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5.3)——善为道者的七大特征

【善为道者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老子给出了“善为道者”的七大特征。
对这七大特征的解读,自古分歧很大,主流还是从“人生论”的角度来解读,认为“善为道者”小心谨慎(豫),心怀畏惧(犹),对人恭敬(严),顺着潮流而动(涣),保持天真(敦),内心谦虚(浑),不为苛察(旷)。
我更倾向于用“实践论”的角度去解读,也就是从“为道的过程和效果”来解读。
我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从“善为道者”的含义出发的。
【怎么判断“为道者”就是“善为道者”呢?】
怎么判断一个医生就是一个“名医”呢?
我们不能仅仅从他的“人生”态度上判断,还得从他行医过程和效果上判断。
名医看病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诊断病情阶段,有三个要点
第一点:给能治的病人治病,自己治不了的,直接拒绝。
第二点:根据病情的一般规律,制定治疗的路线图。
第三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望闻切问,各种检查,拿出治疗方案。
第二个阶段:治疗实施阶段,有四个要点
第四点:及时开始治疗。
第五点:外在手段,诸如打针吃药等。
第六点:内在规律,治疗疾病的原理。
第七点:结束治疗,病人治愈。

怎么判断一个将军就是一个“名将”呢?
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他的人性上判断,还得从他打仗的过程和效果上判断。
名将打仗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战争的准备阶段,有三个要点
第一点:打能打赢的仗,打不赢的仗,先避其锋芒,等待时机。
第二点:根据敌我形式制定打仗的路线图。
第三点:各种侦察敌情,了解我方情报,拿出方案。
第二个阶段:战争的实施阶段,有四个要点
第四点:按照方案当机立断,发起战争。
第五点:外在手段,无非跑跑跑,打打打。
第六点:内在规律,旁人却看不清。如果很容易被看清,被对手识破意图,那不是名将,而是败将了。毛主席指挥四渡赤水时,连林总都看不透,更不要说敌人了。
第七点:战争胜利结束。

同理,怎么判断一个“为道者”就是一个“善为道者”呢?
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他的人性上判断,还得从他为道的过程和效果上判断。
“善为道者”为道的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道的准备阶段,有三个要点
第一点(與):先判断为道的可行性,不可行,就放弃。
第二点(犹):谋划制定出“为道”的路线图。
第三点(严):客观考察影响为道的各种因素,拿出具体为道方案。
第二个阶段:为道的实施阶段,有四个要点
第四点(涣):按照方案,马上执行,绝不拖泥带水。
第五点(沌):为道的外在实施手段,简单朴素。
第六点(湷):为道的内在运行规律,深刻复杂,不能一目了然。
第七点(

):为道结束看效果。


这七点,正好对应了“善为道者”的七个特征。
“善为道者”为道的准备阶段有三个要点:
 第一点():先判断为道的可行性,可行,就走起;不可行,就放弃。
與呵,其若冬涉水
【與】赐予;施予;给予;参与。在这里,是参与的意思,就是参与到“为道”中来。
【冬涉水】为啥是冬涉水,不是春夏秋涉水呢?
因为冬天,河水都结冰了,使得涉水成为可能。而春夏秋,河水都是不洁冰的,涉水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了,那怎么不划船过去啊?
因为, “涉水”就是徒步趟水过河,不能划船。
【解析“與呵,其若冬涉水”】
所以,善为道的第一步,就要“占天时”,逆天时,不是善为道者之所为。“为道不为道,只有天知道”。
比如,中国历史上,历次改朝换代,都是在原来政权内外交困的寒冬时节,如果正当盛世,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善为道者,就像等到冬天才徒步过河那样,总是在最合适的时机“为道”。

顺应天时,为道就可行了,也就是为道有成功的可能了。天时满足了,还要满足“地利”,也就是要谋划实现“为道”最有利的路线图。
第二点(猷):谋划制定出“为道”的路线图。
猷呵,其若畏四鄰
【猷】猶。历史上曾为'犹'的异体字,本义为某种兽的名称,猴属。

假借记录'谋略'、'犹如'、'犹豫'等义,后二字分化,录'猷'记谋略之义,'犹'记录'犹豫'、'犹如'等义。

在这里,猷就是谋划的意思。

【畏四鄰】:鄰(邻)

在谋划路线图的时候,为什么要“畏四邻”呢?

