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被淘汰的原因

近些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展览比较多,无疑带动了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将会耽误习书者的正常学习,从而影响书法艺术的发展。近几年在与全国各地学员接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面几个共性的问题。

现在整理如下,与各位方家和同仁共同探讨:

01基础薄弱

现在的书法爱好者当中,有好多人基础很弱,弱到临帖都不会,或者说有的人从来就没临过帖,拿着毛笔能写字,就想要创作。

书法里面所蕴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涵盖了哲学、美学、文字学、社会学、人文等多种范畴,包括人的学识、修养、性情、技法、笔墨纸砚等诸多元素在里面,不是只会写简单的毛笔字就可以创作出书法作品,就能投稿,就能入展获奖的。

临帖是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第一步,更是必经之路,是书法人一生的功课,是继承与创新的基础。

02急功近利

近些年的展览较多,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展览来加入中国书协,这本也是好事,有了欲望书法艺术才会进步发展,也有更多人去弘扬、传承!但是有少数人有些急躁,这也可能是我们这些基层书法工作者日子过得都比较艰辛,一些基础书法工作者在地方得不到重视,现在书法创作多数是为了投展览而写字,为了投展而创作。

所以就有了写字急,得不到肯定也急,不入展更急,这是投稿者心理上的通病。心急了,就不能安心临古研帖,不去揣摩古人习书的精髓,不入古,哪得古人习书之法呢!

03闭门造车

有好多人知道学书法得临古不息,取古人之法以为己用,所以闭关谢客,关上门自己昼起早夜眠迟,勤奋临池。

其实这样的人还没有完全明白,书法不能死临帖,多临帖的同时还要多思考、多交流、访高贤,弄清楚书法艺术美的真谛。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基础等都不尽相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等也都会因人而异,以己之见去解悟古人法帖,必定是一家之言,难免偏坡,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不开阔眼界,完全按照自我意识一意孤行是走不远的。

04墨守成规

现在不少习书者,守住书法经典中的著述,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只知论著的结论,不知考证论著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等因素。

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所用材料、审美及观念等都有差别,所以书法创作也会带有时代的印迹,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打破一些固有的常规模式去创新。

书法艺术创作到了某一个特定的阶段,再想往前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自己本身也是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阶段,每到这个阶段都很痛苦,把原来的东西全盘否定,一切从新开始。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找到和自己身心能产生共鸣的契合点,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走出自己的书法之路。

05不懂取法自然

“道”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世间一切万物皆有“道”的存在。

我们学习书法艺术,不能一味的躲在书斋里埋头苦写,只知学取古人作书的技法,不懂得书道与自然之道相通的道理。

几年前,也是我书法创作道路上的一个转型期,想往前迈进一步,读帖、临帖、探索、尝试、思考都做了,还是无济于事,心情跌至低谷,很痛苦,无所适从。

一天黄昏时分,我走出室外来到工作室附近的街心广场闲逛,此时正是人们晚饭后锻炼的时段,广场上的锣鼓声越来越大,我顺着声音看去,一群人正在扭秧歌,锣鼓声听着非常震撼,而且节奏越来越快,我的心跳似乎随着锣鼓的声音也逐渐加快,这种感觉让我心潮澎湃,好像有一种让我抑制不住的冲动,瞬时间好像脑海里就呈现出一个画面,黄河壶口瀑布,雄壮、粗矿、豪放、一泻千里……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我追求和向往的书法精神吗!随之回室即书,心手双畅,似有神助。

书法艺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瞬间再现,是人身心灵统一的瞬间再现。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除得失,全方位地去解读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