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源回应“大V出走”,但道理大家其实都明白
以2016年作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提到知乎,网友们大多还是一副神往的表情,甚至微博上有部分营销号,专门复制知乎上的高赞回答就能轻而易举地吸纳上万粉丝。但是在2016年之后,知乎的一句”谢邀“却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梗,至于“知乎大V”这个称号也逐渐沾上了污渍,而越来越多的观点也开始将知乎与另一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出走”。
在昨日举办的极客公园Rebuild 2019科技商业峰会上,知乎CEO周源被问到如何看到知乎大V“出走”的问题。周源回答称,如果是站在用户选择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便是类似的平台和产品变多,用户的选择更丰富了。
竞争平台增多,大V有了新选择
在知乎的发展历程中,2016年是其商业化转型上极为重要的时间点,其先后上线了知识问答产品值乎、知乎Live,后者更是完成了上线仅38天,就创造近80万元门票收入的壮举。这一数据在给知乎商业化吃下“定心丸”的同时,也让竞争对手看到了“知识”变现的曙光。曾经独一无二的知识讨论社区,但是到了现在,与知乎同类型的互联网平台纷纷崛起,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更加剧烈了。
2017年,昔日知乎大V“恶魔奶爸”在朋友圈称,今日头条一口气签下了300多个大V入驻,并且给出了白领级别的签约费,但签完之后所有内容不可再发知乎。当时,今日头条正准备力推自家旗下的问答社区悟空问答(原名头条问答),并且官方后续也回应称,签约大V确有其事,并且不止300个,只不过并没有禁止任何人在其他平台发布内容,签约费只是对知识分享的鼓励。
显然,这次大V的集体跳槽并不会是最后一回。今年年初,在知乎上获得过近 22 万次“赞同”的 KOL“兔撕鸡大老爷”宣布,自己带领数百位“知乎大 V”投奔微博,开始了多平台运营。按照“兔撕鸡大老爷”的解释,“商业化是有原罪的,知乎以前‘立了牌坊’,就应该把‘罪过’让给别人来背”,而这个锅,出走的大V觉得自己背不起。
显然,这也让外界看到内容创作者与知乎在商业价值观上的碰撞与冲突再次加剧。
开放机构号后,大V权益越发难保
周源给出的第二个原因解释是,“在知乎当你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平台能不能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帮你找到那个最合适回答你问题的那一群人。如果知乎不能非常好满足这一点,那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假设你对北海道旅行有兴趣,那么知乎本该将你的问题推送给有过相关经验的旅游大V。然而现实是,如果你真的贴出这种问题,很有可能会收到无数营销号和公众号各种雪乡三天两夜游的广告推送,反而让真正有建设性的建议就此被埋没。
而导致知乎平台内容不精这一发展困局的,其实也是其自己。2017年9月,尝到开放个人用户注册的甜头后,知乎再次开放机构号注册。次年年底,官方宣布截至2018年11月底,平台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2亿,同比增长102%,问题数也已超过3000万,回答数超过1.3亿。伴随着大量机构号的涌入,平台内容却迅速向用户喜好和市场需求靠拢,相比长篇大论且复杂的专业干货,“抖机灵”和“故事会”显然更容易获得用户的赞赏,因此在答案呈现的排名权重上也更高。
除此之外,围绕着知乎的商业化转型,优质内容、大V,与普通用户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近期知乎用户@张佳玮 事件就引爆了一轮用户与平台之间的观念对立,详情可见我们此前稿件《关于“天龙人”,知乎其实已经用事实说了话》。在不少用户看来,知乎过于维护头部部分大V,却视一般用户的权益于不顾,如此一碗水端不平的处理态度,也必将会让中小原创内容提供者们更加心灰意冷,加速“出走”。
要的不仅是快,更需要稳
“每一个社区的衰落都是一样的,MOP、天涯包括小破站,当没有优质内容提供者的时候,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这是一位网友对知乎近些年来发展的感慨。
知乎的商业化令他们得到很多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不少东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大家都懂,或许在进行选择时下意识地认为熊掌比鱼珍贵得多,结果下一秒就有人举报伤害国家保护动物,甚至当缓过神后,却发现原来那条被丢掉的鱼,其实是一肚子鱼子的白鲟。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意识到“用户粘性”这一数值,远远比其他的数据更加重要,而要维持这份用户粘性,除了让用户没事就能想到来平台转转之外,更多的需要依靠优质内容的吸引。
虽然知乎近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发展神速,有过各种尝试,也遇过各种风口,但当平台所面临的“大V出走”问题越发严峻时,当用户需求与商业化目标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时,或许对于知乎来说,要追求的就不仅仅是“快”,而更需要的是“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一加7 Pro评测:不将就的国产旗舰手机正确形态
对于近期大热的一加7 Pro来说,硬件配置并不是它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