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青天到苏东坡:为什么北宋有点名气的人,都当过开封府尹?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本 文 约 4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电视剧《包青天》截图

凡是看过电视剧《包青天》,都知道主人公开封府尹包拯,有御赐三口铡刀,上可审皇亲国戚,下可审普通百姓,所有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的人在他面前都要人头落地。

其实,北宋时期有近一半的名臣做过开封府尹,例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李纲、宗泽、吕夷简、苏轼等等,包拯只是其中的一个。

为什么宋朝有点名气的官员都做过这个职位?这个职位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宋宰辅的“黄埔军校”

开封,又叫东京汴梁,是北宋的首都,也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有3个陪京,也称“京府”。即南京 (商丘) 应天府、西京 (洛阳) 河南府和北京 (大名) 大名府。然而,只有东京开封府才是北宋真正的“京府”,远非其他州府可比。西夏首都兴庆府也曾一度称“开封府”,意在与宋朝抗衡,平起平坐,足见北宋开封府影响之大。

“尹”基本上专指首都和陪都的最高地方长官,后来的明清两朝也有“尹”这个官名,例如大家熟知的顺天府尹、应天府尹和奉天府尹。

因此,所谓开封府尹,就是北宋首都的一把手。开封府尹这个职位从五代就开始有,例如周世宗柴荣就曾坐过这个位置,后来这个岗位被宋朝沿用。

由于位置特殊,开封府的制度建设决定了皇室的安危。北宋政府给了开封府尹非常大的权限,使其不同于一般的地方长官。

开封府全图

根据史书记载,开封府尹的岗位职责是“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也就是说,包括皇宫内所有在京师的案子都由开封府办理,由于要与众多王公大臣、贵族贵戚打交道,因此府尹的行政能力必须拔尖,道德水平也必须高人一头。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就虚构了一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开封府尹——滕府尹,作者没有给他起名字。在判决林冲的案子中,他不畏太尉高俅的压力,认为林冲带刀进入白虎节堂确实有罪,但也只是带了刀而已,刺杀主官罪名不成立,于是轻判林冲,刺配沧州,断绝了高俅想斩草除根的念头。高俅虽然权势熏天,但是也不敢跟开封府尹起正面冲突,毕竟开封府尹跟太尉平级。于是,高俅只得”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历任开封府尹,大多数都执法严明,清正廉洁,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功德正气,开创了“清廉刚毅,除暴安良”的官衙新政。《水浒传》里的官员基本都是反面形象,而作者却塑造了一个滕府尹这样的正面人物。由此可见,开封府尹这个职位上的官员,在民间的风评还不错。

新版《水浒传》中滕府尹剧照

所以,开封府尹这个职位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可以锻炼官员的行政能力,磨练官员的道德意志。在这个职位上干过的人,往往都会积累下雄厚的政治资本。例如——

李穆,太平兴国八年 (983年) 六月,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十一月就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宋朝的参知政事,其实就是宰相或副宰相;

辛仲甫,太平兴国九年 (984年) 二月以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雍熙二年,拜参知政事;

毕士安,至道三年 (997年) 四月以给事中权知开封府,后拜相;

寇准,他在咸平五年 (1002年) 五月以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次年就拜相;

吕夷简,天禧四年 (1020年) 九月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后拜相,他的儿子公绰、公弼、公著、公孺、曾孙嘉问都在之后担任权知开封府。

据学者统计,历任开封府府尹的官员中,有四成之多升到了北宋最高执政官,其余多数也是位至三司、六部等重要官职,仅有个别人员因任内犯错被贬。

至于权知开封府,其实就是开封府尹,这个概念我们稍后再谈。

对于皇子皇孙来说,如果能坐过开封府尹的位置,就能为自己积攒政治威望。像宋朝开国皇帝的弟弟赵光义,他就干过开封府尹。值得一提的是,他于建隆二年 (961年) 七月任开封府尹,至开宝九年 (976年) 十月登基后离任,主政开封十五年,治绩斐然,是任职最长的开封府尹。此外,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作为储君,也都曾被安排到这个位置上磨练。

北宋后期,只有皇帝非常信任的亲王,以及需要重点培养的官员,例如范仲淹、欧阳修、寇准、宗泽、王博文、钟离瑾、郑戬、吕夷简、欧阳修、苏轼、包拯等等,才会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可以说,能当上开封府尹的人,要么是未来的皇帝,要么就是未来的宰辅。开封府尹与其说是一个官位,不如说是大宋肱股之臣的“黄埔军校”。

二、位高权重的朝廷命官

在北宋,开封府尹这个职位并非常设。根据宋朝政府的规定,只有亲王有资格担任开封府尹,在北宋时代,前后有四位亲王担任府尹,其中就有宋太宗以晋王的身份担任府尹。非亲王负责开封府的官员,最高职位是权知开封府。“权”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并非正式任命。所以,非太子、亲王担任开封府一把手的,全都叫权知开封府。

但是,储君也好,亲王也好,他们基本都是挂名兼职开封府尹,不可能真正去坐堂审案,真正的活儿都是权知开封府干,因此,包拯这些人其实就是开封府尹,只不过没有正式的名头。就像参知政事其实就是宰相,只不过名义上不叫宰相。在当时的北宋朝廷,也都默认权知开封府就是开封府尹。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

不过,担任权知开封府的官员,其实也都是兼职。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就不设置地方大员类似的职位,所有地方大员都由中央官员下派,临时负责管理地方事务。中央官员下派负责地方事务,就叫“知”某地或“判”某地,其实就等于在地方兼职。例如苏轼,他曾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湖州,工部屯田员外郎的正七品就是他的品级,知湖州就是他在地方上的兼职。