【解析“猷呵,其若畏四邻”】

还是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冬天徒步过河,河上结冰了,理论上可以徒步过河了,可是不是所有的路径都能过河,有地方可能冰层不厚,会掉下去的。所以,在制定路线图的时候,不能没有畏惧。

比如,在制定辽沈战役作战计划的时候,是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两个路线选哪个?毛主席建议先打锦州,认为一旦打下锦州,全盘皆活。林总却害怕打锦州,一旦不顺利,全局陷入被动。在制定路线图的时候,林总过于畏四邻,就有点缩手缩脚了。所以,畏四邻很必要,又不能过于畏四邻。

比如,新四军总部,不够“畏四邻”,皖南事变里,在茂林被几乎全歼。

比如,红军长征,开始的时候,就不够“畏四邻”,一头栽进敌人的包围圈,血战湘江,八万红军锐减到三万。

与此相反,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研究北上的路线图时,就足够“畏四邻”,避开敌人重兵防守的路线,宁可爬雪山过草地,成功完成北上陕北的战略转移。

比如,在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会和风细雨,一定会受到四邻的不断阻挠和绞杀。我们在谋划路线图时,必然不能乐观地看待这些邻居们。


顺应天时了, 合乎地利了,还要做到人和。
人和,人与什么和?
当然是人与天地和。天地就是客观环境,要与客观环境和,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客观环境。
第三点(嚴):客观考察影响为道的各种因素,完善具体为道方案。
嚴呵,其若客
【怎么才能够正确认识客观环境呢?】
当然要有“严谨的态度”,别把自己当主人,觉得自己啥都熟悉,要把自己当客人,谦虚谨慎地去认识客观环境。
让主观和客观达到和谐的人和境界。
通过严谨的态度,掌握了客观环境的准确信息,制定出符合客观条件的具体方案。
比如,红军选择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路线,要想走通这个路线,还需要根据雪山草地的客观情况,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也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方案。
夹金山海拔4900多米,山上终年白雪皑皑、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莫测。当地人称它是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的神仙山。
红军喝了辣椒水开始爬山,他们把能御寒的一切麻布棉絮都裹在了身上。
前锋部队用镐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前面的脚印前进。风雪中有些战士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掉队的战士更是没有招架之功,指挥员甚至用枪逼着倒下的战士站起来继续前进。看似冰冷的命令却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从长征回忆的文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红军爬雪山前还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

制定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的方案,就要进入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四点(渙):按照方案,当机立断,马上执行,绝不拖泥带水。
渙呵,其若淩澤
【涣】1、流散,离散。
2、帝王发布号令。如:涣汗(流汗。比喻帝王的圣旨、号令,有如汗出于肤,无法收回);涣命(帝王的诏命);涣诏(帝王的恩诏);涣发(特指帝王发布号令);涣号(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这里涣的意思,就是发布号令。
【淩泽】 淩,通凌,冰的意思;泽,通“释”;凌泽就是“冰释”的意思。
【解析“涣呵,其若淩澤”】
谋天时地利人和,谋而后断,发号施令,就像冰河解冻,一下子散开似的。
“谋”固然重要,但是“断”更重要。
比如,炒股的人都会“谋”,啥时候买,啥时候卖。但多数人缺乏“断”,机会稍纵即逝。
比如,玄武门事变,房玄龄帮着李世民谋划,杜如晦帮着李世民决断。最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晦排名第三,房玄龄排名第五,房谋杜断,断高于谋。
所以说,想成大事,“谋”固然重要,但是“断”更重要。

