言、星家吴石父子和阴阳家笙桥谢氏等。上揭的“谢九锡先生”,很可能就是笙桥之谢氏。

3、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歙县黄备桃源祖殿的神像开光

文书散件《清代歙县张宗穆为修复黄备桃源祖殿事布告各社文》:

歙南黄备桃源祖殿,自唐宋以来供奉在庙,众神原同夏川、朱家村、浦口、丰村、庄村公共烧囗(火?),立有合同,接送无异。乾隆二十八年众神重新换衣,三月十六点光上座,轮管社事。张垂(?)铨年幼无能,失于照察,主坛腹内所用玄龟过大,未用丝绵裹包,咬断悬线。九月重阳各社迎神胜会,议论纷纷,口称失去腹藏,理应送神回宫。且主坛座前原有木栏铁锁,并无损伤,岂有失去之理?若果失去,各社理宜送神回宫,共议面开隐板,如果有失,宗穆社重新再装,有何辞说?并不再派各社出费。廿九年张思晟承管社事,带领庙祝亲到各社,相恳送神回宫,重立批据,接送无阻。至今并无回音,反言在外装銮。不思昔日至今,祖殿在于何所。且康熙五十三年重阳,丰村失火,主坛七公法身烧尽,亦该在外重装,何其又在本庙?今无知之见,不思前人旧规,唐宋以来数百年烧火众神,受万民之顶礼,庇佑众姓之病患,今一旦将众神分散各村,幽僻之地,亵渎神祇,特具情由,布告各社仁人君子高明论之。黄备张宗穆公具。

“张宗穆”不是人名,而是指位于歙县黄备的张姓宗穆社,而有关宗穆社的明清文书抄本,笔者手头尚有数种。

根据当代人的回忆,各类菩萨像历经数年而破旧剥蚀、需要修补重漆时,就要举行呼猖的仪式。此一隆重仪式,通常每隔十数年举行一次,整个过程包括退神、开光和上神三个部分。退神的时间是在晚上,地点一般选在河边的杨树林里。先由负责修理菩萨的漆匠在林里搭起一个临时账篷,摆上供桌,焚香跪拜后,将菩萨后背的一个小门打开,取出菩萨的“五腹六脏”,即原先摆放其内的乌龟、壁虎、蝾螈、蛇、蜈蚣等“五毒”。然后用香火将神灵引导至山间的一座坟墓里,让菩萨的灵魂就退去,此即“退神”。接下来就是让漆匠将退了神的菩萨像运到店中,将菩萨重新修补,上油漆。为之整治一新后,用红布将整个菩萨罩住,并运回社屋,这个过程称为“开光”。最后是“上神”,也是选在晚上,通过举行仪式,由漆匠将鲜活的“五毒”作为菩萨之“五腹六脏”,从菩萨背后的小门中装入,并用漆泥将门封死,将五种动物憋死在菩萨肚中。再用嘴咬破中指,以血点在菩萨的两只眼睛之上,是为“点光”。“点光”之后,菩萨就有了新的灵魂,这就是“上神”。

黄备是歙县南乡的一个村落,当地有黄备桃源祖殿,所供诸神由来已久。这些神明,是与新安江畔的朱家村、浦口等地的村落共同祭拜。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值菩萨换衣,三月十六日点光上座。当年是由张姓的宗穆社轮首社事。族中一个叫张垂铨的人年幼无能,又比较粗心,主坛腹内所用的乌龟个头太大,却没有用丝绵裹包,以致悬线被乌龟咬断。及至九月重阳各社迎神,议论纷纷,为此,宗穆社征引旧例予以解释。

4、清道光十六年(1836)庆源村告示所见婺东北之异姓入继

告示一份:

特授婺源县正堂加三级记大功四次陈,为清业坟山等事。据北乡庆源村附贡詹太交,监生詹峄、詹霞/、职员詹又新,生员詹又槐,族詹日熹、詹祝盛,约保詹世惇,民人夏福喜、夏傩高、夏兴元,词称:生等攸叙祠支下灶近千烟,均自/夏姓继来,夏祖显龙公案葬羊字六百九十一号,土名石岩前山场,计山税共一亩四分零五毛,现在夏振分户完粮世守,尽是夏/显龙、夏社祐全税清业,委无丝毫外税闲杂其间,库册抄呈炳据。蹇因夏姓支分派散,不肖夏振芝、夏炳元等两遭谋诱,两/盗渔利,近始查知,囗皿向理,幸自知亏,退回契税。切生等名虽两姓,实同一脉,杜渐防微,情难坐视,谨抄堂册,分吁赏给钧示,勒/诸贞(石民),竖立该山,俾不肖支丁与附近邻乡触目儆心,毋复觊觎,庶祖灵得安,祖业得保,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示禁。为此,示/仰夏姓支裔并附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不许将羊字六百九十一号土名岩前坟山私扦私售。倘敢故犯,许该姓人等指名禀/县,以凭严拿究惩,决不姑宽,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知悉。

