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错别字

作者:徐进云 莒南人,曾是一名公社农中教师,退休。热爱乡村文化。喜欢把所见所想写出来,奉与大家分享。

文/徐进云

近日翻阅早先在一文学杂志网络平台刊登的《感受身边的那些美好》时,发现其中一处原话是“我去张家岭临街的刘家庄”,这里的“临”字是一个别字。因为两个村庄相邻,应使用“邻街”。这便引出关于错、别字的一些事。
粗枝大叶往往出错,写字、读字和用字都是一样。
我在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给俺讲过一些关于错别字的故事,以启发和引导我们重视对错、别字的修改。其中一则是:早先一个住在外乡念私塾的学生,因需要一把雨伞,便在写给父母的家书里这样写道:“家里有命就拿命来,没命就捎钱来给我买命。”学生的父母看过这信,立即就吓坏了。因为这信上的字是把伞误写成了命。一个错字闹出了“玩命”笑话。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乡村的大字报和口号、标语到处张贴。许多人因文字水平所限,写出的东西在大庭广众面前丢丑现眼。其中某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号召下属各村张贴标语以示庆贺。有个村庄贴出大红纸横幅标语写着:“热烈庆祝xx公社革命委员会胜利廷生!”因为诞生的“诞”字在结构中有个延字,延字又与廷字相形似,所以那位先生就把“诞”误写成为“廷”。一个低级的文字错误,给时人留下笑柄传笑了好几十年。
在书写汉字上出错的,多因字形相近或相似而发生。无论三教九流亦或庙堂市井,都曾有过不少写了错别字的事情出现。早年还在落后时代,乡人把针织线袜叫做“洋袜”。某商家新进洋袜,便写出告示“卖洋妹子”。将“袜”错写为“妹”,曾引来讨不到老婆的光棍汉前来一探真假,想花钱买个洋妹子过日子;一位因死了母亲的女孩,寄居远方姨家,因她自幼胆小,常被父亲担心。后来女孩写信告诉他爹说:“俺在这里经常和男孩子们一起玩,肚子越来越大了,不用爹担心了。”女孩把“胆”字错写成“肚”字,使得老爹怀疑女儿失节有孕了。
古往今来人们在使用自己母语的过程中,读字上也是闹出不少笑话。
村上有个我爷辈的先人是位老师,他曾讲过这样一个读错字的故事:从前有两个学生进京赶考,途中路过一座寺庙,庙门上额挂有手写体 “文庙”二字,因那 “文”字写得并不规范,“庙”字又是繁体,其中一学生读做“文朝”;另一学生则读作“丈庙”。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中,庙里走出一位小和尚,和尚对这庙的名字似乎不感兴趣,就转移话题问道:“你们饿不饿?饿了就跟俺一块儿到庙里用齐吧!”俩学生听后,马上停止争论,并异口同声纠正说:“出家人吃的不是齐饭应是斋饭!”小和尚则争辩道:“俺吃饭的屋子叫齐房,是俺一个师傅告诉的,不会错的。”二对一的争论中,恰有一位私塾先生模样人也打庙前经过。两个学生似乎看到了救星,就请先生为大家所争论的三个字一起给说个正确的念法。可这位先生或许也是胸无点墨的冒牌货,听过三人的诉说也不敢贸然断论,便就委婉推曰:“那要待我查阅《辞果》才能认定谁对谁错。”俩学生一听这先生说要查什么《辞果》,又都一起丢下和尚不再争论,反过来又跟这位先生理论上了,说是先生把辞汇(繁体彚)的“彚”字错读为“果”了!先生当然也不认账,就跟俩学生争论开了。此时,一乘四人小轿从路上来到庙前,轿主人见这里聚人论辩,就下轿询问所为何事?当听明白了四个人各自的主张和诉求以后,这位官样轿主人,就郑重其事地宣判说:“文朝、丈庙各错一;和尚吃斋不吃齐;先生错把辞彚读辞果,气坏我本县赛东皮。”其实,这位县官也是半瓶醋,喜好做些顺口溜,有人奉承于他个外号叫“赛东坡”。结果自己也是读错一个字,把坡读了半边儿成了皮。
在认读汉字上,有“秀才识字念半边儿”的说法;也有“山东秀才念半边儿”的笑话。我查找出处,并没有找到什么权威性的解读典故。有说咱汉字中的形声类字约占90%(如可、珂,居、剧等),所以遇到不认识的字,读它半边的字音,至少也能读对90%,当然这未必科学;至于山东秀才为什么也念半边?有说是因山东话中,作为表音的那部分汉字语音变化太大的缘故。
清代著名语言学家段玉裁曾说:“同谐声者,必同部也”。就是说,以同一个字为“声符”的一组形声类字,如碗、婉、皖等,其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可还要切记也不尽然。比如“破绽百出”的“绽”字就不能读做“定”音;形容人形象美丽的“倩影”之“倩”字,就不能读做“青”音。
有网络信息曾显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时,校长在致辞中,把“鸿鹄(hu)志” 错读为“鸿浩(hao)志”,曾引起社会广泛批评。国家最高学府的最高领导,居然也出如此读字错误,实在叫人难以理解。据说后来这位校长向师生检讨说:自己中学阶段的学习,因受时代影响,基础课程掌握很不牢固,才闹出这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初中历史课“陈胜、吴广起义”事件中,陈胜的“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的名言,他并没有记牢。
说完了错写、错读再说错用。汉字的复杂和使用奥妙,实在难用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有这样一个坊间传颂的故事,可以从某个侧面诠释一点个中规律。说的是有位大老粗干部名叫胡不字,经常在下级呈送于他的文字材料上批阅签字,一般都是写上“同意”并落款“胡不字”。估计这位大咖为了写好这五个字,肯定也没少下了功夫。时间久了,这几个字竟就被他写得炉火纯青又出神入化,漂亮至极,还并时不时地受到单位内外和书法界人士称赞。恰有日本举办中日联合书法展览,有人便撺掇胡不字写幅作品送展。仅仅能写好五个字的他,揣摩再三之后,就有了如下内容的作品问世:“同意不同字,同字不同意;意同字不同,字同意不同”。作品展出后,曾一度在业内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那些日本人,说是胡不字的作品,不仅书写艺术高,在内容上,还又道出了汉字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当然,这里的“同意”二字,不是原来他批文件时没有不同意见的那个“同意”,而是相同意思之“同意”了。
