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111】刘凌峰 ||秋雨不冷是心暖(小小说)

  主编:非   
课堂上,老师正在上归有光的作品《项脊轩志》。此情此景,永远刻印在我脑海里。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语文老师略带沧桑的范读,还有那查德▪克莱曼的《蓝色的爱》的背景音乐下望着窗外那雨雾朦朦的天色,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天早上的情景,“孩子,你还是回来吧!”耳旁是母亲似在哀求的声音,“你爸昨夜又住院了。”电话那头,母亲已泣不成声。
“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同学们仍然继续沉浸在老师的动人朗读中。
“漏”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往年秋季,风干物燥,秋爽可人,今年秋季阴雨绵绵,阴风怒吼。
踏着动情的朗读,(老师轻轻走过我身旁,手指似是无意似是有意轻敲桌面,目光瞄向低头于桌子下听电话的我。)此时,归有光的作品,倒像是对我脑海中的那幅画面的描述。
一个贫困的山村,一座行将倒塌的旧泥屋,一条满是乱石与泥洼的泥土路,这个傍山依水的村落,因为穷,几乎与世隔绝。我怎么会降生在这么一个一贫如洗的土瓦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我的归宿?三间土瓦房,一家三代人口居住,虽说“和谐共处”,但也太挤了吧?外公、外婆年老多病,还有尚读初中的弟弟。父亲、母亲已年近五十,是家中的劳动力,父亲却旧病复发住院了。每每看着父亲那单薄而瘦弱的身体,我很难把他和“顶梁柱”这三个字联系起来,而瘦弱的身躯,又怎样用自己默默的辛劳背负别人对“倒插门”的冷眼白眼下苦苦支撑起这个家。“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
“父亲呀,你不能倒下……你是女儿的依靠啊。”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老师动情的声音和那钢曲浑然一体一般共鸣,而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却默默地流下,应和着窗外那冷冷的秋雨无声无息,无边无际……
下课,老师发觉了我的异常,叫我去办公室。“老师,我……”话未出泪先流,“不读了”这三个字有如千钧之重,怎么也无法从我口中吐出。
“退学?”老师虽然对我的家境略有了解,但看到我的退学申请书仍然吃惊不已。
“我父亲又住院了……”
“我知道。”
“我还有个弟弟……”
“我清楚。”但他好像并不想在我的申请书上签字放人。
他顿了顿,想了想,然后拉开那简陋的“实木”办公桌抽屉:“这是学校刚发的文件,你看一下吧。”班主任轻轻地说,“X县关于确实落实好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我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可读完文件,我却高兴不起来,好象那天上的流星,我还没有抓住它尾巴,它就在一瞬之间划过我希望的天空,一扫而走了。
“老师,我既不是孤儿,也不是单亲,更不是低保户,我们班名额有限,又怎么轮到我?”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近年来政府已意识到像你这样的贫困学生的困难情况的严重性,加大对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参照上级文件精神,你是可以考虑在资助范围之内的。”
我记不清是如何离开班主任办公室,但我清楚我双眼盈满泪水,但不是痛苦的泪,而是感激的泪。
窗外,雨依然在下,但这秋雨不再是冷雨,而是一场温暖的及时雨。
我记得,那天的《退学申请书》被我紧紧揉成一团,揣进衣兜。
秋日里,父亲用布满皱纹的双手捧着玉米粥招待到家家访的班主任,手是罗立中油画作品中那双坎坷的手,粥是小山村那山泉水煮的香粥。
校场内,我和近百名贫困生从老校长手中接过带着老人体温的贫困生生活困难补助卡。
村寨间,班主任找来驻村第一书记,了解我家情况。之后,第一书记经常与群众串门谈心,了解民情,共同商讨发展大计。我家亦在第一书记帮助下贷款三万元,购回三头山水牛母牛,经两年多养殖,发展到了八头牛,养殖肉猪20头,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两年过去了,我也完成了我的高中学业,考上了g省师范大学。在帮扶干部帮助下,我申请到了助学贷款。知道我能读上大学是极其不容易,是党的扶贫政策使我濒临破散的家得以安然。没有扶贫小额贷款,我家也养不起山水牛,也实现不了脱贫致富……没有大病救助及农村医保,我那患胆结石的父亲会因病故世;没有贫困生资助政策,我会失学……
窗外,秋雨依然在下,时间和地点不一样了,我在大学的教室里,一点都不感觉冷。我知道,是我的心暖了,秋雨不寒是心暖。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刘凌峰,男,瑶族,广西上林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林县作协副主席,爱好文学,曾在《散文选刊》《红豆》《三月三》《南国博览》等刊物发表,散文小说等120多篇。散文《故乡的夜晚有星星》曾评为全国散文年会二等奖,著有个人专著《行走的春天》。现在上林县文联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