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日示

告示 仰

该告示每行满格48字,“/”为笔者所加换行符号。

庆源位于婺源东北乡,此前学界所知康熙年间詹元相之《畏斋日记》,曾引起中、日、韩多位学者的关注,有关此书全本之校注、整理亦在进行。在此过程中,该村的一些相关文书亦陆续发现。

上揭告示提及:“生等攸叙祠支下灶近千烟,均自夏姓继来”,还说詹、夏“名虽两姓,实同一脉”,这一点,颇令人诧异!在《畏斋日记》中,虽然没有找到“攸叙祠”,但其中凡提到夏姓之人,则多以“兄”称(如“夏冬九兄”、“夏高兄”、“夏杞兄”等)。另外,《畏斋日记》康熙三十九年(1700)七月初一条:“是晚邑差来拘江万旧[舅]姆李氏,解赴休邑,发遣沙漠充军。子母离别之惨,见者无不堕泪。噫,江万旧[舅]为江子瞻先生螟蛉子。子瞻先生以郡庠设教乡中,多受业其门者。以无嗣,觅西源汪姓子为子,今万旧[舅]者是也。……子瞻先生无嗣,而乃以螟蛉之子败坏江家门风至此。……寄语世人,螟蛉之子,可以有,可以无也。”对此,婺源县教谕夏炘在《景紫堂文集》卷6《附讲约余说》中指出:“古人立后以支子后,大宗从无异姓为后者,今律开载立后之法,先亲后疏,最为详尽。婺邑染江右恶习,颇尚螟蛉,且有一二大姓许之入谱入祠,恬不为怪者,不知祖宗不歆非族之享也。此条与前所云招养恶俗,皆积重难返,有伤风化不小,惟愿本地读书明理之士,缙绅先生之徒加之意焉。”夏炘将螟蛉之俗视为“江右恶习”,可见其时的徽州婺源当受江西影响甚深。

江西省婺源县庆源村,2009年5月13日

5、清咸丰九年(1859)徽商在旌德三溪镇

文书一件:

立议合三溪合镇等,缘旌邑僻处山陬,民食稀少,全赖外贩接济,至下坊换簰,运抵三溪,分发各乡,由来已久。前因屡遭地棍挟制,簰户偷窃,叠次探究,均奉各宪示禁有案。迩年以来,筏户愍不畏法,沿途偷窃,搀和沙水,较前益甚,我等稍加追究,竟有棍徒霸埠阻运。切下坊系属咽喉,似此病民,我邑受害非浅,爰约同公议,嗣后如再有前项荼毒情事,一体归公办理,按筏提厘,以作禀追费用,免致累及经手之人。今欲有凭,立此议合一样四纸,各执一纸存照。

咸丰九年六月 日立议合三溪合镇崔正泰(押)、胡和茂(押)、(胡)正丰(押)、胡景隆(押)、汪元泰(押)、陈义昌(押)、赵恒丰(押)、吕悦来(押)、戴正泰(押)、方大成(押)、信成栈(押)、郭义和(押)、怡成栈(押)、方义顺(押)、吕广裕(押)、王永丰(押)、刘长发(押)、姚大兴(押)、汪才发(押)、张奎(押)、戴寿喜(押)、汤时祥(押)、田瑞生(押)、太和(押)、吕和丰(押)、曹万庆(押)、田春浦(押)、(田)必生(押)、刘长玉(押)、胡福林(押)、汪长发(押)、吕正兴(押)、(吕)森和(押)、吕华章(押)、胡钟林(押)、王见山(押)、刘维新(押)、田见山笔、吕灶根(押)

上述的商人,有不少应是来自绩溪的徽商。例如,胡景隆便是绩溪上庄村人开设的店铺,它于咸丰年间开设于旌德三溪镇,一直到1957年公私合营之后才被收归国有。上庄胡氏族人多有到胡景隆店中习业者,胡适之父胡传在《钝夫年谱》同治六年(1867)正月条中就指出:“送玠弟及毓度侄至旌德三溪镇,从歩瀛族伯读书。时歩瀛族伯于印林族太叔所开三溪之景隆店也”。此外,胡适族叔胡近仁,后来也曾为该店的股东之一。

