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转型分享】老杨这些年的折腾经历

大家好,我是老杨。
今天写这篇文章,起因还要从2019年7月从诺基亚辞职说起,当时办理离职手续期间写过一篇日记(做了5年兼职,老杨才有了随时辞职的底气),主要记录从辞职到创业的心路。

文末曾写过一句话“如果点赞量过百,老杨会准备下一篇《折腾的职业生涯》”,结果这篇文章阅读量1.7w,留言回复300+,热度超出想象!本以为辞职后时间很多,这篇文章很快会分享出来,结果发现辞职后反而更忙。从2019年7月31日离职算起,至今日创业2年多,今天才有时间趁着考试间隙来兑现诺言!
2019年7月31日离职前的工卡拍照留念
老杨本人一直在通信行业混,从本硕学习的通信专业,到毕业后先后供职于三家通信公司,再到后来从通信厂家辞职后创业,从事的也是通信行业的考试考证辅导。下图时间轴概括了老杨20多年的求学和通信行业从业经历。

2001-2005年,本科4年,电子信息工程;

2005-2008年,硕士3年,信息与通信系统;

2008-2019年,通信厂家从业11年(先后华为海思、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

2019-至今,辞职创业2年+,创办“川杨学堂”,专注通信行业考试考证辅导。

通信圈很小,但通信行业想转型的人却很多,我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考生让老杨写写自己这些年的职业转型经验的原因,毕竟类似的通信背景和从业经验,ICT行业人员看这种职业转型类的文章应该会倍感亲切。
作为通信汪,并不太习惯写这种非技术的文章,所以今天这篇文章,老杨就按照一个理工科男的思维,想到哪写到哪。
老杨是那种闲不住的人,身体和脑子总有一个在折腾,不是在折腾就是在去折腾的路上(构思如何去折腾)。所以老婆都经常抱怨“你就是个干活的命,有空就不会去公园喝个茶,不折腾就浑身不自在”,很多前同事对老杨的评价也是喜欢琢磨事、瞎折腾。我估计现在自己的合作小伙伴和学员也会有类似感觉。
这种折腾的性格有两面性,一方面折磨自己的大脑,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快乐,甚至有时候都能把自己折腾得偏头痛还忘乎所以兴奋不已;另一方面,自己有了很多尝试的机会,折腾出点想法,就去尝试,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思路都在迭代。下图很能体现自己每天折腾的亢奋状态:
折腾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但现在回头看,坚定了自己的一个结论:机会都是折腾出来的。下面按不同阶段分享自己的一些折腾经历。
▉ 一、学校里的折腾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大学校园里是比较奇怪的存在。大学校园一般有两类比较典型的人:一种是沉迷游戏包夜打CS和传奇的人;另外一种是一心只读书很在乎成绩的人。一般第二种人对第一种人敬而远之。我属于介于二者之间的人,和谁都能聊得来并相处的人。所以每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考场就会有非常奇葩的一幕:我座位周围坐满了从网吧包夜回来的人,只要条件允许,我并不排斥帮他们凑够60分。所以时至今日,几位大学同学来成都相聚,吃饭第一句话都是“多谢老杨,不然当年我肯定挂科过多留级一年”。这是序言,下面聊聊几个还有印象的学校里的折腾经历:
  • 经历一:折腾奖学金
老杨并非出身富裕家庭,所以大学期间如果想改善下生活或增添些运动装备,都要自己去想办法折腾点money。
一方面,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勤工助学项目,或者一些营销公司在校园里组织的一些推销活动,但都收获寥寥。自己并不擅长劝说别人买东西。