权知开封府中有个”知“也是一个道理。例如寇准就以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吕夷简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陈尧咨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蔡襄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蔡晶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大家也都看到了,能被“知”开封府的官员,也基本出自龙图阁学士或翰林学士。龙图阁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 ,地点位于会庆殿西侧。龙图阁收藏有宋太宗御书、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册、谱牒等。景德四年 (1007年) ,置龙图阁学士,为正三品。在北宋,龙图阁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相当于荣誉称号。能得到这个称号的人,都代表着已经成为国家最有学问的人,也意味着成为皇帝非常欣赏,并且要重点栽培的官员,前途无量。

寇准剧照

例如包拯,皇祐四年 (1052年) ,他因弹劾外戚张尧佐而触犯了宋仁宗,让他离开京城去任河北督转运使,并加龙图阁直学士的虚衔。所以,包拯又被人称为“包龙图”。四年之后,他就被召回京城,任权知开封府,并迁升右司郎中,主持开封府事。所谓右司郎中,为三品官。右司郎中属于尚书省,分为六部、二十四司,下辖左右郎中,其中右司郎中掌管兵部三司、刑部三司、工部三司,相当于副部长的职位,名副其实的位高权重。

所以,包拯敢于对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铁面无私,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的权势确实不小。

《宋会要》中记载:“国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枢密使,次三司,次开封府,次审刑院,次臣,以次升殿。大两省以上领务京师,若有公事,许时请对”。

宋朝的顶层权力结构是这样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负责所有的行政权,军权在枢密院,财权在三司。中书省负责政令起草,门下省负责复审有驳回权,尚书省负责执行。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避免宰相专权,有利于皇帝掌握最高权力。

每当皇帝上朝,大臣的汇报顺序是:三省的宰相-军事长官-财政长官-开封府长官。由此可见,开封府尹在朝廷官员中的位置,仅仅低于三司,而高于审刑各院。在小说《三侠五义》中,权知开封府尹包拯,在他微服出巡时,其余地方官员见到无不下跪行礼,这可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却有事实。

三、开封府尹的终结

开封府如此重要,因此就成为有权力欲望的人想掌控的对象。

蔡京拜相后,于宋徽宗崇宁三年,上奏朝廷,要求改革开封府的编制。即“置牧一员、尹一员,专总府事;少尹二员,分左右,贰府之政事。牧以皇子领之。尹以文臣充,在六曹尚书之下、侍郎之上。”他的提议得到朝廷的批准,宋徽宗“罢开封权知府,置牧、尹、少尹”,由此开始,开封府尹成为定称,而不分是否皇室亲王任职。

蔡京的目的,就是在君权与相权之间搞个平衡,即皇家出一人,文官集团出一人,而文官集团出的这个人是享受特殊待遇的——正二品官阶,仅次于六部尚书,比侍郎还高。文官集团出的人,肯定都是自己的亲信,这样有利于蔡京加强对朝政的掌控。

而宋徽宗,不明所以,不知道这个建议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力,居然就批准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奸相,加上一个只懂文艺的皇帝,北宋后来发生靖康之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

新版《水浒传》蔡京剧照

靖康之难之后,康王赵构南迁,派名臣宗泽留守开封。建炎元年 (1127年) 六月十日,宗泽以龙图阁学士权任开封府尹,此时,他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管理开封的行政、司法等事务,而是领导开封的军民抵抗金兵的入侵。宗泽经过分析,认为金军虽精干,但却兵力不足,于是联络黄河南北的所有民间抗金武装,使他们不至于成为反对南宋政权的盗匪、甚至帮助金国的伪军。宗泽积存了足够半年用的粮草,并收编了大批的民间武装力量,据说兵力高达上百万,战斗力也远远高于之前的北宋正规军。

从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 (1127年末到1128年初) 的这段时间里,金国倾巢出动,再次南侵。在开封及附近的州县,宗泽领导宋军与金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最终只得无功而返。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事实证明,这种以数量和民心去对抗金军的质量的作战方式是有效的。

遗憾的是,宗泽不久后就病逝,他制定的北伐计划也被新任开封府尹杜充束之高阁。杜充虽然是名将岳飞的上司,却远没有他的下属有胆识,他跟宋高宗一样,非常畏惧金国的军事实力。他不但不再北伐,而且还排斥宗泽已经收编的民间抗金武装。“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导致民心涣散,军民分离,宋军的战斗力重回历史最低点。

《精忠岳飞》中宗泽剧照

建炎三年 (1129年) 七月,面对金兵再次大举入侵,杜充弃守开封南逃建康。后来,杜充又不顾国仇家恨,投降了金国,成为历任开封府尹中最可耻的一位。

杜充南逃之时,将开封的烂摊子丢给了东京副留守上官悟。上官悟接任东京留守,数次拒绝金国的招降。不过,虽然上官悟坚决抵抗,但是局势已经败坏得不可收拾,实在是有心无力。次年开封城被金军再次攻陷,上官悟被杀,成为宋朝在开封最后的地方长官。

上官悟殉城而亡,开封成为金国领土,至此,开封府尹一职务终结。

开封府尹的终结,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再也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景象。但是那一个个曾担任开封府尹的人,却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参考资料:

1、《宋史》

2、《金史》

3、孙文良《中国官制史》,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4、《宋宰辅编年录校补》

5、程如峰《包公传》,黄山书社,1994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