2021年3月31日摄于去年被洪水冲垮的三溪乐成桥前

6、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卖给宁波新安归厚堂的房屋

散契一份:

立永远尽卖屋契周翰屏,仝男幹臣,今因正用,愿将自置造鄞县东北四图后市大树庙东首地方,坐北朝南七架高平屋五大全间,并半櫊楼板四间,朝东披屋两间,朝西披屋四间,坑基披一所前明堂一方,水井一口,后见天一埭。其屋上连椽瓦,下连柱磉,并四围墙垣、门窗、壁络、分间、板壁、阶沿,石(石反)前后门两道,及一切浮沉石砌,一应在内,自愿挽中出,永远尽卖与新安归厚堂为业,三面议定,计永远尽卖屋契价钱一千六百千文正,其钱当即收足,以归正用。自卖之后,任凭改造居住,管业收花,不得阻执。其屋并无房亲伯叔、兄弟、子侄乱言有分,业不重叠抵当,价非利债转折。倘有诸般违碍等情,俱系得钱人自行理值,不涉出钱人之事。此系两愿,各无异言,欲后有凭,立此永远尽卖屋契存照。

计开:朝南屋内陆板三全间,中间照壁一道,连门堂后门一道,堂前花槛门六扇,扶梯一步,西首腰折一道,朝西披屋内陆板一间,石(石反)一间,水漏全堂,并照行。

光绪十一年四月 立永远尽卖屋契周翰屏 押

仝受价男 幹臣 又

亲房 易丰 又

春晖 又

廉伯 又

瑞丰 又

中见 姚汝来 又

姚良辅 又

吴瑞芝 又

代书 周清高 又

契行

在清代,不少徽商在宁波务工经商。根据光绪十九年(1893)胡元洁撰写的《新安会馆碑记》记载,徽州同乡曾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在当地创建停放旅榇的厝屋三楹,到咸丰三年(1853)命名为“归厚堂”。此后,又开始扩建,但因咸同兵燹而被打断。及至同治元年(1862),徽州茶商、漆商等,又资助续造了厝屋六间,添置数所市房出租牟利。光绪十九年,徽商又在宁波府城后市开始建造新安会馆,而上述契约所述的地点,正是位于后市一带。

7、晚清徽州府城曾设“歙南公所”以便南乡寒士应试

红纸印刷一件,其上自右到左,有“歙南公所”四字,其下分三列:

今收到范家山地方/方怡和堂乐输洋蚨一元正,执此存照/光绪廿七年四月十六日董事生员/方维翰号/含芝手收票。

以上“范家山”、“方怡和堂”以及钱数、年月日皆系手填。

同时收到的还有一张《收条》:

今收到/大善士慨助洋  元正,除登报/鸣谢外,合给收条为据/中华民国十一年 月 日/皖歙三十三都水灾筹振启/经收吴春生。

中间斜盖“皖歙吴仁恕堂图章”红印,右侧有“第壹佰另三号”半印,据此可知水灾及赈捐的年代。

歙县三十三都包括水竹坑、苏村、石潭、佘【霞】坑、杞梓里一带。从《皖歙三十三都七图水灾赈捐启》的行文来看,捐启之撰写者为张詧(1851—1939),此人系著名实业家张謇的三兄,对于当时慈善事业之推广可谓不遗余力。关于张詧与此次水灾的关系,李甜在《私人关系与团体格局:徐乃昌日记中的同乡组织(1920-1938)》一文中曾提及:“1922年6月底,皖南山区洪灾爆发,南陵、宣城、泾县等地损失惨重。其时徐乃昌在苏北考察,7月8日接到南陵知事徐传友快邮代电,当即与张謇三兄张詧商量回沪办赈,11-12日在仁济堂开会,决定向各报馆、善堂、同乡会发告灾函。随后,又以南陵知事名义向各同乡会、慈善机构发乞赈电。15日同乡聚会募建,报道称'认募者颇形踊跃’,但实际仅得数千元,李伯行、李经羲、朱畴、朱锟、程霖生等绅豪均未到场。于是,徐乃昌等商定截留济安奖券款一万五千元。由于缺口甚大,以安徽义赈会的名义继续劝募。”

