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6814- 新中国治蝗专家马世骏,让中国大规模蝗灾变成历史

非洲蝗灾骤然而起,数目多达4000亿只,是25年来最大的一次蝗灾,这次蝗灾横跨十几个国家,包括给我们捐赠了大量物资的友国巴基斯坦也进入了紧急状态。在大家纷纷关注疫情之时,调侃蝗虫似乎成为了最近比较热门而轻松的话题。有人说可以派“鸡鸭大队”去吃蝗虫,甚至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就可以把蝗虫炸着吃到灭绝。其实对蝗虫,我们知之甚少。

鸡和鸟的确是蝗虫的天敌,但在蝗灾大范围爆发的时候,它们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比如这次爆发的沙漠蝗,每天可以随着季风飞行150公里,从幼虫到死亡可以活3个多月。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卵300多颗,这种繁殖速度和迁徙速度,鸟类很难追上。另外,蝗虫在没有成灾时零散分布在植被上,这时候的蝗虫呈现绿色,数量少且没有毒性,鸡和鸟类都喜欢吃这种蝗虫。但一旦蝗虫聚集,在高密度刺激之下,会在数小时之内分泌苯乙腈,身体呈棕褐色。苯乙腈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是对鸟类发出的警告。飞蝗甚至会在被攻击的时候分泌有毒的氢氰酸,让吃它们的鸟类感觉到不适,所以鸟类和鸡对成群的飞蝗根本不感兴趣。

鸟类都不吃的蝗虫,人类怎么捕捉?这么吃呢?对于极少再见到蝗灾的我们,大概无法想象这种物种繁殖和迁徙的疯狂,所以可以轻轻松松地调侃着蝗灾。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从两千年前就开始困扰中国人的蝗灾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极少出现呢?那就要说一说,新中国的治蝗专家马世骏。

马世骏,又名马宜亭,1915年出生于山东兖州。东三省沦陷之时,这位一米八的山东小伙正在兖州中学念书,他和同学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却因此被开除了学籍。马世骏非常失望,他离开了家乡,到济南继续学习。他难平心中热血,依旧参加学生运动,不久之后又被学校开除学籍。马世骏不甘心,离开济南到北京继续求学,他从马宜亭改名为马世骏,一来是想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二来是想要表达自己一生做“奔腾的骏马”的决心。

1933年,成绩优异的马世骏考入了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1935年,他因为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被宪兵团拘留。1937年,马世骏从大学毕业,此时的他已经沉稳许多,萌生了“科学救国”的思想。他没有留在北京,而是毅然决然地来到山东农村,专门从事农业害虫的研究工作。

当时的农村条件极其落后,百姓生活惨淡,马世骏在农村一待就是10年,他明白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力量很难改变家乡。1948年,马世骏离开了祖国,前往美国留学深造,专攻昆虫生态学。1949年,马世骏仅仅用一年时间取得了犹他州立大学的硕士学位,前往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一年,新中国解放的好消息跨过太平洋,让马世骏振奋不已。马世骏在2年时间内取得博士学位,向导师查普曼申请回到中国。查普曼非常欣赏马世骏,竭力劝他留下来,马世骏毅然说道:“我要用我的知识改变落后的中国,我离开祖国很久了,我想念我的同胞。”

马世骏的回国之路非常艰难,他手中拿的是中华民国的护照,如果要回去,就只得去台湾。马世骏并没有放弃,他假意接受了学校的聘请,1951年,他代替查普曼参加荷兰的国际昆虫学大会,他在荷兰申请去比利时访问,又从比利时来到英国。在英国,他终于联系上中国驻英机构,当晚就悄然登上了前往香港的邮轮。从荷兰到家乡,马世骏辗转多地,耗费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他抛弃了所有的行李和家当,只为心中回归祖国的心愿。

回归祖国的马世骏成为了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生态学研究室。那时候的中国蝗虫问题依旧严峻,从1950年开始,政府就在积极组织农民捕蝗,后来又用飞机进行药物喷洒。1953年,我国农药生产有了很好的发展,喷洒药物成了最主要的手段。

但数年之后,蝗虫的耐药性增强,这种方式的效果越来越差。马世骏知道,如果不寻找一条新的思路,大规模的蝗灾依旧会卷土重来。为此,马世骏不辞劳苦,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蝗灾高发区,当时的农村不像今天,路难走,吃住条件不好。马世骏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进行考察,有的时候车坏了,他就扛着车回家。

因为蝗虫喜好在水草丰茂之处产卵,马世骏经常在湖区考察,有一次他和同伴三人迷了路,在荒野走了三天,只能靠吃水草活命,所幸最后他们找到了一户人家,算是得救。

50年代末,马世骏终于完成了考察,提出了根治洪泽湖和微山湖蝗害的建议。马世骏提出改造洪泽湖和微山湖附近的生态结构,用修建堤坝和控制水位等方式转变蝗虫生殖繁衍的有利条件。马世骏从蝗虫的源头开始,从根本上遏制了蝗虫的大量繁殖。从那时候开始,危害中国两千多年的蝗灾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根治蝗灾是马世骏众多贡献之中的一部分,1981年,马世骏提出《生物环境系统中相生与相克》,是国内率先提出生态保护和治理污染的先行者。几十年来,马世骏坚持7:15上班,晚上八点多才下班。回到家里之后,不少研究生学生还会来拜访他,他都会耐心辅导。

1991年,76岁高龄的马世骏老先生已经因为青光眼和白内障看不清东西,他却依旧坚持工作。5月22日,马世骏参加了中国科协四大会议,大会26日才结束。27日,刚刚休息一天的马世骏乘车前往河北迁安参加另一个农业会议。

5月30日,马世骏院士乘坐轿车返回北京。在京津唐公路上,一辆违规行驶的卡车猛然撞了过来……这场车祸带走了这位一生都在为祖国而努力的老人。

(2015年,纪念马世骏院士诞辰100周年活动)

今天,我们再也不知蝗灾是何种场景,可以拿着手机开开心心开玩笑,这都是因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一生为我们负重前行。他曾经不顾一切得喊出爱国的口号,他曾经放弃在美国的大好机会,坚持改变贫穷落后的新中国,他曾经推着自行车行走在泥泞的农村,他曾经划着小船游走在荒无人烟的湖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