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到琉璃 | 中国古代玻璃的三千年变形记

中国古代玻璃器皿|第002期

▾ 点击收听 ▾

从西周时期玻璃产品出现一直到今天,对于玻璃的称呼有很多种变化。

我们可以在历史文献中经常见到以下这些对于玻璃的称谓:

璆[qiú]琳、陆离、璧流离、流离、碧颇黎、颇黎、玻瓈、玻璃、琉璃、药玉、瓘[guàn] 玉、料器等等。

△ 战国时期玻璃璧 / 湖南益阳博物馆

玻璃一词起源于国外,在李志超先生的《汉语“玻璃”的起源》中提到,玻璃来源于西班牙语Vitrum。

现在西班牙语等语言中仍然保留着这个词的词根,后来才有了现在广泛使用的Glass一词。

根据Vitrum的音译,在我国古代出现了「璧流离」这个词,也多见于《汉书》中。而这些称谓中最早出现的是「璆琳」,出自战国时期《尚书·禹贡》。

屈原在《楚辞·九叹》中写道:「薛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麟衣而白蜺[ní]裳。」

东汉文学家王逸为其作注:「陆离,美玉也。」

△ 东汉玻璃瓶 / 河南洛阳东郊汉墓

现存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由此可以看出,「璆琳」与「陆离」指的是美玉,同时也借指仿造美玉的玻璃制品。

早在战国时期,玻璃制品在我国并没有大量出现,这两个词也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

△ 西汉玻璃碗 / 广西合浦黄泥岗M1墓

现藏于合浦县博物馆

西汉时期,在《后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大秦」的罗马帝国玻璃器的制作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运到中国,「璧流离」一词也多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璧流离」一词也被简化为「流离」「琉璃」等。

南北朝时期,在「琉璃」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颇黎」一词,有时「琉璃」与「颇黎」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

唐代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一件莲花纹提梁银罐,在盖子上用墨书记录了罐中存放的物品明细单:

「琉璃盃(杯)椀(碗)各一……颇黎等十六段。」

△ 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莲花纹提梁银罐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从银罐中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有一件圈纹玻璃碗,一件水晶长杯,另有各类随形宝石十六颗。

将水晶杯记录成琉璃杯,应是由于两种材质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当时记录者无法辨别,认为都是玻璃材质,而「颇黎」当时指的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玻璃。

△ 莲花纹提梁银罐盖子的内侧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魏书·列传第九十·西域》中记载:「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城方十里,户十余万,河经其城中南流。土地平正,出金、银、鍮[tōu]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琉璃、水精、瑟瑟、金刚、火齐、镔[bīn]铁、铜、锡、朱砂、水银……」

《隋书》第八十三卷《西域·波斯》中记载:「土多良马,大驴,师子,白象,大鸟卵,真珠,颇黎,兽魄,珊瑚,琉璃,玛瑙,水精,瑟瑟……」

《旧唐书》第一百九十八卷中关于波斯的记载中写道:「出䮫[lóu]及大驴、师子、白象、珊瑚树高一二尺、琥珀、车渠、玛瑙、火珠、玻璃、琉璃、无食子、香附子、诃黎勒、胡椒、荜拨、石蜜、千年枣、甘露桃。」

在很多史书中,关于波斯特产方面的记录几乎同时出现了「颇黎」和「琉璃」,很多佛经中关于「佛家七宝」的介绍,「颇黎」和「琉璃」也同时在列。

△ 唐代玻璃杯 / 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通过以上文献以及何家村唐代窖藏的出土实物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琉璃」指的就是现在意义上的玻璃,而「颇黎」或「玻璃」应该指的是天然宝石。

到了宋代,由于玻璃制造相对较为广泛,一个新的称谓一药玉出现了。

北宋郑獬的《觥记注》中记载:「苏东坡有药玉盏,又有荷叶杯,工制美好。」

北宋李元膺的《蓦山溪·送蔡元长》中有云:「溪堂欢燕。惯捧玻璃盏。今日祖西城,更忍把、一杯重劝。」

△ 北宋玻璃杯 /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

现藏于定州中山博物馆

北宋郭应祥的《霜天晓角·赵簿席上写目前之景》中有云:「琉璃十碗,兽炭红炉暖。花下两枝银烛,和气洽欢声满。从他吹急管,杯行须款款。尽做更移漏转,也犹胜、春宵短。」

宋代文献资料对于玻璃的记载相对较多,多用「琉璃」「玻璃」「药玉」等称谓,指的就是现在意义上的玻璃。

明代大多使用「玻璃」一词,而「琉璃」特指以琉璃瓦为代表的建筑材料。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民间称玻璃为「料器」,现在仍在使用,特指明清时期制作的玻璃制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界统一使用「玻璃」一词。

(0)

相关推荐

  • 藏在博物馆里的绿

    自然界的绿,有着生机勃勃的美.而藏在博物馆里的绿色系文物,则如历史夜空中的萤火虫,虽然渺小,却熠熠生辉. 北周 玻璃碗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来自萨珊王朝的"琉璃精灵&quo ...