发起人中的第一位为程序东(1873—1926),此人系绩溪仁里人,是著名的徽商钜子。其父午侨在南通经营9爿典当铺和6家衣庄,拥有浙江分水、寿昌等处的大片竹山、田庄和本县祝三圩的田产。程序东本人后来又在县城南街开设恒丰当铺,为绩溪岭南之首富。可能正是因为该家族活动的主要区域是在江苏南通,与当地人张詧的关系相当密切,故此次赈捐将他列在发起人之首位。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安徽大学讲席教授。黄山市委市政府聘请的首批社科专家顾问,黄山市“徽学研究人才培养10303计划”项目指导老师。

(0)

相关推荐

  • 王振忠:清末徽州学生的《庚戌袖珍日记》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新发现的<庚戌袖珍日记>,从一个侧面反映商务印书馆刊行的读物对皖南社会的影响,并根据日记书写的内容,研究清末徽州学生的行旅生活. 关键词:<庚戌袖珍日记>:徽 ...

  • 雪景|徽州冬游图鉴

    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黄山和古徽州次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今年是如此的悲欣交集,期待这茫茫大雪掩盖一切荒诞美丑,喜怒哀乐.     来吧,来饱经风霜的大徽州,斗转星移之间时光荏苒,再回首已是一年 ...

  • 歙县:徽州女子爱太极

    2月19日,歙县徽城镇张曙音乐广场,几位徽州女子在习练太极. 歙县创造条件为太极爱好者设立晨练点,清晨最耀眼的是女子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练习,柔中带钢.绵里藏针.钢柔并进.以柔克刚.中正安舒.轻灵圆 ...

  • 《稀缺文献知见录》序

    予于一九九七年因人事乖午困闷苦郁,欲行稽古之事以敝精神糜岁月,其间偶读<观堂集林>至"若夫生无妄之世,小雅尽废之后,而以学术之存亡为己责,蒐集之.考订之.流通之,举天下之物不足以 ...

  • 港澳版武侠伪作知见录

    大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託名雪雁:<月魄追魂>,六冊 =即為孫玉鑫的<不朽英雄傳>. 文康印刷出版公司出版長興書局經銷 託名古龍:<斷劍紅粉未了情>,六冊 =託名古龍 ...

  • 扬之水:两宋金银舍利容器知见录

    内容提要:宋代金银器的设计与制作,从造型到纹饰,都已经完全中土化,这也是金银舍利容器的演变趋向.发现于寺塔地宫的金银舍利容器,或自身有铭记述供养人名姓及器具制作年月,或同出有石函.石碑记述舍利供养事迹 ...

  • 解开尘封的历史——薛颠象形拳法知见录

    编者按:无论是谁,只要他能用超出眼前功利得失的情感和态度去作武术的无涯观,他必能获得古人所云的"寓物理自陈".武术家一旦自我溶入自然万象之变化中,即可达到"万物与我为一& ...

  • 徽州宴老板娘录视频致歉,网友:这老板到底几个老婆

    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 作者:梦鹿 (1) 徽州宴事件发生至今已过去半个月,随着盛老板出面致歉后,所有人都在等着当事人,也就是徽州宴的老板娘邹某某正面回应. 前几日有网友说,徽州宴的老板娘邹某某已经 ...

  • 【解读】扬之水:两宋金银舍利容器知见录

    内容提要:宋代金银器的设计与制作,从造型到纹饰,都已经完全中土化,这也是金银舍利容器的演变趋向.发现于寺塔地宫的金银舍利容器,或自身有铭记述供养人名姓及器具制作年月,或同出有石函.石碑记述舍利供养事迹 ...

  • 荣新江:三十余年的追寻——《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编纂感言

    吐鲁番文书残片的追寻 1985年春夏之际,我独自一人穿行在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城市之间,寻访敦煌和西域出土文献,先后到过英国伦敦.剑桥,法国巴黎,西德汉堡.不莱梅.西柏林,丹麦哥本哈根,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 ...

  • (新书推介)邓雷编著:《〈水浒传〉版本知见录》

    内容简介 该书系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小说刊印文献汇考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全书对现存<水浒传>诸多版本进行收集并加以著录,主要信息有藏处.存佚情况.递藏情 ...

  • 涂秀虹:《水浒传版本知见录》序

    邓雷的书稿<水浒传版本知见录>即将出版,我非常高兴.在此首先要向学术界给予邓雷悉心指导的先生们致敬,这几年邓雷参加学术会议,到北京等地读书访学,向国内外诸多学者请教,在各位老师的扶持下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