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川芎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活血止痛药各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病因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疏肝理气药;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则选兼消肿生肌药,并配活血疗伤之品;妇女经产诸痛者,选兼活血调经药,并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外科疮疡痈肿,选兼活血消肿之品,并配清热消痈解毒药。

点击加载图片

相关名字: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 以四川产者质优。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性状鉴别: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6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

主治病证:

1.血瘀气滞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

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

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头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

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川芎恶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2.《本草汇言》:“芎艹穹,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3.《本草新编》:“川芎……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其神,止金疮疼痛。此药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忧。若单用一味以止痛,则痛止,转有暴亡之虑。”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主要为藁本内脂、香烩烯等),酚类物质(如阿魏酸),内脂素以及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

2. 药理作用: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所含阿魏酸的中性成分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子宫平滑肌;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加速骨折局部血肿的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能抑制多种杆菌;有抗组织胺和利胆作用。

3. 临床研究:川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用川芎、红花各等份压片,每天口服3次,每次4片(每片含川芎、红花各1.25 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83例有效。(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资料汇编(第二辑),1972,12)。每日用川芎嗪8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66例,恢复期154例,后遗症期47例。结果:急性期有效率100%,恢复期有效率95.4%,后遗症期有效率70.2%。(陕西中医,1988.(9):408)。用川芎24—28克,白酒30毫升,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9例,均有效(陕西中医,1990,11(4):150)。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活血止痛药各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病因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疏肝理气药;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则选兼消肿生肌药,并配活血疗伤之品;妇女经产诸痛者,选兼活血调经药,并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外科疮疡痈肿,选兼活血消肿之品,并配清热消痈解毒药。

点击加载图片

相关名字: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 以四川产者质优。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性状鉴别: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6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

主治病证:

1.血瘀气滞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

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

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头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

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川芎恶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2.《本草汇言》:“芎艹穹,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3.《本草新编》:“川芎……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其神,止金疮疼痛。此药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忧。若单用一味以止痛,则痛止,转有暴亡之虑。”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主要为藁本内脂、香烩烯等),酚类物质(如阿魏酸),内脂素以及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

2. 药理作用: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所含阿魏酸的中性成分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子宫平滑肌;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加速骨折局部血肿的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能抑制多种杆菌;有抗组织胺和利胆作用。

3. 临床研究:川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用川芎、红花各等份压片,每天口服3次,每次4片(每片含川芎、红花各1.25 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83例有效。(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资料汇编(第二辑),1972,12)。每日用川芎嗪8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66例,恢复期154例,后遗症期47例。结果:急性期有效率100%,恢复期有效率95.4%,后遗症期有效率70.2%。(陕西中医,1988.(9):408)。用川芎24—28克,白酒30毫升,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9例,均有效(陕西中医,1990,11(4):150)。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打开APP阅读全文
(0)

相关推荐

  • 名师药对经验人参、全蝎

    [主治应用]偏正头痛. 三叉神经痛等. [经验体会]王 玉明经验:人参配全蝎,两药- -攻- 补,一守一走, 为攻补相结合的一种配伍形式,温补行扶持虚弱,增强抗病力,促使伤损的机体早日康复:攻邪可以祛 ...

  • 《本草精荟》:头痛要药: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该药在古代又叫芎䓖,其名称可能与入药的根茎形状和善入头部的作用特点有关.主要出产于四川,现多栽培为主.有生用或酒炒.麸炒之分. 一.功效应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 ...

  • 【小郎中学医记】第二部:川芎

    传承千年中医魂 ◐ 弘扬国粹布天涯 . 川芎篇 ◎头痛不离川芎 爷爷说,川芎的本事很大. 小指月看着竹篱茅舍外面种的川芎,节节横生,长根作苗. 爷爷说,川芎,取枝橫埋于土中,能够迅速生根发芽,节节吐嫩 ...

  • UC头条: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川芎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无花果

    无花果桑科榕属植物所属类别 :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是一种开花植物,隶属于桑科榕属,主要生长于一些热带和温带的地方,属亚热带落叶小乔木.无花果目前已知有八百个品种,绝大部分 ...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牵牛子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牵牛子.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牵牛子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有泻下.通便.退肿等作用,够使体内的水湿之邪从二便排出,可以用于治疗大小便排出不畅.腹胀.水肿等. ...

  • 每日学习一味中药——党参,甘补而平,不燥不腻,以条粗壮者为佳

    党参小故事 传说吕洞宾和铁拐李二位神仙从中原来到太行山云游,看见四周犹如仙境一般,二仙赞叹不 已.当他们走到平顺地界时,忽然看见了一头山猪,在山坡上的土里乱换,二仙童心未泯,想看个究意,见山猪拱过的地 ...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宽筋藤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第421期 今天知识又增涨一点点 宽筋藤  [kuān] [jīn] [ténɡ] <生草药性备要> [处方用名]:宽筋藤.松根藤. [来源]:为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青牛胆T ...

  •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川芎!

    川芎 CHUANXIONG RHIZOMA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相关名 芎苓子.川芎.芎藭.芎穷.胡芎.杜芎.抚芎.京芎.台芎 ...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乌梅

    乌梅所属类别 :植物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 ...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蒲公英

    蒲公英 -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属类别 :植物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 ...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藕节

    藕节 / ǒuJié rhizoma nelumbinis 中药速记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根茎节部. 产地::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此外,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