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无常,往往没有任何告别
富兰克林曾说:我们和亲人在人生路上都是在奔赴一场宴席,因为他们先来务必也会先离开。
前几天我们湄潭县协育供销社受邀参加北京832平台的农产品展,在京就收到二哥(爱人)打电话说家里一个四爷爷走了。
我楞了一下才回话,我记得就在上个月我带婆婆去一个老中医那里开药时,恰巧遇到他和四奶奶也在,开完药二老热情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坐一坐,忙着其他的事情,我们未去,匆匆告别后居然就是最后一面了。
人生真是无常,记得在我10几岁读到“好好告别”这句话时,实在不懂其中深意,等到我懂得时,却发现人生的确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告别。
而有时最难过的往往连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记得刚刚大学出来时常常想家,一到放假无论三天五天都会想要回家,可是慢慢地忙碌的生活逼迫我们忘记了回家,我也是偶然回家发现父亲老态龙钟的模样被吓了一跳,这许多年只顾着往前看竟然忘记回头看看家。
每次和父亲电话,总能听到他倾诉,村里哪些老人走了。那些在我们年幼时欺负我们的人最终没有活得过时间,甚至有的晚年生活质量糟糕,儿女不理。
我心里想到的并不是“报应”的快感,相反,我“谅解”他们在当年生活困难的年代,所有人的内心都没有其他能丰盈自己的事可做,在那样一个闭塞的乡村,只能靠拳头活着。可是我依然不会“谅解”他们,因为他们曾让我们的童年生活陷入过绝境,并且一直被噩梦提醒。
面对已逝的人,告别不仅仅是一场葬礼,城市和农村显得格外不一样。
身边一个哥哥是河南的,他搬离家乡十几年,他无疑是新思想的代表,他说:“人这一生,活着的时候对他好才叫好,都死了哭天喊地有啥作用?不过是不得安静罢,老人都是希望孩子们好好生活下去......”。
我不能说他没有道理,也不能说这个观点不正确,我想起《遥远的救世主》里面主角的父亲因为进了重症监护室,家里砸锅卖铁也救治不回来,只有他一人清醒决绝地表达拔管,不愿父亲痛苦。然而因为这个观点,和家里几乎反目成仇。
全家人都骂他冷血至极,这仅仅是选择题,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会遇上这样的选择。
在农村道德观念中,因为圈子实在太小,你有这样的观念是会被孤立的,因为圈子小,才会有家家户户婚丧嫁娶都会凑人头热闹。
以前是需要人一起帮忙干活,现在啥都已经外包了,可是在这个小圈子里面需要的不过是来玩而已,一家人办事没人愿意来玩,证明这家人为人处世到头了。
我喜爱农村的单纯环境,就得接受这样的习俗,接受这样的热闹。
其实每一种观念都是正确的,在农村因为背景单纯,每家每户知根知底,相互之间便是亲近的。在城市里,出门左拐的邻居你可能都不知道别人姓什么,很多关系被弱化了,当然也随之而来的是人情的淡化。
关于送别,好像人只要一过30岁,人生便开始不断送别了,送走曾陪伴你生命中那些重要的角色,然后迎接新的生命。
除了接纳和顺其自然,我们能做的及其少。
那就接纳,陪伴,送最后一程,期待下一世的相遇。
毕竟有这样的期待,总会把离别想得没那么伤感。
回老家遇到一个30多的老弟,他外婆快90多了,身体硬朗,还坐着车送葬,感慨要是我的外婆还在就好了。
【这是我的视频号,每天分享我们婆媳故事】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