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照片为证:曾在中国出现的那些冷门机枪
旧中国的武器装备绝对称得上是“万国造”。特别是步兵用的武器,小到手枪,大到火炮,五花八门。有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有很多是在历史老照片中不常出现或鲜有出镜的武器。我们今天就用历史老照片说话,不搞历史虚无主义,聊一聊旧中国那些在老照片中不常出现或偏冷门的机枪。
以下几张老照片是九一八事变日军缴获的东北军的武器装备。照片中有不少冷门机枪。
1.美国柯尔特M1895重机枪。绰号“土豆挖掘机”,由著名枪械大师勃朗宁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挺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的机枪。总共生产销售了25000挺,美国、俄国、英国、加拿大、中南美洲和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装备,张作霖从何处购得,未知。
2.俄国马克西姆M1905重机枪。仿自英国马克沁机枪,由俄国图拉兵工厂制造。配有带两个小轮和防盾的三角架。枪管冷却水筒为黄铜制造。
后来的改进型号命名为M1910重机枪,改为钢制水筒,并在水筒外表冲压加强筋。抗战时期有使用。
3.法国圣.艾蒂安M1907重机枪。圣.艾蒂安兵工厂(MAS)生产,采用8*50R毫米口径,又称勒贝尔8毫米弹。采用单D型握把,用扳机控制击发。是一战初期法国的主力机枪。
4.英国维克斯M1912重机枪。由马克沁重机枪改进而成,降低了整枪重量。是英军两次世界大战的主力重机枪,直到1968年才退出现役。
5.奥匈帝国(捷克)斯柯达M1909重机枪。使用8毫米曼利夏弹,与施瓦兹洛色M1907重机枪同为一战奥匈帝国军队的主力机枪。这枪生产数量不多,性能并不先进,比施瓦兹洛色重机枪差多了,不知张大帅从哪淘的一战剩余物资。
下面这张照片中的机枪在旧中国也是非常冷门。极少在老照片中出现。照片中的军人应该为北方某派军阀的部队。可能是从外国商贸公司购得。
6.德国MG15nA机枪。由德国伯格曼公司设计生产,采用7.92*57毫米口径,通用MG08重机枪的弹带。是一战德军的装备。
下面这张老照片中的我军战士使用的机枪也极少出现在其他老照片里。这张照片是我当年从某红后代的博文中扒来的,照片的主人说握枪的是她的父亲,那机枪当时是坏的,不能击发,她父亲拿来摆拍的。
7.意大利菲亚特M1926重机枪。由菲亚特公司与列维里联合设计研发,采用6.5*52毫米口径,20发弹匣供弹,在菲亚特M1928以及贝雷塔M1930机枪出来后就被意大利军队撤装了,总共生产了2500余挺。
著名的“雁翎队”老照片中也出现了这支枪。
下面这张老照片中的我军战士肩扛的枪管粗壮的机枪也是很少出镜的武器。
8.英国刘易斯M1916轻机枪。采用气冷方式冷却枪管,枪管外面是铝制散热套筒,通过将枪口射击气流产生的压力差从散热套管后方吸入空气来冷却套管内的枪管。采用7.7毫米口径,是一战英军的主力轻机枪,二战仍有使用。
1940年,广东境内的游击队在使用刘易斯机枪
9.德国MG08/15机枪。照片中的国军士兵使用的便是该型机枪。该枪是MG08马克沁机枪的瘦身版,继承了前者强大的火力,但由于采用水冷式枪管,整枪重量依然超过20千克。是一战德军主力机枪之一。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就装备了MG08/15机枪,给予日军有力打击。
10.辽17式轻机枪。照片中的八路军战士身边摆放的就是辽17式轻机枪,该枪仿自日军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但做了重大改进。供弹仓从左侧改到右侧,偏右的枪托改为与枪身在一条直线上,准星和表尺均居中配置,人机功效比歪把子强得多。
11.德国MG13机枪。老照片展示的是八路军在操练场上展览缴获的装备。左下角的便是MG13机枪。该枪于1920年代末研发成功,为避免凡尔赛条约的制裁,故意将型号名靠前,让人觉得这是把老枪。国民政府从德国采购的一号坦克和sdkfz221、sdkfz222侦察车上都配备了该枪,装备毁损后枪就做了步兵用。
12.苏联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照片展现的是1939年在南昌战线的抚河地区战斗中的国军士兵在使用该枪。1926年苏联设计师托卡列夫将马克沁重机枪减重、简化而成的一款机枪,在DP机枪出来后便停产了,共计生产了2450挺,抗战时期卖给中国1400挺。
使用伯格曼M1910水冷重机枪的滇军
13.德国伯格曼M1910水冷重机枪。照片中的滇军使用的便是该枪。采用7.92毫米口径,通用MG08的子弹带,一战德军曾小批量装备。MG15nA机枪就是在它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滇军从何处购得及数量未知。
图中使用的是MG08的枪架,不是原配枪架
网友还有补充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