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饕食话之草原上的“美味”并非牛羊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先后两次到巴颜喀拉山下的石渠草原采访。第一次是在1974 年,第二次是1977年。

两万平方公里的石渠草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年无霜期极短,气候奇寒。那时原属邓柯县的区乡还没划过来,全县土地上除了灌木,只有东区(虾扎)区政府边上的老树一株。

巴颜喀拉山下茫茫的石渠草原

第一次到石渠,虽是盛夏时节,驻在县招待所的宿舍里,白天黑夜钢炉里的牛粪火不熄。招待所的宿舍很特别,一个房间隔了两空,一空住人,两床之间安了个有长长排烟筒的供暖钢炉;另一隔便是装干牛粪的仓库。

1974年的石渠县城

草原上的牛羊肉又多又好又便宜。初到石渠,眼中一切都很新鲜,宿舍里从不离小菜一样便宜的牛肉,一有空便抽出吊刀,在中柱上吊着牛腿肉上割下一片贴到钢炉上,一会儿就烤熟了,在上面撒上点盐和花椒面,又鲜又嫩又香,简直胜过如今餐桌上那令人垂涎的牛排。

可在从内陆到石渠工作多年的“老草原”们的心目中,牛羊肉只是小菜一碟,最令人垂涎的是“活菜”(新鲜蔬菜)。我们一到石渠,就去拜见早年我们一起在原西康省财政厅共过事的老战友、如今的石渠县委办公室主任老朱,刚落坐,就有朋友相邀:“走,打牙祭去!”四川话“打牙祭”,多半是指过“肉瘾”。怪,在牧区吃不完的牛羊肉,还那么稀罕油荤?!一见才知道,他们说的“打牙祭”是过“菜瘾”!原来,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石渠地方,由于无霜期太短,没法种出一季蔬菜,一年到头,大地上见到的差不多是一望无际的枯黄的浅草。他们多么期盼见到绿色,吃上点儿新鲜菜!

二十年后与战友老朱(右)在石渠草原重逢

一次我们到得荣马公社采访“翻身牧民的'好门巴’”澳门同胞郭昌谷医生。一进屋,就见那小小的窗台上摆着两个瓶上一片葱绿,瓶中长满雪白如玉根须的玻璃罐头瓶。原来是从那瓶口上放着的洋葱头,在暖融融的小屋里生发出来的。那室外难见的葱绿给了主人莫大的慰藉,总算在自家屋中见到了一点儿春的气息。郭医生还告诉我,那年他有幸找到了点儿小白菜的种子,盛夏时节将其撒在房前一片空地上,不几天终于长出了片片绿叶,他和夫人忙讨了点儿尝了尝鲜,可很快一场严霜就将还没来得急采收的嫩绿叶儿毁尽。好令人心疼!

在牧场上巡诊的“翻身牧民的好'门巴’”澳门同胞郭昌谷医生

“老草原”们十分珍惜绿。有时得到点儿从内陆带来的葱子,都舍不得吃,多将那些绿色的葱叶子晒干,研成粉末,到做菜时洒点而进去,品尝品尝绿色的葱香味。

石渠草原上的民兵

我们第二次到石渠采访时,就特地带了几大麻布口袋的棒棒青菜、窝笋、葱子、蒜苗、青海椒等等,分送给老朋友们,大家又邀邀约约过了会儿“菜瘾”。

(0)

相关推荐

  • 打牙祭二题

    打牙祭二题(七绝) 题食馄炖(中华新韵) 一碟一碗一饔餐,一醋一姜一品鲜. 一顿囫囵一时尽,一箪美味一神仙. 题品熏鸡(平水韵) 蜜汁浇身赫霓裳,扑鼻回甘百里香. 除此餮饕无美味,飞觞一醉更通肠.

  • 给整个内蒙古大草原装上这个牛羊肉全国都够吃了。

    给整个内蒙古大草原装上这个牛羊肉全国都够吃了。

  • 【小知识】打牙祭

    [吃肉为什么是"打牙祭"] ①"打牙祭"指偶尔享用丰盛的菜肴,"牙"指旧时每逢初一.十五,厨师要用肉向祖师爷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 ...

