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遇河鳗,短视频+电商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穿上塑胶套鞋,带上手套和遮阳帽,跨上色彩鲜艳的塑料桶,你就是全村最靓的“赶海人”。不过这年头赶海也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倒不是说漆黑的海岸与湿滑的岩石,会给“赶海人”带来物理层面伤害,而是说,如果你捡起来的海货货不对板,则可能会被网友“实锤”的风险。
这不,就在近日,有位“赶海人”被微博网友给“锤”了。
在相关视频上,我们看到这位“赶海人”装备了一把火剪,从退潮海边大大小小的水洼里夹起不少大螃蟹,而且还成功抓到了一条“猛货”。虽然视频到最后都没有透露这条鳗鱼具体是什么物种,不过在快结束的时候,视频中一位看似旁观者的老大爷解释称,“这个得上百多块钱一斤”,再配合上“赶海人”惊喜的表情,似乎这回是捡到宝了。
不过,这条在5月7日上午九时发布的视频,在当日晚九点就被微博网友“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质疑称,这“不是海鳗也不是裸胸鳝,是淡水养殖的日本鳗鲡,怎么进去的我就不知道啦”。这一发言立刻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有关赶海视频是否存在摆拍的讨论也迅速升温,有网友表示,“这就是我喜欢微博的原因,谁看见了,科普一嘴,骗子顿时现形”。
“赶海捡到帝王蟹,老铁快双击666”
对于身居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唱跳RAP看多了也会腻,而类似劈柴、赶海、喂竹鼠这类,就如同一股清新之风吹拂来,各种上山下海的农家乐短视频,借助各大平台也迅速火爆了起来。虽然很多观众不懂赶海的原理,并且除了自己以外基本没有养大过其他活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云种田”的乐趣,而对于这些观众来讲,科不科学先放一边,“赶海人”越是能抓上来一个“大家伙”,他们也就越兴奋。
这下可就有点为难人了,如果每次退潮就能在岸边捡到大批海鲜,渔民还花什么出海的燃油费不是?对于有经验的赶海人来说,赶海往往需要抹黑进行,而且各种被困在岸上的“小海鲜”还会飞速躲藏到各种岩石的缝隙里,要“丰收”十分有难度,甚至很多时候,能趴在岩石上抓一把沙螺就算不错。
不过,忙活一天就抓到一把小螺,显然不是观众期待的“赶海”效果。于是渐渐的,各路网红“赶海人”开始徒手抓到巴掌大的螃蟹、石斑鱼、鳗鱼,甚至在石头上都能收获白色的“活鱿鱼”(知识点:鱿鱼被切断头部神经后才会褪成白色)。观众自然看得津津有味,相应的点击量也节节攀升——至少在B站上,点击量排名靠前的“赶海”视频,都是“大丰收”。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渐渐出现这样一种传闻,有的赶海主播为了营造视频效果,会在拍摄前故意往水洼中丢上那么一两条市场上买来的水产,再假装是刚刚抓上来的。但这种传闻难辨真假,如果只是为了营造节目效果,似乎对观众也没什么影响,但问题是,这些火爆的“赶海”短视频背后,往往还包含着相应电商产业链。
通过三农内容共赢时,平台又该肩负怎样责任?
早在2017年,美拍就推出了“边看边买”功能,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对应商品的链接会显示在短视频下方,粉丝可以点击进行购买,而且不会中断视频播放;2018年双11期间,抖音也开始自己的电商初尝试,开通了购物车分享功能;至于快手方面,目前也已经接入淘宝、天猫、有赞和无敌掌柜等多个第三方电商平台,同时通过“快手购物助手”的小程序,能够直接跳转至微信小程序进行交易。
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除了大火的“李佳琪”们,他们也十分乐于推进短视频+电商下乡的活动。此前快手就曾帮助云南、福建、山东等11个省份的13位爱心快手达人,参与直播销售永胜特产软籽石榴,在1个小时内卖出了6744斤,价值近9万元。而在短视频+电商取得的不俗成绩之后,也已经有越来越多平台开始走上相似的模式。
根据今年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快手上的幸福乡村”报告显示,2018年播放量top10乡镇中包含了赣榆区海头镇,其在快手播放量为165亿,而仅在海头镇大兴庄,就有近500户居民从事海鲜电商产业。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始一边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传出海、赶海的视频,一边通过淘宝、京东、微信、快手等网络平台销售海产品。
这个想法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情况往往没那么简单。毕竟对于缺乏经验的消费者来说,通过手机看到了店家出海、赶海的视频之后,往往会认定其线上店铺内卖的都是渔获,往往不会往“养殖”方面考虑。但须知道,渔获与养殖之间存在的价格差异可是不小,因此很难保证不会有商家趁机浑水摸鱼。
不过,目前众多的短视频平台似乎只看到了三农相关内容的走红,而缺乏相应的能力去分辨及考核内容的真实性。而这是否会给观众与消费者带来错误的商品参考信息?又是否会给整个农副产品电商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或许平台在思考如何在商业模式上快速变现同时,还需要更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