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煮茶加陈皮的梗,究竟什么时候?从老白茶飘到了大红袍?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和一位做电商的朋友聊天。

他提出,现在网上的低成本模式复制,简直是泛滥成灾!

说实话,麻花一下子没听明白,他抛出来的名词是什么意思。

但他喝下一杯2020的足火肉桂后,聊起一件事。

原来在不久前,朋友看到网上有人在卖陈皮大红袍。

点进去看商品详情,据说是新会老陈皮+陈年大红袍,特点是宜闷泡,宜煮茶,风味好。

看到这一幕,朋友叹了一口气。

因为,他涉足电商领域的时间比较早。再加上他作为闽南人,从小爱喝茶,所以对这块内容比较关注。

一路来,眼看着陈皮普洱的风生水起,到陈皮老白茶的泛滥成灾。

再到今天,连武夷岩茶里,都出现硬拉陈皮入局的桥段。

不得不说,这一幕着实是太浮世绘了。

夸张、魔幻、且光怪陆离!

《2》

正当麻花感慨于,那个煮茶加陈皮的梗。

不知何时从何时起,悄然间由老白茶飘到了陈年大红袍时。

朋友进一步解释,低成本模式复制的概念。

在网络时代,最常见的模式复制,无非是复制粘贴。

当你好不容易写出一篇爆文后,不出半天跟风抄袭者众多。

三下五除二的时间里,全网内概念相似/主题相同/框架雷同的洗稿文,已是铺天盖地。

然后,因为朋友目前负责的电商领域,是休闲零食这一品类。

这几年,最让他感慨的亲身实例,无非是咸蛋黄和螺蛳粉这两大IP的爆红。

早两年,咸蛋黄饼干/蛋卷/瓜子/黄豆/麻薯/面包/粽子/月饼/燕麦……

总之,但凡有加入“咸蛋黄”这一网红元素的产品,统统都极热门。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随着咸蛋黄的概念营销逐渐过气,螺蛳粉这一元素的热点,逐渐增加。

原本,作为地方代表性的美食,螺蛳粉的爆红可以让人理解。

但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为了蹭热度与增加噱头,网上还一度出现螺蛳粉馅的粽子和月饼!

听到这,麻花的思路开始打岔。

试想,如果在接下来的中秋节里,收到一盒重口味的螺蛳粉月饼。

那场面估计除了惊吓之外,没有半点惊喜可谈!

一言概之,太过恶作剧了。

往白了解释,所谓的模式复制,就是搞一窝蜂!

那个经典的段子,想必大家都有听过。

大沙漠里没有市镇,往来的客商们,生活不便,要绕远路给车子加油。

于是,有人发现商机,开了个加油站。

一时间,生意火爆,大赚一笔。

但这时,又来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开加油站的人,以低价抢生意。

最后,大家统统都倒闭了,这片沙漠重新变得一片荒凉。

说实话,这种不知变通的模式复制,其弊端甚远!

《3》

陈皮,算是老网红。

众所周知,它是广东三宝之一。

在普洱茶还没兴起时,广东民间就流行用陈皮煮水祛暑,或是以陈皮入馔。

关于普洱为何会在广东流行,之前有位广州朋友,解释过他的看法。

广东以早茶著称,茶楼遍地。但广东人在饮早茶时,重点不在茶,而是各种点心。

比如,虾饺、叉烧包、粉肠、凤爪等。

当食客吃下众多点心后,难免需要喝茶解腻。

所以,茶楼们兼具提供茶水的义务。

最早在普洱还没兴起时,广东人消费茶叶的大头,还是绿茶为主。

但绿茶的特点鲜明,贵在尝鲜,不宜久存,且存放起来比较麻烦。

相比下,中低端普洱茶入手成本低,耐存放,储存要求不高(有湿仓一说)……

种种优点相加,使得普洱茶迅速超越绿茶,后来居上,成为各大茶楼的主角。

普洱茶最早在广东的走红,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至于说,后续紧跟而来的名山头、古树茶、号级茶、金融茶等概念,那些统统是另话了。

随着一路走红,普洱茶+陈皮这一组合的出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横竖说来,都是适应当地市场需要/丰富口感滋味/增加概念的需要!

《4》

近年来茶圈里,“陈皮老白茶”逐渐接过“陈皮普洱”的交接棒。

甚至是,隐隐还有飘到武夷岩茶里的苗头。

不过,对这些额外再加佐料的茶叶,麻花可以负责任地向大家表态,这些统统不是好茶。

原因有很多。

其一,顶级好茶,不需要这样的“再加工”。

君不见,牛栏坑肉桂、老班章古树纯料、慧苑坑老丛水仙、桐木关金骏眉等。

这些位于各大茶类金字塔尖的高端茶,资源有限,价格不菲。

因此,各家在处理加工这些金贵的茶叶原料时,不会贸然行动。

比如说,添入陈皮进去调味。

客观来看,前面提到的这些顶级好茶,单独将它们泡来喝,茶味已是卓绝。

贸然加料进去,反倒画蛇添足。

其二,顶级的好陈皮,也不需要和别的东西凑CP。

之前在药材铺里,见过据说上10年的新会老陈皮,标价同样是不菲。

按中药配伍的理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依照药方,合理搭配,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反观市面上常见的商品陈皮茶,可以肯定,不管是茶叶还是陈皮,它们的品质都并非一流。

其三,从功效药用看。

后台曾有很多留言,让我讲一讲岩茶的功效,但都被麻花婉拒了。

毕竟,喝茶不能代替吃药。

而功效这块内容,因人而异,讲不清道不明。

医生看病,尚且得望闻问切,抽血拍片做检查。

正确的喝茶观,应该重点关注一款茶的香气、滋味、韵味。

贸然神化一类茶的功效,本身就不可信。

何况,按传统理念看,万物性味不同。

性味相符,那么搭配在一块倒无妨。

要是性味相撞,再按“大乱炖”的方式加料喝茶,最终结果反而是适得其反!

麻花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很让人受用的句子。

“我们看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应该少点功利性。小的时候为了认字,翻开词典查生词,看到穿山甲的释义,竟然是肉可食、甲入药,可治疗XXX,浑身都是宝。”

“就是这种浑身都是宝的世界观,毒害不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不该用这样的视角去解读它们!”

诚然,喝茶也是如此。

说一句文绉绉的话,让天空是天空,让大地是大地。

让喝茶,回归简单为好!

《5》

最后,再补充一点冷知识,陈皮XX茶等一概属于再加工茶。

所谓的再加工,从字面上理解,即是在茶叶基础上进行深加工。

经过添佐料深度加工后,茶叶会失去原有特性。

像是陈皮老白茶,就已经不是白茶。它不具有白茶的后期转化性,而是归入再加工茶。

这理解起来,并不难。

以这几年大火的白桃乌龙为例,当一款乌龙茶加了白桃干调味后,它的原有性味会改变。

比方说,原本这款乌龙茶,在密封保存下可保质36个月。

而加入桃干后,它的保质期缩短为12个月。

因为,果干蜜饯的加工适用标准与茶叶不同,含水量要求远在干茶之上。

所以在具体的性味指标上,也会做出调整。

纵观来看,麻花始终认为,武夷岩茶本身就是“豪门”,未来发展可期。

根本不需要趁热度去营销,推出不伦不类的陈皮大红袍。

须知,好茶用不着加料,始终是茶圈一大真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