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单反?手机也能拍出高级感和大片范!

手机摄影

12 /June.2020

朋友圈逼格指数五星

接触摄影时间越长,越不会每天背着相机出门,甚至出去玩也不带着相机了。

因为真的很笨重和没必要,只有两种情况我还会带相机:

一种是接活儿了,另一种是那天一定有我要拍摄的项目专题,而要求是手机所无法实现的。

那么一定有影友在问,你出门都不带相机怎么拍照啊?

手机呀~~~~以前或许还是一镜走天下,自从手机越来越智能以后,各个商家也在更新换代提升自己的像素时,连相机的光圈镜头和胶片滤镜模拟以后,相机就被扔家里吃灰了。

因为我拍了一张好照片的时候就想分享到朋友圈的需求立马就能得到满足呀~~~~

废话说了那么多,今天我就拿自己手机拍摄的照片与大家分享一下拍摄经验

前言里的转变其实也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虽说是简单,但是这个简单的背后只是拍摄工具的简化,我在手机摄影里用得最多的还是摄影的基本功。

其中包含了我对同类型题材的扩散和组照素材的累积、单张照片的构图、黑白光影的对比、画面空间关系的掌控等等。

我把它们大致分为几类

黑白照片

具象物品的组照

单幅照片的光影、框架构图、不露脸人像的拍摄

手机闪光灯的特殊效果

⛱️

 黑白照片

其实很多人都对黑白照片存在一个误区:觉得彩色照片不好看、杂乱的通通调成黑白就有逼格了。

NO!!!

黑白照片是有它的门槛的好不啦,黑白照片虽然剥夺了色彩以后,有助于集中调度大家的注意力和视觉去关注画面呈现的内容。

但是怎么去呈现和表达是有技巧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光影的对比与黑白色阶上,一张黑白照片之所以耐看,首先是它的摄影构图与主题都好的基础上,颜色是有过渡和对比的。

不然黑白照片就会从逼格满满沦为平平无奇。

无数有天赋的摄影师都死在了色阶上。

那么这种细腻的黑白影调是手机摄影的一种可能,它还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呢?

答案当然是————

有的,就是它的反面,不要细腻的层次感,直接把它去除掉,发展成极简风格的水墨画照片既视感。

画面中除了物体被剥夺后的黑以外,我们只要白色呈现。

🏊

 框形构图

巧用门窗等框形的东西,拍摄一些内容,会更有电影或者画意的感觉。左右的框边其实会给观看者传递一个虚实的关系,虽然都知道是真实存在的,但体现在画面上时它的意味就发生了转变。

给读者一个空间感的变化,同时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强很多,好像自己站在美术馆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美术馆里看你一样的。

🌈

 不露脸人像

哈哈哈,好像到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了,我常用的方式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拍摄特写镜头,景别卡得非常死,这样便于观看者聚焦在我想表达的画面上。

另一种方式就是巧用道具和环境,用道具挡住人脸这一点真是屡试不爽。这个一是会让人像的画面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扁平,其次是模特终于不用挤眉弄眼的摆出做作的神情了。

🌈

 具象事物的组照

不知道大家有刷INS的习惯没,上面即使是高赞的INS图都是以相同物或者相近色的多张图片累积起来的组照。

这类照片里的单张你也能随手去完成拍摄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去编辑和整合的逻辑,而想好一个拍摄物以后,手机出行时,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今天出门忘记带相机了。

我拍的这个系列叫做《假面的告白》,一开始是在西安读书的时候一次傍晚返校路途中发现下车后地上有个被脱掉衣服的娃娃、红路灯的光影、以及我的行李箱。它们之间的组合吸引来我的注意力,于是拍下来这张照片~~

后面就会去想心真的会变成石头吗?于是有了这个系列的组照《假面的告白》。

我相信石头也会疼痛、哭泣……石头很多时候会在人的粗糙中被打磨成人希望的样子。从它们无望的姿态里,我好像触摸到了它们的扭曲和挣扎,和此刻的我一样,试图去挣脱“人”的某种日常,向往幽暗的海底,或者继续燃烧,逐渐冷却,融入一种无声的寂静。

🏖

 把街道当作舞台,去撒野

很多时候我都会去想自己的摄影到底有多大程度上是受电影的影响?

街道上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决定性瞬间”存在的,有的只是摄影师的耐心狩猎与摄影师技术的到位才得以成就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街上,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观察街道上的人,看到有意思的画面就把它们变成“电影”,做不了电影的时候,我们就把生活过成电影好了,这样想着的时候也就会把眼睛里的诗意映照下来。

关于街头摄影我的经验就是:你看到的一定是你想看的,你坚持就一定会看到。

⛱️

 附送一个苹果手机拍摄的小福利

用苹果手机的后置摄影头拍照,拍摄前打开闪光灯+反差色滤镜,今天你就是朋友圈最靓的那个崽儿~~

🏊 ...  ⛱️ ... ☀️

所有图片来源于苦月亮

就先介绍到这里啦

大家可以约着好友一起去试试呀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