  • 炖牛羊肉,只放葱姜蒜是大错!80岁老师傅教你一招,肉越炖越香

    炖牛羊肉时,只放葱姜蒜是大错!80岁老师傅教你一招,肉越炖越香

  • 王怀钢诗二首

    草原赞(外一首) 王怀钢 草原--生命的大海 草原--牧人的襟怀 草原--地球的皮肤 在套马杆划出的地平线上 善良与凶恶可以同时存在 有马群的追逐与嬉戏 有驼队跋涉的艰辛与豪迈 有苍狼捕黄羊与野驴搏斗 ...

  • 冬天进补,牛羊肉都没它好,价格便宜,营养又美味吃着比肉还香

    最近的猪肉价格还是居高不跌,连着牛羊肉也是如此,所以小编我近期还是吃不起这些昂贵的肉,但是有一种肉,小编还是吃得起的,那就是鱼,正当所有肉都在疯狂上涨的时候,唯有它还是保持着不变的价格,这就是上苍的眷 ...

  • 野饕食话之“百鸡宴”(上)

    夏日,是高原的雨季,民谚有"四五六,淋得哭"之说.在这种季节,贡 嘎山区的雾,是够使人发愁的了. 天边晨曦微露,那雾幛就从深深的谷底漫上来,霎时淹没了我们的营地,裹紧了玉骨冰肌的& ...

  • 野饕食话之在石渠草原品味珍馐

    茫茫的石渠草原,并非不毛之地.不说它育出的那些肥美的牛羊,单说辽阔的草坝子上出产的冬虫夏草.白菌子,和泥曲河中那多若锅中下的面片子般密集的鱼儿,就够人称羡不已. 色须草原 1977年,我们在石渠采访, ...

  • 野饕食话之 猪“下水”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人逼债,要拿猪肉去还,那时又是"三年困难时期","养人"都恼火,哪有好多粮食去养猪,猪肉自然奇缺.为了还债,伟大领袖都带头省嘴,全国人民哪还敢 ...

  • 野饕食话之 熊掌煮不

    康定地方多山,尤其在折多山东边沿大渡河的上下鱼通地方,更是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各种野兽的乐园.山民们靠山吃山,狩猎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项劳作.那年月,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仅任其捕杀,还把他当作 ...

  • 野饕食话之奶豆花

    所谓奶豆花,其实就是发酵过的酸牛奶.这只是我对这东西与众不同的一种叫法. 当年下基层,提倡"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到了半农半牧区,或者牧区,住在藏族群众家里,最乐见的就 ...

  • 野饕食话之 食堂往事

    建食堂.办食堂.散食堂,我差不多经历了农村从吃开始"大锅饭"到"散伙"的全过程.建食堂,吃大锅饭,开始干饭大肉敞开吃,过上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qu ...

  • 野饕食话之品味“藏香猪”

    今天,"藏香猪"在餐饮圈炒得火热.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就领略过藏香猪儿的滋味. 国营甲根坝贸易小组收购的"藏香猪" 当年,我曾在康定县折多山以西的木雅区 ...

  • 野饕食话之 “百鸡宴”(下)

    最令人难忘的,还数一次偶然的奇遇.那回我因工出差,正赶上乡上的民兵集训.为了考核战士们实弹射击的本领,中队长发给每个队员子弹一发,规定晚上每人必须交回野鸡一只.太阳一落坡,队员们就隐入了四山的丛林:到 ...

  • 野饕食话之领受彝族同胞的打鸡款待

    九龙县的乃渠公社盛产花椒,有椒乡之称.1978年秋,我们特地前往采访. 公社同志介绍,全社头数那个叫黄牛厂的山村出产的花椒品质最好.一位公社领导的家就在黄牛厂.于是我们就直奔这个山村而去. 九龙是甘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