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天裁
和静卫校毕业,分配到市第一医院做护士。上班就是查房,做记录,打吊针,配药,换药,抽血,送尿样和便样。每三天一个夜班。后半夜静静的走廊里,常常回响着病人家属按响的刺耳铃声。或者某个人医治无效,哭天抢地声经久不息。
白衣天使的工作,其实缺乏最基本的创意,还要时刻提防是不是打错药,以及病人家属的难缠。遇到病危抢救,哭声喊声里还会有埋怨与责骂。有一天给一个老太太扎吊针,老年人血管退化,扎了一次没成功,老太太当时一巴掌就掴到和静脸上,她硬是忍住泪,没吭声儿。
也不是没人喜欢。会有老人,夸和静温柔能干。某个病人家属,有明显的好感与追求方面的表示。也有人送红包,送礼物。可是这些,都无法激起她的职业热爱。一切被讴歌的职业如果不是你理想的职业,那它的光环就不能将你照耀。
她只是,想做个,呃,裁缝。对,不需要学历,跟着师傅学习,或者只经过简单培训,靠着天资就可以谋生的裁缝。虽然在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作文里,和静一次也没敢透露自己的真实理想,她当真写过自己要当一个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来着。以前本来几次想要开个小裁缝店,父母都打消了她的念头:书又不是念得差,得有个正经工作。
有一阵,她做蓬蓬裙做上了瘾。科里小护士轮流替她值班,然后,每人都如愿得到一条花色独特的大摆蓬蓬裙。格子的,碎花的,几何图案的,素色的,白色护士服下露出大半寸裙摆,惹得别的科的人都说她们穿了科服。
她没学过服装裁剪,全凭感觉。再加上,她后来嫁给了一个裁缝的儿子。
和静的婆婆,是我们这个城市最著名裁缝店卡秋莎的老板娘。一九九零年代初,成衣与定制并行,做衣服的人还是很多的。甚至新人的结婚礼服,都会特别到藏在明仁小学附近的一条巷子深处的卡秋莎来做。
不上班时,和静就在店里帮忙钉扣子,码边儿,熨烫定型。有时用剩余的布料玩儿拼布。于是,她们科里每人一只拼布坐垫,花样绝无重复。婆婆看她兴致高,就道:“将来我干不动了,这店就给你好不好?”和静欣喜异常地点头说好。可是,婆婆也不过说说。一是自己还做得动,二是人家和静的工作又不是不好。
女人多的地方总是是非多。和静她们科连医生带护士二十多个人全部是女的,科主任才四十来岁。年龄差不多的女子在一起,免不了钩心斗角。你排的班儿好了,我得的先进没你多了,你的患者比我的患者多了,去省里培训凭什么没我?你敢和我抢某医生?这些事多了,和静也嫌烦。她们总是于某科某科这狭小的视野里争夺江山,可是和静知道,自己的心并没有被束缚在此。
某天护士长心情不爽,责问和静六床患者的药为什么不及时换,人家家属可是问过好多遍的。那是个有些来头的患者,都说是需要特别关照的。可是和静在那一刻电光火石般忽然萌生去意,脱了护士服,轻轻放到护士长桌上,用她一惯慢悠悠却力挑千钧的细声细气道:“啊,对不起,我辞职,就现在。”
和静的这一决定,在医院引起了轩然大波。都劝和静不要胡闹,连护士长也再三再四亲口道歉。可是和静说:“跟谁都没关系的,我不爱干护士,早就想辞职自己做衣服了。你们以后来我们家店,全打八折哦。”
婆婆一看后继有人,并不介意和静失去唯一的铁饭碗——卡秋莎一个月的收入够阿静赚大半年的。
和静一回来,婆婆就和她商量把店址换到最繁华的金街上去,然后拓展布料生意。以前都是顾客拿料来店里做,现在她们可以把布料购进放店里让顾客挑选,还可以用料子先做成成衣展示。再说了,和静就是天生的衣裳架子,是现成的模特。
当街的大玻璃橱窗经由和静的手布置,那招手做姿的模特身上飘逸的长裙,精干的小西装外套,一时齐齐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原本只是想出来买条围裙的女子,最后踅进店来,心满意足地量了尺寸再带着期望离开。
也许和静本来就是个天裁,拿过剪子就裁,做出来合体之外,样式也新颖。难得的是,她还不抄袭服装书和大牌,自己用彩笔画了几大本样册,有个美术老师每次来,见了样册都爱不释手。
婆婆的长处是工艺精湛,和静胜在别出新裁。随着成衣大举进入市场,本市的服装店最后唯有卡秋莎硕果仅存,一枝独秀。
做了两年,婆婆全身而退,去厦门女儿家享清福了。和静成了卡秋莎的老板娘,她有了自己设计的商标卡秋莎。她的顾客群定位是三十五岁以上想要拥有独立风格的女性和中老年特体男性。
一个顾客有时会带来一大批顾客。一套中灰毛呢喇叭袖蓬蓬套裙穿在一个中学教师身上,然后学生家长和更多的老师会前来订做。和静会调整裙摆、颜色,让这些套裙既有鲜明的卡秋莎风格又不致雷同撞衫。她更设计出裙式羽绒服和套装式羽绒服,让最不讨巧的羽绒服也有了新模样。
生意红火到店里最多时有五个车工同时夜以继日地工作,为银行和火锅连锁店设计和赶制工装。卡秋莎工装每个人都单独量体,然后每一件成衣的商标边,都会有一个绣有主人名字的体贴的小标签,这样不致于在更衣室里穿混了。店里还有专门设计的无纺布袋,苔绿的底子,是婆婆也是和静最喜欢的颜色,每个提着它出门的人,好像也有一种克制却实在的欢喜。
有时为了完成一件新作品,为了上身那一刻的狂喜,她就干脆睡在店里。那是不觉更深的夜,所谓乐此不疲,一双丹凤眼放着异样的光,她充满激情,毫不困倦。
和静身上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她适时捕捉流行元素,又不时加进可能是喝酸奶时得到的一个灵感。有时长裙给顾客看中,人家非让她当场扒下来卖掉,她就又无奈又骄傲地笑。店铺前厅,几乎成了卡秋莎专柜,鲜绿嫩粉的春装,甚至有相配的纯手工的手包,都是专为卡迷们预备的。
和静并不像婆婆年轻时那样全年无休,人不能成为钱的奴隶。春节关店一个月,去厦门吹海风,顺便也找灵感。
“三八”节和静接受周刊专访,谈到成就感,她悠悠道:“看见自己设计做出来的衣服穿在顾客身上,那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真是再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满足的啦!”
周刊女记者也是卡迷,问和静身上穿的海蓝色连身裙是哪里来的设计灵感。
她淡淡一笑,眼角现出细微纹路:“在厦门白城海滩,海天一色,但各种蓝是有层次的。你不身临其境,就不能体会。回来我就那层次穿在身上了。我不是设计师,我啊,就一裁缝。”
厦门海景摄影:朱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