另一方面,每年暑假回农村老家与父亲一起做木板加工生意。记得每次学校通知放暑假,第二天我就会买回家车票赶回家。回到家像换个人,开着农用三轮车去附近村庄收木板;穿起一件破旧的工服,戴上手套和帽子,在电锯上切割木板。这是一种纯家庭作坊式的生意门路,虽有一定风险(村里有人曾把手指头锯掉过),但自己动作快,每个暑假可以和父亲一起挣几千元,也算体验生活的同时收获满满。
但是,性价比最高的还是去挣大学奖学金,光鲜的同时还能收获金钱。
为了拿奖学金,大学养成了晚上去图书馆学习的习惯。策略很简单:重点折腾学分权重高的《高等数学》和《基础英语》,成绩均保持在90+,其他科目只要分数不太低(80+),就很容易拿到一二等奖学金。
大学4年成绩单
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每天坚持学习英语:早上大声晨读,上课路上听mp3,去英语角找外语系妹子练习口语对话,看英文原声磁带盘电影,词汇搞完了《刘毅突破英文词汇5000》,接着搞《刘毅突破英文词汇10000》,后来又买了一本很厚的《英文词根词缀记忆大全》。当专注做一件事情达到疯狂地步的时候,有时候局面也会失控,至今仍有两个印象比较深的片段:
(1)英语角问哭过一个美国女外教,不是自己英语多牛逼,是因为自己当初太傻逼。竟然拿“美国轰炸南联盟大使馆”,一直追问这位外教对此事的看法。现在回头来看,与一个外国普通民众公开场合去讨论政治,是一件非常粗鲁不礼貌的做法!
(2)学校组织“校园英语演讲大赛”,自己踊跃报名,初赛筛选进入决赛。正好组织这次比赛的英语协会里有我一位师妹老乡。老杨作为老乡会会长,内心开始膨胀,虚荣心显露无疑,竟开始幻想自己决赛要一鸣惊人拿下一等奖的场景。关键我还拉了隔壁宿舍几个正在打扑克的同学去报告厅捧场。想象多美好,现实就会多打脸:演讲中间忘词了,停顿了足足10几秒,嗯嗯跳过了一段才继续完成,当时真想在演讲台找个地缝钻进去。
英语学习就是这样,不管过程多么狗血,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输入,输出便是水到渠成。大一下过英语四级,成绩优秀;大二上过英语六级,成绩优秀;大二全年两次《基础英语》成绩99分(满分100分);加上大二数学类课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和《概率论和梳理统计》成绩都是90+,那年也如愿拿到一等奖学金。作为犒劳,给自己买了一双不错的篮球鞋。
感悟:校园生活是安逸的,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失去斗志和方向。但作为过来人,我想给在校生或打算读在职研究生的同行们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想:
(1)恰恰最不该浪费的就是校园生活,大学校园是人生难得的一个提供了容错机会而不用考虑承担严重后果的平台,有机会就多去体验生活。这些体验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发挥作用,锻炼自己做事胆大心细的状态,这种状态只有在实战体验中才能获得。
(2)当你没方向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那就把当下的事情做到前20%,当你做到的时候,自然就看到了自己的机会,走进社会后,“二八定律”更是如此。大学期间,有两个事情让我庆幸一直在坚持:一是英语,二是篮球。虽不清楚英语在将来到底有何用,但就一个劲坚持去学。后来证明英语不但帮自己拿了奖学金,而且成为自己走上社会后进入外企,转岗国际部门的敲门砖。篮球,也一样,作为兴趣,看似校园里很单纯的一次次抢篮板和跳投,却可以成为将来硕士阶段认识新朋友的桥梁,走进社会与同事协作打成一片快速融入团队的粘合剂。

