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项目无收益管理的方案一:“ASH”
去年底开始的疫情
可以算是给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救命稻草
原本应该进入调整的关口
被维稳和谐了
建设行业折腾的方式
也在债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之间
来回多摇摆了一次
债务模式从BT,BOT进化到PPP
然后在地方债这个品种收关
如果再朝下面发展
就只剩下地方债务平台创投化包装
然后上市融资了
行业监管流程模式
也从大放到大管
然后从大管又回到“放管服”
无论环境怎么变化
对我们而言不变的是对项目绩效的追求
任你环境政策怎么调整
世界上谁和我们聚聚散散
我只要比周围的企业管理绩效好一些
就能活得好一些
目前影响项目绩效的无收益管理投入
最明显的在工序实施后端
等工序和检验批已经完成后
各个管理角色才开始登场
确认质量
确认安全合规
确认成本
确认进度
每个人依据的立场和主观经验不同
同一个工序和检验批成果
少不得生出许多观点是非出来
然后把原本应该客观的结果
卷到关系经营的考量范围
昨天和邓总探讨如何解决的时候
我们反向思维
选择了三个重要的“有收益”管理点
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这三个点分别是:
入口管理(Access)
范围管理(Scope)
交付管理(Handover)
连起来可以缩写成“ASH”
儿子说这个词的意思是灰烬
我感觉妙极了
灰烬
就是灰烬
这就是燃烧完“无收益管理”后的残渣吧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针对目前还存在的全责任转移项目
当试图用最小的管理投入
把项目绩效和风险都控制在自己手里的时候
只在这三个地方投入管理力量
首先是范围管理投入一人
这个人要对接全部的设计和功能实现
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
设计变更和施工方案受控
不至于在项目规划细节上存在大的疏漏
再就是项目入口要投放一个人
这个人负责统计每天全部的资源进出
无论是人员、物资、还是设备
这种看似平常的统计行为
是未来评价真实项目绩效的基础
一旦展开比对
可以导出很多真实的项目指标
最后一个就是交付要有一个人评判记录
彻底改变以往工序和检验批实施后
参与意见的人过多
对风险的揭示可能会足够
更多时候也许会产生过度管理带来的进度延迟
甚至激发矛盾
这三个人毫无疑问都要是通才
但通才到哪里找?
肯定没有现成的
只能是请我们的团队成员提升自我学习的效率
在别人干的时候我们学
在别人干完的时候我们学好了
建筑施工周期最少是以天为单位
而知识点的查找和学习是以小时为单位
都应该来得及
除了这三点
别的还有那么多工作怎么办?
交给项目实际控制人
作为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他也有义务也有资源
配备足够的管理力量
处理好项目所需的实施前能力
这种低成本的“灰烬管理”还有什么好处吗
应该有
以前我们常和大家说
真数据、真管理、真合规
入口管理的数据
是一切真管理数据来源的基础
范围管理的成果
是预控的第一步
也是真管理的起点
交付管理是工序完工的判定
是真合规的事后控制
希望灰烬管理的落地
就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