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医学,芎归胶艾汤之注释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金匮要略》)
【注】
尾台氏着《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此条当做四段读,曰漏下也。曰半产后,续下血不绝也。曰妊娠下血也。曰妊娠腹中痛也。《金鉴》曰:『胞阻者,胞中气血不和,阻其化育也。』」
然则本方为主治子宫出血之颇甚者。流产后恶露虽尽,尚续,子宫出血不止者。妊娠中子宫出血者。妊娠中腹内疼痛者。胞阻者,子宫内有阻碍也。
芎归胶艾汤方
芎藭、阿胶、甘草各3.5克,艾叶、当归各5.5克,芍药7克,地黄11克。
上细锉,以水、酒各一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温服。但用水煎加酒服亦可。又忌酒者,水煎亦可。
芎归胶艾汤之腹证
因方中有芍药、甘草,腹诊上虽认为腹直肌挛急,然与由于其他原因者不同。若因于瘀血者,则其挛急限于左侧,故虽似于桂枝茯苓丸证,然不如彼有桂枝,故无上冲之候。无茯苓,故无心悸,心下悸,肉晌筋惕证。又与彼有桃仁、牡丹皮异,而含有川芎、当归、艾叶,故彼治比较的实证性瘀
血,而此主阴虚性瘀血也,故腹部之实状不如彼,一般软弱无力也,脐下虽有瘀血块,亦软弱微小也。虽然,因有地黄,则烦热着,且有脐下不仁证。有阿胶,为治脱血颇有力也。
先辈之论说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漏下腹中痛,及吐血、下血者。按凡治吐血、下血诸血证者,男子与妇人无别。
求真按:余之经验,本方主治吐血,不如主治下血也。
《方舆軛》本方条曰:妊娠下血一应者,任其下可也。如不止,名曰漏胞。此证恐将胞干子死。又妊娠中有忽然下血者,不速治,必致坠胎。以上二证,虽缓急异势,皆宜芎归胶艾汤,且此汤不仅下血,妊娠杂证效用甚多。《千金》卷三,妊娠诸病篇引曰:“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其人顿仆失踞,胎动不安,伤损腰腹而痛欲死,若有所见,及胎奔上抢心短气方。”又数坠胎者,吾师以此为保孕之药。
求真按:本方有效于伤胎、坠胎者,虽如二说,若无如上之腹证,不可轻用之。
假令妊娠腹中痛,因下血而腹痛者,此证用胶艾汤。《千金方》已注明矣。
求真按:本方治下血有腹痛,无论矣。即不下血,而有腹证时,亦能主治腹痛,不可偏执。
明·薛立斋曰:大产(求真按:“生理的分娩也”),如栗熟自脱。小产( 求真按:“流产也”),如生采之,破其皮壳,断其根蒂也。半产后,所以有下血不绝证也,然大产后亦有下血不绝者。凡治血须看其色,紫色为旧瘀血,任其下可也。红,新血也,亟宜止涩之策。然紫者已尽,红必继之,红尽淡,势必然也,宜斟酌治之。血如屋漏水,沉黑不红,或时来时断,或如水,或有块,淋沥不休者,虚候也,不可误与寒凉之药。如脉浮脱,宜用附子,此方载于《千金》卷三,名大胶艾汤。方后云:“治妇人产后,崩伤,下血过多,虚喘欲死,腹中激痛,下血不止者之神方。”主治详明,却超原论。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日:孕妇颠踬,胎动冲心,腹痛引腰股,或胎觉萎缩状,或下血不止者,宜用此方。胎不殒者,即安,若胎殒者,即产。治肠痔下血,绵绵不止,身体萎黄,起则眩晕,四肢无力,少腹刺痛者。若胸中烦悸,心悸郁结,大便燥结者,兼用泻心汤、黄连解毒汤。血痢不止,无腹满热实证,唯腹中挛痛,唇舌干燥者,此方间有效。
求真按:腹痛引腰股,或觉胎有萎缩状,身体痿黄,起即眩晕,四肢无力,腹满无热实证者,为用本方之眼目,宣精思之。
妇人妊娠,每有堕胎者,有每产不育者,此证始终宜服此方。更能于五月以后,严慎枕席,可免不育之患。若浮肿,小便不利者,宜当归芍药散。
求真按:习惯性流产之原因颇多,若无上记之腹证,不可用本方。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为止血之主药,故不仅用于漏下、胞阻也。《千金》《外台》用于妊娠跌仆伤产,及打扑伤损,及诸失血。又《千金》之芎归汤、《局方》之四物汤,虽皆祖于此方,然其妙效,在于阿胶之滋血,艾叶之调经,加以甘草之和中也。是以先辈之四物汤,可谓板滞不灵矣。
川芎之医治效用
《本草纲目》
芎根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李缓急(求真按:筋弈缓急者,筋肉之缩,或急,或缓也)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本经》)
除脑中之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涕唾多,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去内寒。(《别录》)
腰脚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甄权)
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血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吐血,衄血,溺血,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痔瘘,疮疥。长肉,排脓,消瘀血。(大明)
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时珍)
《本草备要》曰:川芎,辛温,……乃为血中之气药。助清阳,开诸郁润肝燥,补肝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搜风,散瘀,调经,止痛。治湿气在头,血虚头痛,腹痛,胁风,气郁,血郁,湿郁,血痢,寒痹,筋挛,目泪,涕多,及痈疽疮疡,男妇一切血证。然香窜辛散,能走泄真气,单服久服,使人暴亡。
由以上诸说观之,本药为温性强壮药,有去贫血性瘀血之特能。
当归之医治效用
《本草纲目》曰:
当归根
【气味】苦温,无毒。(杲曰:甘辛温,无毒。)
【主治】咳逆上气。……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本经》)
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别录》)
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止崩中,补诸不足。(甄权)
治一切风,一切气,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大明)
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时珍)
主痿蹩嗜卧,足下热而痛,……气逆里急,……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
《本草备要》日:当归,甘温,和血。辛温,散内寒。苦温,助心散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血和则气降),……澼痢(便血曰澼),头痛,腰痛,心腹诸痛(散寒和血),风痉无汗,痿痹癥瘕,痈疽疮疡,气逆里急,……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及妇人诸不足,一切血证,阴虚无所附者,润肠胃,泽皮肤,养血,生肌(血旺则肉长),排脓,止痛,…使血气各有所归,故名。
如以上诸说所示,本药之作用殆与川芎无异,然强壮作用则胜之,此其别也。
艾叶之医治效用
《本草纲目》曰:
艾
【气味】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别录》)
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弘景)
主衄血下血,脓血痢。任用水煮,及丸散。(苏恭)
止崩血、肠痔、血揭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捣汁饮,治心腹一切冷气鬼气。(甄权)
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大明)
治带脉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
温中,逐冷,除湿。(时珍)
《本草备要》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安胎。治吐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杀蛔,治癣(苦酒煎服),灸之能透诸经,治百病。血热病者禁用。
由以上诸说观之,则本药为温性收敛性止血药,兼有强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