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的语言控制和暴力

提到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一般都会想到的是行为暴力和冷暴力,但是其实语言中也暗含着很多暴力。语言暴力不像肢体冲突那样显而易见,施暴者和受害人可能甚至都意识不到这种语言伤害也是暴力,但是它对于感情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了一些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沟通方式,你可能会觉得“不至于吧,他又没有恶意。”“恶意”和表现出的行为是两码事,一个人的行为给对方的感觉是否舒服是的唯一标准。而且,爱应该是令人觉得温暖,有归属感的东西,任何使得你不舒服的方式,都应该对它说不。

“看吧,你根本不行。

这是PUA话术中的一种,靠打压对方来建立自己的权威。这种人本质上是自卑的,但是在亲密关系中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反倒变得自大,他的安全感建立在可以在语言上操控你。

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父母辛苦抚养我们长大不是为了让我们听别人的冷言冷语。遇到这种靠贬低别人树立自己形象的人,勇敢地怼回去。

在感情里,自尊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双方就不够平等,那么即使辛苦在一起也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早跟你说了,谁让你不听我的。

这句话常常出现在不听父母穿秋裤的建议导致感冒,和朋友出去玩订的酒店不如意这样的场景中。

其中潜在意思是,你该听我的,不该自己做决定,所以现在要承受这种后果活该。

第一,两件事情先后发生并不代表有因果关系,不穿秋裤可能不是导致感冒的原因,季节变化流感高发才是原因。虽然一方建议在先,事件在后,但这并不代表打压者的说法是正确的。

两件事先后发生可能只是概率,毕竟大部分时候打压者的“先知”没有成真,他只会闭嘴,只在觉得自己先验成功时才会出来瞎比比。

第二,即使一方说的真的有道理,确实他的建议是对的。但是另一方在感冒、在漏水的酒店里,他已经在承担自己错误决定带来的后果。当事人本身已经很难过了,这时候耳旁还漂浮着“早该听我的”这种高高在毫无同情心的言论,令人讨厌。

“我是为你好。

父母对待未成年子女,确实是需要在他三观未形成时适当引导他。但是在父母面对成人孩子,或者是情侣之间相处时,“我是为你好”是情感绑架,是想让对方以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是带着感情滤镜的情感操控。

每个成年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他是你的子女还是配偶还是朋友,你无法替他决定他的人生。

我能理解说出这种话时,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不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实际上这种话除了会伤害感情,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用。

一件事从有想法到做出来,看似自然,其实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或者冲动,不信看看脑子里每天闪现的想法有多少被真正实践了。所以当对方去做一件事,这意味着她的决心很足,仅仅靠语言劝导作用有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作为亲人或者朋友,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爱的人往火坑里跳。提醒对方是必要的,但是说几次就够了,更多时候,你要在他尝到后果的时候给他善后和安慰。

有些经验只能在不断的挫折中学习,即使最亲近的人,这时候也只能看着对方在这个痛苦的历程中蜕变。

“爱我就要为无限包容我。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本来的面目,他的所有。”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此有人会说,这就是我本来的面目,他不接受就是不够爱我。爱一个人的全部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纵地要求对方为自己做任何事。感情是彼此的,以这样的条件要求对方,那自己能否接受对方本来的面目呢?

在感情银行中,以爱之名要求对方一味地付出,只取不存,再深的感情也会耗尽。

“都怪你!

物可以修复,感情不可以修复。所以感情永远比物更重要。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妻子打扫卫生时把一套珍贵瓷器被打碎,丈夫痛心疾首地去指责她,这似乎是丈夫下意识的反应,但是这样的行为是伤害人的。

首先妻子打破瓷器这件事不是故意,本人已经心存愧疚了。其次,不做家务的人永远不会失误破坏东西,她打碎了说明她恰恰是在为这个家庭劳动。最后瓷器本身碎掉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无法挽回。

这时候丈夫不去看看妻子有没有被割伤,反倒更看重物,潜意识是破碎的瓷器比妻子破碎的心更重要。

对方的需求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因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去指责对方,只会让关系恶化。

这里我要表扬一下配偶,几年前,我建议他买入某理财产品后,他赔了一大笔,但是他从来没有怨过我。我的“狗头军师”导致他赔钱所以心存愧疚,知道他怕我有愧疚感从不提起这事,所以更理解了他的体贴。

“我是对的,所以听我的!

“事实”和“情绪”是割裂的,这是我从父母几十年的争吵过程中学到的。

说话是一门学问,有时候你说了一件对的事,却发现所有人都在反对你,这时候不是“事实”的问题,是“情绪”或场合的问题。

“有理让三分”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态度,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妈妈是个聪慧的人,所以她在家中的建议一般都是对的,但是因为她的火爆脾气和“我是对的我有理”的态度,她的建议和观点从来没有得到过重视。

大多时候我知道她说的是对的,但是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度让我宁愿去选择错误的那条路,也不想让她“得逞”。而且即使是家人之间也是有自尊心的,犯错的人不想被大肆揭穿,此时的得理不饶人只会让人讨厌。

在亲密关系中,好心建议别人时,务必不要让情绪影响事实的表达。讲出事实会让对方信服,但是在讲述时带上情绪就会令对方厌恶,以至于事实变得不再重要。

起初你只是想说服对方,最后却让对方更想反抗。

每个人都可能会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伴侣,你接收到的相处方式,就是你对别人的相处方式,沟通方式是言传身教的。

但我不同意唯原生家庭论,原生家庭确实有影响,但是全归于它是一种逃避行为,逃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区分于动物,就是因为可以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修正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件事本身就很痛苦,更何况去改变这件事很难,但是把责任归结于原生家庭这件事却很轻松。

努力改变自己,起码后代不会把那种语言暴力再传承下去。

亲密关系中的语言暴力是一把无形的刀,它来自自己最爱的人,爱之深痛之弥。因为无形,受害者只能看到自己的伤痕,却不知道缘故。意识到问题所在是改变的第一步,每一天都反思一下自己语言上有没有这些误区吧。

正文图片来自插画师Rebecca Gree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