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7日,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的一封公开信在网络上遭到曝光。在这份名为“企稳向好,继续向前冲”的公开信中,刘波除了总结与展望OPPO在手机市场所取得的成绩外,还首度公开披露了OPPO在电视领域的规划。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之后,我们第一款智能电视马上将与消费者见面。”这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来说,这意味着OPPO将成为继小米、华为、一加之后,第四家明确进入电视市场的国内手机品牌。但另一方面而言,它也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都要“投身”大屏领域,纷纷要推出自有品牌的电视产品呢?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提到手机,首先想到的就会是高速发展的通信技术,想到的是一年一换代的旗舰平台,想到的是永远处在更迭之中的产品节奏。而提到电视,大家则普遍会认为它们是一种高价的、大块头的、技术进步缓慢的“家用电器”,甚至将它视作一种买回来后没个三五年都不会轻易更换的“客厅摆设”。正因为如此,当擅长快节奏更新产品的手机品牌进入普遍被认为“慢节奏”的电视行业时,常常会给人一种错愕感。但问题就在于,电视的相关技术就真的进步迟缓吗,电视就真的注定只是作为家庭里的“摆设”而注定不会频繁更换吗,与主流的智能手机相比,智能电视产品的价格真的更高、市场前景有所不如吗?其实这些个问题的答案,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当电机刚刚走入国内普通家庭的时候,它其实恰好经历了一次技术与体验上的快速革新时期。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主流的电视产品就从黑白的9吋、10吋小屏,发展到了彩屏和20吋以上的“大屏阶段”。然而根据新浪科技的描述,在当时那个年代,照理来说远没有现在富裕的国内消费者,却非常乐于跟进电视技术的发展,许多家庭甚至平均1-2年的时间就会更换一台电视,简直就与我们如今换手机的速度一样快。为什么会这样?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换一台新电视”所能带来的体验提升实在是太大,因此会很自然的就会乐于为新电视花钱。然而同样的情形,在当前的电视市场其实也正在发生着。众所周知,如今电视产品正在经历从4K到8K的又一次技术换代阶段,这意味着电视的物理分辨率时隔多年后再次迎来了400%的飞跃式提升。正如当初从黑白到彩色,标清到高清,从高清到4K时的状况一样,8K电视的面世同样会对消费者的“换机欲望”构成较强的刺激。不仅如此,除了分辨率之外,对于如今的电视产业来说,核心的显示面板技术也正处于再次发生巨大变革的前夕。一方面,海外一线大厂纷纷停产液晶面板,使得液晶面板的成本反而逆势上涨,有利于更高端的OLED面板进一步普及;另一方面来说,诸如QD-OLED(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和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也已经箭在弦上,有望接替OLED成为效果更好的高端产品选择。换句话说,许多消费者家里的老电视,或许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就会被新产品彻底拉开巨大的观感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一向“风平浪静”的电视产业,很可能即将迎来一波新的激烈竞争与市场机遇。
无论是最早进军电视领域的“手机品牌”小米,还是后来的华为、一加、OPPO,当他们讲到自家的电视产品时,有几个关键词基本上是一定会出现的,那就是IoT、AI,以及内容服务。论IoT,手机厂商普遍早就依靠着自己的手机产品为核心,发展出了丰富的、跨品牌的生态圈子。这不仅意味着当消费者购买了手机品牌出品的智能电视之后,往往可以体验到将电视作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的便利,甚至在手机与电视、其他IoT设备与电视之间,还可能体验到诸如投屏、视频通话、远程遥控等传统电视厂商很难去实现的联动玩法。论AI,如今智能电视基本上都具备远场AI语音交互能力。但一方面来说,由于智能手机的基数远大于电视,这就意味着手机企业的“AI助手”很容易就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从而在电视上也表现出更佳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来说,实际上AI算法在如今智能电视上能起到的作用也不仅仅只是语音控制,它还能很好的承担低清画面优化到高清,有损音质修复到无损等一系列功能。然而在这些AI的“高级用法”上,常年研究“AI拍照”的手机厂商优势就更大了。当然,对于现在的智能电视来说,主流的片源早已不再是受限的有线电视机顶盒,而能够提供更自由、更多样化点播服务的在线视频平台,才是如今智能电视的内容“灵魂”所在。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努力,如今的智能手机产品才能给消费者提供具备超清、HDR、高帧率、杜比环绕声等一系列高品质的音视频享受。但当我们环顾如今的电视市场时就会发现,绝大部分传统电视品牌只预载了一个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服务,但这就意味着就算消费者可以通过自行安装APP的方式增加更多的在线片源,但也会面临着每一个平台都需要单独付费或是购买会员的境况。相比之下,早就已经在手机上熟稔了“内容生态”运作方式的手机厂商,普遍都在自家电视上推出了只需一次付费,便可打通多个在线视频平台的自有会员服务。很显然不管是从使用的方便程度,还是从省钱的角度上来说,手机企业在电视领域的内容服务上都反而显得更有优势。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面上来看,它指的是“大义名分”对于当事人是否能得到公众认同的影响,但如果我们从“助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实际上也描述了主观的认知和观感对于大众行为的驱动力。一方面来说,电视行业自从进入全高清时代后,在有线电视品质滞后,传统电视企业不懂互联网思维等因素的影响下,的确曾经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低迷时期。而这,就自然给消费者留下了“传统电视品牌技术不思进取、服务不够厚道”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来说,当以小米为首的手机企业进军电视行业之后,很多消费者看到了新兴的市场参与者将超高清与大尺寸电视的价格门槛越拉越低,看到的是小米拿下电视行业销量冠军,把一众老牌厂商按在地上摩擦,看到的是华为提出“智慧屏”概念,进而引发一众传统电视厂商跟风。在这样的过程中,消费者很显然就会产生对进军电视行业的手机品牌更多好感或者说期待。而这对于其他的手机厂商来说,实际上也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有利环境。当然,我们不是说,手机厂商“造电视”就一定是技高一筹,也不是说传统的老牌厂商产品就一定不行。但至少从整个市场大环境来看,无论是从产品更迭的周期,还是技术发展的路线,亦或是消费者的认知而言,对于如今的手机企业来说,进军电视行业或许都是最为合适的时机。
尽管这个赛道只剩下了微博一家,但未来可能并没有那么平坦。
即将上市的iQOO 5 Pro,先带大家来看看他们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