天府软件园篮球争霸赛与华为公司比赛后的合影

  • 经历二:放弃保研,选择考研
本科大四上学期,自己成绩在学院前10%,具有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资格,加上本科的毕业设计正好跟着院长研究“神经网络算法”,与院长带的一个硕士生一起用Matlab仿真的结果很不错,深受院长青睐,但自己选择折腾,主动放弃了保研机会。
当时院长和同班同学都觉得不解。同学不解是觉得保研多滋润,下半年不用考研复习,也不用去准备简历去双选会,每天可以待着宿舍看电影打游戏,完全放飞自我啊。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那天上午院长和学院几个教授坐在会议室,一个个询问我们这批具有保研资格的学生。轮到我时,院长拿着一个印章朝着我问了三遍“同意还是放弃?”,“同意还是放弃?”,“同意还是放弃?”,我说“放弃”,然后院长啪的一声盖章并大吼一声“下一个”。我看了一眼院长便走出会议室。就这样结束保研资格,开始自己的折腾之旅——枯燥的考研复习。
当时选择主动放弃本校保研资格的想法有两个:一是自己清高,认为我们学校是211,并非985,自己要选择一个更好的院校读研;二是觉得自己英语和数学科目是强项,考研有优势。所以后来我选择报考了国内最好的研究生院:中科院研究生院。接着便开始了近半年的考研复习。北方大冬天,当舍友早晨躲在被窝里或晚上坐在暖气片边上追电视剧时,自己每天早出晚归,迎着寒风,背着书包,去图书馆抢座位,去教室上自习;4月份一个人坐火车跑到成都去面试。还好最后实现了目标:考研成绩399分,当年笔试成绩第3,高于复试线40多分;最终以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2的成绩,被中科院成功录取。
这份硕士录取通知书,我至今保存,因为这次的折腾和坚持让自己未来受益良多!我们这届硕士一共录取55人,除了清华、浙大、中科大和华中科大等保送的10几人之外,真正通过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进来的,是从几百人当中突围出来的不到40人,而与自己竞争的基本也是来自浙大、中科大、华中科大、电子科大和川大的学霸。所以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员之一。
感悟:这次折腾是成功的,至少两方面让我受益终身。第一,中科院研究生相对普通院校是不愁科研项目的,读研期间可以尽早进入项目组参与团队开发,积累科研经验;第二,与优秀的人同行,自己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成绩和技能,更多的是从这些优秀同窗身上学到很多高效做事和为人处世方式,硕士三年学习生活改变了自己很多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 二、职场里的折腾
自从辞职开始讲课后,越来越多的前同事朋友知道了我辞职做辅导这个事,时不时地电话过来寒暄几句“老杨,可以啊,通信辅导做得风生水起”,“杨总,运气不错啊,赶上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这么火”。我一般开玩笑回应“谁让咱这头猪不小心站在风口了呢”。
别人看到的是光鲜,只有自己清楚背后的心酸。在做通信辅导之前,我是先在职场里一顿操作,差点把自己折腾到养猪去。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有一段时间,自己距离从通信业跨行进入畜牧业真是一步之遥,对于爱折腾的人来说,折腾是不局限行业的,后面我会描述这段戏剧性的折腾过程。职业瓶颈期和迷茫期,新的想法和尝试的东西很多,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这里一起分享给大家,对于同在通信行业也处在迷茫期的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2年之后,通信行业辉煌已不再,下坡路趋势尤其明显。大批通信外企的倒闭合并潮,加上国内行业低折扣的恶性竞争,最终受累的是通信底层从业人员。通信大环境如此,越来越少的跳槽选项,长期稳如狗的薪水和多如牛毛的出差加班,让通信从业人员抱怨越来越多,坚持的人越来越少,求转型也就是很多通信从业人员的现实考虑。
老杨此时已经把自己折腾到“1949年加入国民党”的窘境——离开高速发展的华为,跳槽加入日薄西山的通信外企。阿尔卡特合并朗讯后基本每年都在整顿,研发部门人员臃肿,工作效率低下,加上上海贝尔的国企背景,薪水基本稳定在从华为刚进来时谈的工资水平,每年涨幅实在“感人”。此时,想跳回华为成研所,华为已经不招“二进宫”人员;想看看成都其他通信企业机会,爱立信和诺西又觉得自己跳槽太频繁,问跳槽原因如果如实回答,双方的脸都打得啪啪响!于是,就这样进入了迷茫期,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当时是从转岗、跳槽和副业三方面齐头并进考虑的,虽然时间先后上有间隔,但大部分时间都会有2个方面同时在折腾。
下面,就从3个阶段分别描述这段迷茫期的折腾过程。
  • 转岗
从华为跳槽进阿朗,最先的工作岗位是Hardware & FPGA Engineer,主要做PCB硬件开发调试和FPGA编程,每天要么坐在电脑前绘制电路图或Verilog编程,要么就是待在实验室焊接电路板或用仪表测试指标,基本是纯技术类的岗位。下图是老杨在R&D实验室的一张照片,哈哈,多么单纯的研发人员格子衫~