  • 国立东京博物馆15-埃及文物1

    国立东京博物馆第15期. 上期我们欣赏了东京博物馆藏的古代波斯艺术品.波斯艺术品在中国国内博物馆相对少见,能在日本看到也是不错的收获. 古波斯文明非常辉煌,对全世界文明的进展贡献极大,比如在数学.化学 ...

  • 告诉你牛掰的“合浦玻璃”之谜

    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大概算得上中国最著名的县级博物馆了,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样说. 到过那里的人都记得,馆里有个国宝级的"罗马琉璃碗".   据说同样的"碗",全世界只 ...

  • 小红书超火的琉璃手串,竟然是雍和宫用它做的

    最近小编在小红书上观摩时尚人士的潮流风向标时,经常被推送一种亮晶晶的手链.为了不落伍,小编速速去搜索了关键字:雍和宫琉璃手链! 原来是雍和宫流通处推出的饰品.这种琉璃手串好像是有三种不同的颜色:红色, ...

  • 来通杯分享

    唐三彩来通杯 ▲ 唐代三彩龙首杯 ▲ 唐代三彩象首杯 西安市南郊唐墓出土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 ...

  • 来通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 ...

  • 进博物馆的玻璃,得美成什么样?(二)

    中国玻璃的出现较西方晚了一千多年,最早的原始玻璃出现在西周,可能源于西亚玻璃技术逐步传播的结果.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开始逐步独立制造玻璃. 从西周开始,玻璃的称呼有多种变化.最早出现的有" ...

  • 清代乾隆琉璃艺术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玻璃制作的最高水平

    简要评介 清代乾隆琉璃料器代表了中国古代玻璃制作最高水平, 持续了近三千年的中国古代玻璃, 在清代乾隆时期 ,发生了里程碑式的飞跃和质的革命性变化. 其达到的精美程度和艺术水准, 与当时创造的瓷器 铜 ...

  • 中国古代玻璃的尴尬进化史!

    大同博物馆藏北魏玻璃器 动脉影摄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玻璃向来就是廉价的普通之物,事实上,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吹制法发明之后,玻璃才逐步成为 ...

  • 50多岁“辞职”、钟情科技考古,他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古代玻璃

    ◎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王烁 知道自己这一代任务的青年应该做一坚强的共产主义者来完成自己一代的时代使命,这样才不会辜负前一代的劳动和牺牲,也不辜负这一代的期望. --摘自干福熹1955年12月<入 ...

  • 中国古代玻璃的尴尬进化史

    国家博物馆藏隋李静训墓玻璃罐及蛋形器 李静训墓另出土有一件带盖扁瓶,高12.5.口径4.5.足高0.9厘米,玻璃条口沿和缠圈足,绿色透明.李静训墓出土的这些玻璃器,其造型与西方的器物明显不同,而与中国 ...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备考——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史记的成书 (一)家族之使命 司马迁出身于一个"世典周史"的史官家庭.<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 ...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科生必记!稳拿分!

    高考在即,这段时间,局长基本每天都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利于高考的干货.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 不断地发展演变:因此,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说到文学 ...

  • 在中国寻找答案 | 北京老旧城区“变形记”

    古都北京如何兼顾老旧城区改造与历史建筑街区保护?如何让陈旧破败的前门地区焕发新的活力?<在中国寻找答案>新一期节目<老城区的新故事>,讲述北京如何在保留古都风貌的同时,实现城市 ...

  • 【古今中外】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 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作者:张  嵚 其实,对于中国古人的住宅来说,"窗户纸"都曾是一 ...

  • 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其实,对于中国古人的住宅来说,"窗户纸"都曾是一个稀罕事:就以造纸术刚刚出现时的汉代为例,<东观汉记>记载下的黄河流域的平民,都是茅屋草庐千户.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