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同样优秀的孩子,一个进重点初中,一个进普通初中,何差?
中学时代,有幸经历了从普通高中到重点高中的切换,要论感受,那就是天差地别。
一、在普通中学走着都能拿第一,进了重点跑着才能跟上队尾。
别的课程就不提了,就以我最突出的语文和英语两门课来说,在切换学校之前,毫不夸张地说,闭着眼睛都能拿到第一名。但是,转到重点中学之后,不但是前20名都进不去,关键是在这两门课程的整体素养和功底上,感觉自己明显差了一大截。这种反差真的给我以振聋发聩的震撼!
在之前的学校,我感觉自己读了很多书。进了重点一对比,才发现自己和文盲差不多;我之前一直都一览众山小,进了重点才发现自己只是在山脚;我之前感觉自己很成熟,进了重点才发现自己好幼稚。
所谓普通院校和重点院校的差别就在于:在重点院校里,你可以和比你更牛掰的人为伍,你需要不断奔跑才能追赶上别人的步伐。
二、重点中学的老师真的具有碾压性优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爱。作为学生,只有切身对比过了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老师,才会发现什么叫“误人子弟”,才会懂得什么叫“名师出高徒”。我记得特别深的一个是数学老师,一个是历史老师。
同样是讲不等式,之前的老师一节课的时间一半在讲公式,整个讲解过程也就讲了一道例题。剩余的时间则留给同学们自己作练习。而重点高中的老师讲不等式,一节课讲了六道例题。最关键的是,这六道例题层层深入,几乎涵盖了不等式的所有题型,其中不乏以往高考的试题。这六道题的背后,是老师深厚的数学功底和高度凝练的总结,真的不是一般老师可以企及的。
还有历史老师。在学历史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都是一团浆糊。往往会陷入死记硬背的漏斗里。说实话,之前的历史老师讲课和读课文没有什么两样。而后来的老师,则会把每一章节的内容用时间轴来标示出来,并把每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现在回想,这种整合就像在脑子里进行了3D打印,别说忘记了,就是想删都删不掉。
重点中学,不只是一两门课的老师突出,而是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优秀。重点学校的升学率不高,那真的是不可能的。
三,重点中学有太多隐形福利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除了授课老师和身边同学的巨大反差,重点中学还有太多隐形福利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种隐形福利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严谨浓厚的学风。重点中学里,捣蛋的学生少,老师的精力可以更多地集中在教学和学生身上;二是重点中学可以拓展和拔高视野。与国外中学缔结友好学校的重点中学,可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经常请名家进学校做讲座,无形之中就拔高和拓展了学生的审美格局;三是重点中学有很多参加当地各种比赛和活动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获得宝贵的锻炼和成长机会。
如果自己错失了重点中学,那就尽力不要让孩子再有这样的遗憾。如果孩子已经失去了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那请私教,上网课,也要尽力帮助孩子缩小差距。
在小学阶段每个班都有很多优秀学生。随着升学,学生的前途就开始发生了变化,渡过初中,进入高中,再到大学,像大浪淘沙一样一个个都给淘掉了,最后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里同样优秀的两个学生,一个进入重点初中,一个进入普通初中,从这个时候开始差别就已经出现了,以至于到后期差别越来越大。
故事一:
我曾经教过两个学生,当时都很优秀,他们都报考教学质量最好的私立学校。一个如愿以偿考入这所学校就读,另一个差1.5分未能如愿。她的人生就此开始发生了变化。除了那所可以公开考试来录取优秀学生的学校之外,其他学校都是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不允许择校,只能就近入学。这个落选的学生最后进入一所三流初中读书。当初考入私立学校就读的那个学生如今重点大学在读,当初落选那个学生如今赋闲在家。这就是她们之间的差别。
我就结合她们两个的情况做一些分析。
这所私立学校每年初中招生600多人,每年的招生都采用网上报名参加考试,面向全市,自主出题。每个小学能考起的学生不是很多,再到班级就更少了,多则考起两三个,甚至一个都考不起。凡是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虽然谈不上军事化管理,但也是当地管理最有名的学校。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小学。清一色的学霸,班与班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热化。就英语一科的平均分就高得吓人,都在110分以上,这样的成绩在当地任何一所公立学校都是无法做到的。这还不算,每个年级考试算一个学期的总分,每个学期在年级前30名的学生奖金也是丰厚的,大部分交费可以拿回来。前60名的学生则降低一个等级。这样的激励方式一直持续三年,让每个学生都会努力拼搏。这所私立学校每年的升学率都处于全市首位,没有第二个学校能与之抗衡。
而另一个学生所在的学校是一个三流的学校。由于就近入学(户口)和划片招生(划几个小学,全部入学)两种方式,每年进入这个学校读书的学生超过1000人,每年考起重点高中的学生也不过几十人。这样的悬殊非常大,很多小学很优秀的学生无缘重点高中。我教过的那个学生就是这些落选学生中的其中之一,当然,主观因素在于他自己。
这个学校地处郊区,多年来的涣散局面一直没得到改变。尽管换了很多个校长,经历了几十年的变化,依然没有起色。首先是学生来源参差不齐,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打架斗殴成为家常便饭。这些学生经常约架,他们从地上转入地下,都在校园外解决。他们不守规矩,经常扰乱班级管理,不爱学习,也给那些爱学的学生带来影响和困扰。如此恶性循环,那些原本爱学的学生也逐步受到感化,都加入这些学生的行列。