研发岗位时的工作照

确定公司内部转岗后,我是计划从技术向市场靠近,当时想法很简单:不想天天与机器仪表打交道,想与人多打交道。外企转岗是比较方便的,只要你觉得合适,公司全世界各地的空缺岗位你都可以去应聘。策略确定后行动很快就开始,于是关注公司内网岗位空缺信息——投递简历——电话面试。记得当时身边有不少转岗案例,基本是从国内研发转国内售前,比如转到新疆/西藏/青海分公司,可以挣每个月税后6000-10000不等的地差补贴。我玩得比较大,直接从国内转国际,投递了国际海外部门的售前,记得当初面试还特意由上海的领导安排了一次全英文面试,正好是我下班乘坐102公交车的路上。可能海外部门比较着急招人,很快就收到上海HR邮件通知我在HR Portal上执行转岗流程。
第一次转岗有个比较长的适应期,从技术到市场的思维转变,从国内到海外的语言环境切换,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凡事一旦有了第一次,熟悉适应后就欲罢不能,后续职场岗位便开始从技术到商务,再到方案,直至从诺基亚辞职前负责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一直在变化中,仿佛打开一个个盲盒一般,不再担心能不能适应,而是对将来未知的莫名期待。
感悟
(1)转岗都有适应期,尤其从技术转市场岗位,产品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弥补,关键是思维的转变。从关注技术细节,到端到端方案;从只关注技术,到多方面沟通协调,都有阵痛期。最开始的1-3个月最难,一旦适应了就给自己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2)年轻时不要总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有机会就要做一些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的事情,突破下自我,去扩展自己的舒适区。不然年纪大了,就没有精力再去折腾。
  • 跳槽

通信行业的衰落,互联网行业的兴起,薪资对比尤其明显。互联网公司待遇逐渐与通信行业拉开了距离,应届毕业生也明显偏向了互联网行业,所以身边很多通信从业人员都在考虑通过跳槽转型互联网行业。

老杨是内部转岗售前技术支持几年后,开始留意互联网公司的职位信息,目标是互联网公司的Product Manager或者Project Manager。投递过几份简历之后,最后瞄准了EMC公司的Project Manager岗位。
EMC公司主要做信息存储方案,在IT领域EMC公司的VMware虚拟化算比较有名气,现在已经被Dell收购。我精心包装了自己简历上的项目经验,尽量从技术相近的方面去靠近。比如EMC的存储解决方案是在IDC数据中心的背景下,通信行业同样关注IDC数据中心机房,区别在通信常用的数据互联接口是GE/10GE/100GE以太网接口,而EMC更多采用的是FC(fiber channel)/iSCSI/SAS进行SAN或NAS组网,所以在这些方面做足功课。3轮面试还是比较顺利,第1轮简单问问简历基本情况,第2轮进行技术面试,终面主要是远程电话询问项目上解决问题的经验。
拿到offer后犹豫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两方面考虑:
(1)基本薪资大概是30%的增幅,但如果考虑我在阿朗海外出差的一些补贴,真实增幅更小;
(2)跨行会有断层和新的适应期,而当时自己基本适应了售前岗位,工作中可以接触不少新的事物,觉得可以继续往前走走。
感悟
(1)各行貌似都有个跳槽薪水默认增幅30%的不成文的规矩,当然被挖的大牛除外。所以跳槽前自己最好估算下值不值,这30%的增幅对自己是否有吸引力?换来的代价是你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职责,可接受?想好再行动。
(2)跨行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关键你决定好了就要行动。应聘前包装简历,多做功课,尽量让自己曾经的项目经验能够对新岗位有价值。
(3)可以把在公司打工简单看成两方面成长:要么工资增加,要么个人成长。如果两头都占,是命好要珍惜;如果两头占一头,都可以再待一段时间,达到一个相对饱和状态再考虑跳槽;如果两头都不占,赶紧准备跳槽。
  • 副业
副业从两方面展开,一个是老杨自己折腾的兼职机会,一个是计划加入同学创业公司的前因后果。
首先,先来看老杨自己折腾的一个副业:通信考试考证辅导。
2012-2014年,利用闲暇时间陆续通过了几个考试。
2014-2019年,做了5年兼职通信考试考证辅导。
2019年7月底,辞职。
兼职这5年的折腾过程,我已经在开篇给了那篇文章的详细链接,在此不再叙述。也可点击下面图片,跳转文章链接《做了5年兼职,老杨才有了随时辞职的底气》。

