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历史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
19世纪6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8年明治维新)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后世尊为彼得大帝。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著名统帅,1682年即位。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还假扮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认识到不学习西方的制度不能使俄国富强。1700年,彼得为夺取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向瑞典发动进攻,开始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战争初期的失败使俄国的落后再次暴露。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彼得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2、时间:18世纪初 人物:彼得一世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改革(封建)
4、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设立了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 参政院下设11个委员会,类似于西欧国家的议会和政府各部门。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彼得一世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任何人都必须从最低一级做起。官员要想升迁,就必须做出成绩来。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大力发展工商业,建立了一批炼铁、炼钢、造船、兵工、采煤等近代场矿企业,手工工场发展到240多个,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起来。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
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实行义务兵役制。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院和军医学校等。引进国外的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建立俄国第一支海军。彼得一世当政末期,他的陆军有20万人,海军有48艘战舰和一大批辅助舰。
文教: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倡导贵族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开始穿戴西方衣帽,模仿西方时尚,舞会、沙龙等社交活动也成为上流社会的癖好,而俄罗斯传统的大胡子则成了落后的象征,遭到彼得禁止。他还采用儒略历法,使用阿拉伯数字,创办科学院,建立喜剧团等。
选官:按照才能和功劳选拔官员。
生活: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新都: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31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5、影响: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讲话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农奴制是俄国基本制度,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人,占全国人口90%以上
内因:根本原因:俄国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正如恩格斯说:“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3、时间:1861年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自幼被立为太子,学习治国之策。曾周游欧洲各国,深知农奴制是俄国落后的根源。1855年匆忙继位,正值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国力急剧下降之际,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使农民骚动由1860年的126次增至1176次。亚历山大本人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再由于亚历山大对国内反对派的严厉镇压,遭到了反对派的激烈反对,1881年3月,他在首都彼得堡被炸死,可以说为改革而献身
4、内容: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经济: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
相关材料: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列宁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列宁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7、影响: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俄国1861年改革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在取得“份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出几倍。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8、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比较
改革名称 |
时间 |
人物 |
性质 |
相同点 |
彼得一世改革 |
18世纪初 |
彼得一世 |
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 |
1、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2、都是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
1861年改革 |
1861年 |
亚历山大二世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