那所私立学校管理很严,师资力量强大,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加上一流的学生,他们的升学率在全市遥遥领先。而那所公立学校就不同了,不论是教风还是学风,还是各种资源都处于劣势,结果可想而知。当然,学生的前途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我的那个学生目前待在家里,怪她自暴自弃。她不应该参与其他同学的一些活动。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能归结在他人身上,即便有那么多不如意,她也应该敢于面对困难,走出心里阴影,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故事二:
孩子小学有3个好朋友,成绩都差不多,中等偏上。小升初择校,4人分别进入不同的初中,其中闺女上了本市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一个上了重点中学的普通班,一个上了普通中学的普通班,一个上了私立学校的重点班。
上重点初中普通班的孩子在班级学习很好,通常是前三,但是普通班师资力量还是有差别,孩子们的学习水平普遍不高,管理比较松,这个孩子其实在班里找不到身份认同感,中考成绩一般,上不了市内顶尖的高中。
普通初中普通班的孩子,学校管理就更松一些,孩子在校外也报了几个辅导班,但还是成绩上不去,中考成绩也是一般,走了个普通高中。
私立学校重点班的孩子,初一开始住宿,管理很严格,成绩一直不错,中考后进入重点高中重点班。
我家闺女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管理很严,孩子也很辛苦,但是成绩一直是上升的趋势,初三调到了最好的班,中考成绩也不错,进入重点高中重点班。
这几个孩子中考的成绩相差40多分。
所以上初中,如果能上重点班,就一定要争取上。班型很重要。
同样优秀的孩子,进了重点初中那就意味着进重点高中的可能性极大,而进了普通初中,将来进重点高中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我做几点分析:
第一,优秀的孩子放在重点学校里,能得到好环境的积极影响。重点中学之所以成为重点,首先就在学校育人环境上的有自己的特色,如校园秩序管理,教学秩序管理,生源素质输入,师资配置等。在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中,学生们所呈现出来的向心力普遍是积极向上的,这种氛围极容易让学生们静下心来学习,而少受不必要的干扰。
第二,优秀的孩子放在普通学校里,极容易被环境同化影响。在小学阶段成绩优秀的孩子,进入普通初中后,由于正式进入青春期成长发育阶段。无论是性格与脾气,还是自控能力都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在面前新环境时,极容易被环境同化。如果一所普通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一般,管理和教学风气不是很好,想走向优秀非常之难。
第三,重点初中也有沉沦的优秀学生,大都出现在人际关系上面。提到人际关系,就必须要围绕一个孩子为中心来看,在家里有父母或老人,在学校有老师或同学。只要人际相处关系出现问题,就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心态,引发内心的巨大波澜。而很多重点学校的学生成绩不断下滑,大都归结为人际关系上面出现了拐点。
第四,普通初中一直保持优秀的学生,自律能力极强。在很多普通初中都有特别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虽然他们的成绩可能会与重点中学的尖子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尖子生都普遍有一个共同特点——自律能力极强。他(她)只要把学习当成头等大事,不介入事事非非,认真遵守学校纪律,在家里和父母和谐相处,一般都会表现优秀。
可以说,对于小学阶段同样优秀的两个孩子,未来的走向会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很多,而自身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信你去调查那些优秀的尖子生,他们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普遍都不错。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优秀非孩子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家庭、学校和个人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结束语:在小学原本很优秀的学生,有的进入重点初中,有的进入普通初中,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同,他们生存的环境有别。学生的学习风气不能在一个平台上,他们所获得的机会也不一样,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们之间的差别越看越明显,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可能考起全国重点大学,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将来可以用知识获得更多机会,获得更多收入,生活质量就会更优越。而那些进入普通中学的学生,由于考不起好大学,他们要获得一个工作都非常难。更何况还有提前结束读书生涯的学生。如今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时代,二十年前的那些暴发户在如今几乎不可能有,即便有也只是个例。当然,进入重点初中的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考起好学校,落选的也大有人在,这是他们主观因素造成的。不管怎么说,差别一定是有的,而且还不是一点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