谋也谋了,断也断了,为道开始进入了“浑沌”状态。
第五点(沌)为道的外在形式,简单朴素。
第六点(浑)为道的内在规律,深刻复杂,不能一目了然。
沌呵,其若楃;湷呵,其若濁
【浑沌】
“湷,古通浑”。
“沌”和“湷”,合起来就是“浑沌”。
浑沌: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旧的天地即将解体或解体之中,新的天地还没建立。
浑沌这两个字都和“水”有关,在古代黄河是经常泛滥的,一旦大河泛滥,大地一片汪洋,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没有建立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浑沌”状态。
“开始为道”就像大河泛滥一样!一下子,就涣散开来。旧的世界被打破,新的世界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浑沌”的状态。
比如,战争开始,部队就像汹涌的大水冲击敌人,旧的和平被打破,新的和平还没有建立,这个过程就是“浑沌”状态。
比如,一声哨响,比赛开始,球员像冰释一样从静止状态散开,经过“浑沌”的比赛过程,一声哨响比赛结束,胜负已分,复归于宁静。
“沌”,拆开就是“水屯”,就是水聚集起来,这是外在观察的形态。
“湷”,拆开就是“水春”,春的本意是草木生长,体现着一种内在的力量。“湷”,本意是“在深水中的树桩,槌水深声”。
“浑”,拆开就是“水军”,军也是具有内在力量的“聚集”。
“浑”和“ 湷”一样,本意都是“大水涌流声”。这种涛涛的水声,体现出了“大水”内在具有的能量。
所以,“浑沌”都是在描述“大水泛滥的样子”,“沌”是对外在的描述,“浑”对是内在的描述。
比如,足球比赛,外观上看,球员在球场上奔跑,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球员像水一样“聚集”,又像水一样“散开”,踢来踢去很热闹。
有的球队外表上踢得热闹,控球很多,却开花不结果。这就是内在的力量和规律决定的。
【楃和朴】
楃:wò,木帐。在其他版本都是“樸”,也就是“朴”。
楃和樸有相通之处,楃是用原木搭起来的房子,樸是没有细加工的木料。都可比喻不加修饰。
【解析“沌呵,其若朴;浑呵,其若浊”】
篮球世界里,那些花哨的花样篮球高手很难进入NBA,真正能够立足的,不是靠花样,而是靠“配合好,力量足,速度快和投篮准”。
拿足球为例,实力相当的球队,外表打法花哨华丽的球队,未必赢球,而恰恰打法朴实的球队更容易赢球,比如德国队。绝大多数进球其实很简单,都是因为“快和准”。
真正的强队,追求的是打法简单,但是做到简单,却更加不容易。
清末武术大家郭云深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这种拳法,外表看来招式简单朴实,但是速度快,力量足。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而很多“花架子”更像舞蹈,看着好看,没力量没速度毫无战斗力。
武功练到最高境界,就是“力量和速度”,就像“半步崩拳”这样看似非常简单。那轻轻一拳,看似简单,内涵却非常复杂。
越是外在看起来简单,内在原理越是复杂。这就是“沌呵,其若朴;浑呵,其若浊”。

经过了“浑沌”状态,善不善为道,就要看结果了。
第七点(

):为道的结果在预定的范围内。

呵,其若浴

】这个词我没查到。从字形分析,可以拆成“水莊”两个字。莊本意是“草大',

沌是水聚集的样子,但是还比较小,像小溪。

也是水聚集的样子,只是更大了,像大河。

【浴】山涧;峡谷。
【解析“

呵,其若浴”】

从涣开始,大水散开;然后,大水一绺绺地开始聚集(沌);这些大水绺内流涌动具有说不清的力量(浑);最后,所有大水汇聚在一起,就是

这里,比喻为道经过“浑沌”状态后,那些发散出去的为道效果,就像大水一样后汇聚在一起。
我们看战争片,战争开始的时候,都是一支支部队分散出去完成各自的任务。如果这些分散出去的部队,无法再聚集起来,那么战争必然失败了。所有胜利的战争,一定是分散出去的部队,完成任务后,又重新聚集起来。
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一定是散开时,像冰河开冻那样,一下子就散去了,每支分散出去的小部队都有战斗力,形散而神不散,他们始终被一个核心凝聚在一起。当需要把小部队聚集的时候,就会一下子合兵一处。这样聚散自如的部队才是最强大的部队。
这七个特征里,最后一条才真正能够检验“为道者”的含金量。
(0)

相关推荐

  • 外星人:大水(外三首)

    大水. 试图摒弃巨大的人为制造的红色金属 它宣称这并非一件易事 毗邻的蓝色条纹是灯塔,而火光从不 发声.从不.有时是烟囱 通常来自水对我的忤逆.它无限接近水 水的形态 水的质地,水的轻浮,将它托举向上 ...

  •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试译老子经文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 ...

  • 【第十五期】道德经(第十五章)如何实修“静”?

    <道德经>            --菲常记忆 道德经·第十五章 本章关键词:葆道敝成 帛书版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 ...

  • 学道须“天赋异禀”?《道德经》十五章,老子给普通人指了条明路

    大家好,上篇文章,我抛出了一个观点:<道德经>八十一章,就是破八十一个(虚数)大妄念. 所谓"妄念",就是使你脱离当下的一切念头.一旦离开"当下",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十五章

    大家好,又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的第十五章. 我们下面一起把这章先读一遍: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

  • 庄子读书笔记15:不断超越的境界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7|道经大结局—道恒无名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7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这是<道经>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6|柔弱胜强是怎么做到的?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6章 将欲拾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胃微明. 柔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这一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5|执大象天下往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 谈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 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3|两种不同的人生路线图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3章 知人者,知也: 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 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 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 死不忘者,寿也.       这一章,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2|人脑子和狗脑子的区别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1|为什么道大而朴小呢?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1|用戒尺打了,再安慰一下

    <帛书老子>第三十一章简体版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 勿美也,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8.4|立心立功立言立德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则为官长.     这一章最后两句话的思想有点震撼,我想了一周才想通顺.     第一句"朴散则为器"就让人深思,然后拍案叫绝.     先来解析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