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老师,学科的核心素养,你知道吗?
我们在各种体育科学培训和书本当中会经常提到核心素养,但体育科学的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什么,我相信相当多的体育老师还没搞明白。只是听得多了,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趁着今天还是假期,要不跟着小编一起给自己充充电,再认识一下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吧。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是健身育人,即通过运动与健康教育促进个体身体控制能力、健康维护水平、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并明确指出各维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将三个维度及九个方面的内容细化为若干素养表现,旨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01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体活动的基础,具体包括提高认知、运用技能、发展体能三方面。在体能方面中,学生要能够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与目标,学会选择适宜的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掌握体能测试流程及评价方法等相关内容,还要将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相结合,最大限度促进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
学生还要通过实施体能锻炼计划来保持适宜的体重,强健的体格以及充沛的体力;运动技能方面,学生应避免单项技术学习,要以整体化和主题化活动来实现技能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达到结构化技术学习目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展示所学的整套运动技能,还能够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认知领域方面,学生要学会从不同渠道获取和选择重大体育赛事和事件的信息,对大赛的组织和赛况展开交流和评论,同时要了解各个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与规则,学会欣赏体育比赛。
此外,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来分析和解决体育运动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02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素养内容包括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三方面。锻炼习惯方面,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重视对个人及他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培养与引导能够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健康管理;情绪调控方面,学生能在体育运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适应能力方面,学生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此外,要善于与他人交往与合作,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中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03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方面。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和公平正义;通过在比赛中克服内外困难,形成积极进取、勇敢顽强、追求卓越的运动质;比赛结束后,学生能正确面对结果,胜不骄,败不馁,学会尊重他人和对手,养成良好的成败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跨跃式发展,还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对“完整人”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不是独立的关系,而是相关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三者当作一个整体,全面发展。
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个维度可以认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九个内容及其表现,给予我们上好一节体育课的统一标准。如果怕忘记了,可以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图2)保存好,等到需要的时候及时翻出来看看,给自己的体育课堂查缺补漏。
体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