然后,来说道说道老杨差点从通信行业华丽转身进入畜牧业的前因后果。
2016年,高中同学出差来成都会展中心参加畜牧业博览会,一起约出来吃火锅。听完同学讲述完他这些年经历,老杨颇为佩服:他原本体育院校毕业,最开始进入一台湾公司做销售,主要针对畜牧业推销电机,在西南华南区域积累不少大客户,比如四川的新希望养殖基地等。后来与该台湾公司的技术总监凭借电机BOM清单,成功组装电机,成本直降一半以上。于是二人双双辞职,另起炉灶,在国内成立电机公司,凭借原有的客户资源,迅速占领西南和华南的市场,并瞄准大型养猪场和养鸡场的畜牧电机风机,以及喂料和水帘系统。第一年销售额300多万,第二年500多万,第三个年头井喷达到近3000万的销售额……所以这次跑到成都来参加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看看全国市场行情。对比我所在的高精尖的通信行业,实在汗颜!
几天之后收到老同学电话,盛情邀请我去参观他们公司,问我有没有兴趣做他们公司国内西南和海外市场总代理。西南地区市场比较成熟,以稳定原有客户需求为主;主要想让我帮他扩展海外市场,据他说上次的畜牧业博览,有巴基斯坦,柬埔寨客户参观展台,询价设备,他们公司人员用英语回复邮件都有困难,所以想找我合作。
我真的动心过,也专门飞到他们公司基地(青岛)去参观。动心的原因:
(1)被他们的暴富发家史震撼到,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
(2)感觉自己适合这个岗位,毕竟现在做的就是海外售前,做技术支持。语言不是问题,虽然产品不同,但所需技能类似。
但同样也有顾虑:
(1)通信转畜牧业,行业跨度太大,自己是否真的能够适应?
(2)公司基本是家族式管理方式,老同学和那位技术总监的老婆,一个做会计,一个做出纳,合伙人的兄弟亲戚们都来帮忙管理发货和仓库管理,实打实的任人唯亲。我参与进来到底是什么角色定位?
犹豫了几个月,公司的产品宣传页都翻了好几遍,还是不敢跨出第一步。后来他们公司仓库的一场大火反而彻底断了我的这个念头。仓库电气线路老化,加上人员管理不善,半夜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几百台电机和整箱的备货材料,让他们元气大伤,并陷入了与租赁厂房的赔偿纠纷。后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我也彻底打消了转行畜牧业的念头,心思转到通信考试辅导上来。
感悟
(1)技术高精尖的行业不一定赚钱,比如通信;看着不起眼的行业,也许会是暴利。触动了自己以后做副业或创业的思路。
(2)自己无法把控的事情,不要轻易拿着全部家当去赌。在熟悉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情,更稳妥,适合兼职或创业起步阶段。
▉ 三、创业感想
2019年刚辞职时,曾以为辞职当老板后,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可以灵活安排。其实老板根本就不是人干的活,因为你永远是团队最后的问题承担者,永远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老杨创业时间不长,但2年多的时间,已经品尝了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更多的是一种懵懂的状态,需要继续学习探索。所以以下内容不是经验结论,仅仅是想法分享,贵在真实,对于有创业想法的人可以参考。
  • 1.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修炼,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人也基本是累得奄奄一息的状态。创业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天时地利人和都可以扯上去,但真正说到底还是人,这个人是创始人。创始人的特质和品格就会给企业打上烙印,形成初创企业气质。
创业维艰,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不是遇到一个好点子就能成功,而是一个持续的付出。如果现在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每天喊着去创业干大事,一般成功概率不大。创业,其实不是要一下子干成一件大事,而是要持续地做对一系列小事。没有劝退的意思,只是建议有创业想法的人三思而后行。