传说清代中堂大人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他不学无术,却想要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功名。当他坐在考场面对试卷,什么都答不来时,就想起要走李鸿章的后门去中榜,于是他在试卷上写着“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主考官批卷时看到了,便在卷首写上“既是中堂大人亲妻,那我定不敢娶(取)”。无能学子把亲戚之“戚”错用“妻”字代之,主考官则顺了考生的别字之意,以“不敢娶”为由,否定其中榜资格,既维护了科举原则,还又不会得罪李鸿章,真是照明弹上了天——高明透顶。
利用汉字字形多变、含义多重的特点,可以表达出完全不同的字意或词语含义。于是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有人便故意地把字写成错或改成错。
从前有这样一个家庭,父、子都考了进士,还又入职官场。但他们虽名声显赫、家业富贵,却因他们为人至傲、为官不廉,很不受乡邻们待见。一年除夕,这家人在大门贴出对联又显摆自我:“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乡邻们看了又都生气。便找一位稍有才学的乡人,在对联上动些笔画为大家出气。结果对联的上句中,几个“士” 字被拉长了底下一笔;下句中的几个“夫人”被稍添笔画。这幅对联就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大过年早上,这家高傲的“贵族”一下子没有了往日的嚣张。
参观过孔府的人或许发现,孔府大门的对联中有两个错字。据说这幅对联是由清代名人纪晓岚所撰并题,原文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上联的“富”字顶上没写那个点;下联的“章”字中那一竖划顶到了早字的顶端。这两个故意人为错字的释义是:富贵没有头,文章能通天。人为字错,就这样被赋予了吉祥和崇高的含义。
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写了或用了个吧错别字,往往在所难免。这于小学生,可以有老师或家长给予改正;于下级职员,可以有上级领导给以批评指正;于朋友间相互切磋,也可以互为纠正。于是社会上的文字使用中,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错别字的出现。可在封建社会里,作为天子的皇上,往往没有人敢给他指正错别字。乾隆皇帝在他当值五十年时,给自己的热河行宫(也叫承德离宫)题写门额“避暑山庄”时,竟然把个“避”中的“辛”上,多加上了一横。可以肯定,皇帝御笔亲书时,定有随员大臣等侍奉左右,但愣是没人给提出写错了。于是我们现在在承德避暑山庄看到的那块匾额,一个写错的“避”字,仍然或将永远留在那里了。
说了上面这多汉字在写、读、用中的错字和别字的事情,不是就说错别字是不可避免了。恰是相反,我们应以那些错别字故事为鉴,严格要求自己,善待我们的汉字,用好我们的汉字。只要我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认真书写、仔细阅读和详尽斟酌遣词用字,那咱的中文作品质量一定会更上层楼。
诚然,规范汉字使用,还务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大好氛围。前些日的某天,我在县城侯座公交车时,见一辆私家轿车的后窗玻璃上,贴有一张以“怂”字为主要内容的励志广告,大意是“人怂了不会有成就”。当时就感觉有些别扭,坐上公交我就上网搜索有关“怂”字的释义,回到家里马上又查字典寻找确切答案。新华字典对“怂”的定义是:惊惧。组词“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感觉字典里对该字的定义并无那广告语用怂字的意思。于是我又在同音类里找到“㞞”(简化体:尸字头下是个“从”),定义是:1、精液;2、讥讽人软弱无能。如:㞞包、这人真㞞。见到字典里对“㞞”字的定义后,我才恍然大悟:当下电视里、网络上等等,一些在使用怂这个字表达某人是“熊包”、“软蛋”或“这人真怂”、承认自己无能“认怂”|等,原来都是把现成的那个㞞字丢开没用,反而去讹借了㞞这个字的含义,并将其强加给怂了!你看网上就有一则广告说:“怂要是有用的话我早怂了,愿你依旧硬核”。(如能详追怂与㞞的混淆使用,未必就是用者的人为。很可能是汉字输入法上的一个错误?)
如果说,网络上用字使其规范有难度,那电视节目里的规范用字还应该是较容易做到吧。但愿全社会都在汉字使用中尽力做到规范化,不再出现错别字。
1、本平台纯公益性质,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所有来稿必须原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体裁不限:散文,小说,新旧体诗歌,时评,摄影等均可。
2、来稿请用文档或纯文本格式,并附上个人简历(100字以内)及照片一张。稿件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一旦选用,将择优刊发在大型文学纸刊《湖西作家》上。
3、 稿酬由读者来定,超过十元赞赏按四六分,作者六,四作为平台运作,不愿打赏请注明,稿酬以红包形式七天后发放,没赞赏就没稿酬,敬请周知。
4、投稿邮箱:604659375@qq.com,衔文字结巢,只因与你相遇,感恩有你!
太阳雨总第1935期
顾问:于非鱼  秦闪云
主编:睇人
编委:王同光 郭志杰 千秋钢锋 席慕藤 李晓华 裴保真 万秀文 旭日东升 鲁子
朗诵团队:李栋 王玺 刘宗英 静好 坦然 李莉 王爱英 许修亚 于海洋 老牛 李锦涛 陈伟  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