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王大中院士和顾诵芬院士;钟南山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环球科学要闻

· 奖项 ·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

今天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国际知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图片来源:航空工业集团)

顾诵芬,1930年2月出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牵引并推动了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他的工作,还推动了我国飞机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的建设发展。他还为我国的航空工业提出了多项发展建议,均已被采纳并付诸实践。

王大中(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王大中,1935年2月生,清华大学教授、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主持研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兆瓦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试验堆,以及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兆瓦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并大力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他领导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之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务院于1999年5月设立,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该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可空缺),迄今已有35位专家获奖。自2018年度的奖项(含)至今,奖金标准为8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在大会上,还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8人、1个组织,其中钟南山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5个项目(人选、组织)。(科技日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 遗传学 ·

研究发现汉族男性中与同性性取向相关的2个基因位点

已有研究表明,同性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多数此类遗传学研究关注的都是欧美人群。日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学者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在《细胞·发现》杂志上发表了对汉族男性性取向的遗传学分析结果。

研究人员在中国汉族男性中,抽取1478名同性恋者和3313名异性恋者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基因组中2个与男性性取向相关的位点,分别位于ZNF536基因和FMR1NB基因中,并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进一步验证。此前已知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与性取向有关,而此次研究人员使用荷兰脑库(NBB)的尸检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同性恋者视交叉上核中的ZNF536表达水平低于异性恋者。另一方面,敲除FMR1NB基因的小鼠表现出了更明显的同性性行为倾向,体内与性取向相关的物质和炎症通路的表达水平也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差异。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性取向和遗传因素之间联系的认识。

· 古生物学 ·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已知最早的苔藓动物化石

华南灯影组地层中发现的苔藓动物化石(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发生了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在短短2000万年内,地球上快速、大量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类群,尤其是演化出了几乎所有门一级的分类单元。然而,由于一直未能在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确凿的苔藓动物门化石,研究者曾认为这一门类是在奥陶纪大辐射(指约4.8亿年前奥陶纪发生的一次生命辐射演化事件)时起源的。

近日,中国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及合作伙伴在《自然》发表了关于苔藓动物起源的最新成果。他们在中国华南和澳大利亚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苔藓动物化石。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化石属于苔藓动物的基干类群,代表苔藓动物最原始的祖先类型。这一发现揭示了苔藓动物门的寒武纪起源,将苔藓动物的起源向前推进了至少5000万年。

· 天文学 ·

仙女座星系中心异常形状可能是黑洞合并导致的

恒星轨道(左),受到引力波后坐力影响后的轨道(右)(图片来源:Steven Burrows/JILA)

仙女座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和银河系一样,其中心也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上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仙女座星系,发现其中心区域形状如同一颗狭长的卵石,其中恒星轨道偏心率较高。而近日一篇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文章解释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仙女座星系中心黑洞可能是在数十亿年前由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合并产生的,天文学家用计算机模拟了这一过程。模拟发现,当两个黑洞逐渐绕转合并时会发出引力波辐射,其效果类似于开枪时的后坐力,会将周围恒星的轨道“踢”成狭长的椭圆。这可能就是仙女座星系中心形状异常的原因。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扩大模拟规模,找出更多星系核心产生的机制。

· 数学 ·

中科大在偏微分方程和复几何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国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创始主任陈秀雄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复几何领域取得“里程碑式成果”。他与合作者程经睿完成的两篇论文(论文1论文2)先后发表在《美国数学会杂志》上。论文解决了若干有关凯勒流形上常标量曲率度量和卡拉比极值度量的著名问题,包括长期未决的强制性猜想和测地稳定性猜想,将对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凯勒流形上的常标量曲率度量的存在性是过去六十多年来几何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吸引了几代杰出的几何分析学家研究。常标量曲率度量的存在性可转化成一类四阶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而陈秀雄和程经睿的工作就是在K-能量强制性或测地稳定性的假设下证明这类方程解的存在。这项工作最重要的突破是给出了这类方程的先验估计,以及成功实现了陈秀雄教授提出的新的连续参数的策略。尽管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专家们相信稳定性猜想的完全解决已成为可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医学 ·

精准电刺激治疗可改善认知调控能力

图片来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精神类疾病患者常表现出认知调控缺陷,即患者无法遏制负面冲动、转换思维,作出更适应情境的反应。近日,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一项初步实验采用微电极记录脑电波,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后,对特定脑区精准施加电刺激,有效改善了患者认知调控能力。

研究者通过手术向21名癫痫病人的大脑中放置了数百个微小电极来记录脑电活动,识别癫痫发作的源头。研究人员通过记录患者在复杂任务中的行为和脑电波,结合算法分析,解读和预测其认知控制能力。当患者在测试任务中表现出调控能力下降时,控制器能识别这种困难电信号,并即时通过微电极给予微小脉冲,刺激内囊背侧区域的神经元。目前,研究者正准备推进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由于这项研究使用的脑深部电刺激相关装置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批准,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疗法后续有望快速进入临床,为重度精神类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环境 ·

自然界的声景多样性正在下降

自然的声音,尤其是鸟鸣,在人类与自然的连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日,一篇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论文表示,自然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安静,其中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单一。

基于由公民科学提供的鸟类数量的统计数据和1000多种鸟类的录音,科学家重建了过去25年间20多万个地点的声景(soundscape)。他们通过4个指标量化了声景的特征,并分析了声能在频率和时间上的分布。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气候变化,鸟类数量降低,削弱了声景的强度;鸟类群落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减少了声景的多样性。该研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通过声音进行连接的方式正在受到全球环境危机的影响。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11月3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47 447 923例,死亡病例5 011 786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11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上海5例,广东4例,云南2例,辽宁1例,浙江1例,山东1例,广西1例,四川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辽宁1例,浙江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93例(黑龙江35例,均在黑河市;河北14例,均在石家庄市;甘肃14例,其中天水市13例、兰州市1例;北京9例,均在昌平区;内蒙古6例,均在阿拉善盟;重庆4例,其中九龙坡区2例、巴南区1例、长寿区1例;青海4例,均在西宁市;江西2例,均在上饶市;云南2例,均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宁夏2例,均在银川市;四川1例,在成都市),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北京)。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例,其中境外输入8例,本土11例(江西7例,均在上饶市;重庆2例,其中渝北区1例、长寿区1例;黑龙江1例,在哈尔滨市;四川1例,在成都市);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3例(境外输入2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84例(境外输入335例)。

截至2021年11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7942.2万剂次。

文:二七、王昱、白德凡、李诗源、韩佳桐、谢汝雨
编辑:王怡博、孙琳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