  • 2. 并不一定非要先辞职再创业
创业,不是辞职才开始,而是你在单位打工的时候就在构思,在准备。白手起家是创业成功者的说法,我更相信老骥伏枥和未雨绸缪。有了好的想法,不要着急辞职。工作之余,在失败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多去尝试,在尝试中判断到底是不是机会。
校园里,看似碎片化的历练,都会是你创业路上的财富;工作里,并非岗位职责的主动学习,都有可能在将来某一天发挥关键作用。创业起始阶段需要自己具备的技能非常多。老杨辞职前自认为已经是斜杠青年,创业后仍然发现技能包不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因为大多数创业初期,创业团队就是创始人一人。
  • 3.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基本都是夹缝中生存
互联网时代,信息实时共享,一般你能在网上看到别人讨论的机会都不是机会。身边竟然还有人去抖音通过短视频学习如何创业,这种想法简直就像以为看了几遍乔丹的后仰跳投录像就会打篮球,就能加盟公牛夺取NBA冠军。
如果你真的想尝试创业,不要起步就是太高大上的想法,那些不适合草根创业,除非你起步就能有流量并找到财团融资,才有可能落地。老杨建议第一次创业,尽量结合自己的优势,去熟悉的领域尝试。另外,创业初期,不要对创业前期的条件有太高的期待,重要的是你能够脚踏实地的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下图是老杨辞职前和创业后的办公室条件对比:
  • 4. 创业路上的矛和盾
国内的创业环境并不完善,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创业时间长了,会见识形形色色的“恶”,这种恶来自多方面,可能是平台环境的不公平,也可能是同行的恶意诋毁,也可能是个别学员的突破底线的无理要求……
所以在创业路上要铸就自己的矛和盾。矛就是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做好自己的课程内容和持续完善自己的服务;做在线教育这8年,老杨每年都在打磨自己的这把矛,但从未用这把矛恶意中伤过竞争对手,一次都没有。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你做到某领域顶端的时候,你就要铸就好自己的盾,做好随时抵御外部攻击的准备。
  • 5. 创业团队
老杨创建“川杨学堂”做辅导相对单纯些,创业前期基本靠自己。后期随着科目的增多和课程服务的优化,比如我们从去年开始系统讲课,川杨学堂团队也在不断吸收优秀成员进来,截止现在我们川杨团队已经有11个人,从淘宝客服到打包发货,从辅导员到讲课老师,都在持续完善。
团队人员增加后,新的问题来了,简单说,就是创始人必须整合一批做事风格迥然不同的人,且他们的目标未必和你一致。因此对成员的管理和协调就会占用不少时间;这个往大了说,其实就是企业人员管理的问题。这方面仍有优化空间,老杨也在摸索阶段,以后有了更好的流程后再与大家分享。
  • 6. 创业和生活的平衡
这条朋友圈基本代表了老杨近期的一个状态。创业的忙和生活的慢,交汇相融。
在公司打工的时候,单位或领导剥削自己时,还要考虑一个度。自己剥削自己,那真是往死里整,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却仍然有做不完的事情。
生活里过日子又需要慢下来,尤其小孩教育更是急不来。女儿上了一年级辅导完几次作业后,内心更是五味杂陈。结论就是:生活节奏需要踩刹车。
这种创业和生活之间的快慢切换,有时候让人内心奔溃;就像一个习惯全速奔跑的人,突然停下来,反而觉得更累。所以自己还需要花时间去平衡,不管工作还是创业,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今天就聊到这,谢谢大家!
川杨学堂

专注ICT行业考试考证辅导
75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