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动就造节?这些电视千万别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文化的兴起,消费者突然发现,自己身边无端就多了许多各式各样的“xx节”、“xx日”,比如618、818、919、双11……它们大多都是由电商平台发起,主要目的在于进行集中促销,扩大自身的市场影响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大部分人为造出的“购物节”并不是坏事,它们只是促使你将平时零散的消费集中了起来,而且确实能够省一点点开销,倒也不错。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厂商因为产品滞销或是公司财务困难,忙不迭地造节卖货——在看似低价的广告宣传背后,其实是满满的侥幸和无奈。

这其中,尤其以电视行业为甚。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出货量为1138万台,同比降幅达13.5%;零售额为366亿元,同比降幅达7.3%。而数据下跌的背后,其实是高涨的成本压力与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共同作用的成果:受冲击最大的,正是那些以往只靠“硬件免费”、低价促销而成长起来的品牌。

然而,对于不知情的消费者来说,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迷惑性——面对市场上纷繁众多的电视厂商造节行为,大家也需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举例而言,以下几种电视就属于“绝对不能碰”的类型!

品牌正处于动荡的不要碰

这第一种类型,正是最危险、风险最大的!众所周知,经营稳定的企业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才能保证货真价实、才能保证未来的长久使用安全和售后体验。

有的电视品牌如今正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谁也无法保证它还有没有完整的质检流程,也无法保证买到的产品会不会是工程样品或库存尾货。退一步说,电视不同于手机,一般来说一旦买到,至少也要用上五年甚至更久。就算现在捡了便宜,将来出了质量问题,厂商不复存在,售后“人间蒸发”——这样的产品,就算再便宜也不要买!

内容建设乏力的不要碰

现如今,“有线电视”早已被很多家庭弃之敝履,互联网电视拥有丰富得多的节目资源,真正符合超高清标准的优质内容,无需受电视台节目表的约束,也无需为自己几乎不会看的频道每年付费。

但是,用户在一台互联网电视上能够享受的内容丰富程度,取决于厂商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加上与其他平台的合作——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现在的电视厂商不仅仅要负责生产电视,还要持续维持内容的生产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带给用户长久的良好观影感受。

很显然,如果某个品牌在业内缺乏影响力,难以找到内容合作伙伴;亦或是因为资金难以为继而无法生产内容、维持版权——那么对于它的用户来说,所谓的“生态”就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辛辛苦苦买回来的电视也是一块没有内容的屏幕而已。

缺乏原创研发能力的不要碰

和大家熟知的手机行业一样,现在的智能电视行业也分为有能力自主研发生产的顶尖厂商和依赖公版“方案”,套壳换标的厂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决定了一款产品是否“划算”。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那些自身有研发能力、有关键部件(比如屏幕、主控、电路)生产能力的厂商,它们的质量更为统一,部件成本也更低——换句话说,用户所付出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实实在在的产品性能上,而不是浪费在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中……

过分低价的不要碰

中国有句古话——一分钱一分货,这和经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不谋而合。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而言,合理的定价不仅仅是为了确保整个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是为了让用户花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

过去,我们曾经被一些所谓的“超级低价”所迷惑,但现在大家知道,这其实是以剥削压榨代工厂、供应商为代价的——低价的“超级电视”成就了一时的名声,换来的却是供应商的倒闭和更多人的失业。这样的低价是极端自私和不道德的。

而且,由于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过分低价的电视常常无法维持稳定的供应链——这一批次用的这一家零部件,下一批次又不得不换成其他的。很显然,这会直接造成质量隐患。而所谓的低价“电视节”也变得虚伪和毫无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因为这两件事儿 旗舰手机趁早买!

百年老店夏普 如今更值得信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