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有热度
今年十月份,我分别在开封五中,化建中学参加了自学考试。我有点特别的渴求,很想在考点找到自考考试届别的讯息。不过考场毕竟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场所,虽然在大门口也悬挂着条幅,但只是表达了一个你的考试地点在此的意思,并没有像类似龙亭、万岁山等旅游场所那样很有气势地在大门张贴“第多少届某某主会场”的字样。
可是我的内心却是心潮起伏,用无声的脑海电波默默计算了距离上一次参加自学考试的时间,粗略有25载春秋了。
25年长成一代人,此言不虚。我能够在25年之后又重返子曰考试的考场,是因为孩子。孩子在读大专,很像当年的自己。只是他主动学习动力不足,于是我用自己先前参加因自学考试而获益非浅的经历来启发他。后来干脆用了个激将法,同上考场真刀真枪地来比试一下。
相对于摩拳擦掌,一较高低的考前心劲,我们在考场先是见证了因防疫需要而特别冷峻的入门检查,后是看到了略显稀疏的参考人群。这让我越发惊疑起来,曾经火热的自考为何会沦落到“明天冷落鞍马稀”的地步?
1996年,还在家乡师专读大二的我,怀抱“大本梦”第一次走上自学考试的考场,最直观的感受是摩肩接踵,万头攒动。当时还偶遇了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张瑞荣,她兴奋地说,刚刚历时三年拿到了自考英语大专学历,“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报名本科阶段后的“首秀”。她对于知识的的渴求和决心让人印象深刻,化为那个年代民师,赤脚医生以及社会各行业年轻人奋力提升自己的缩影。
这种两相对比今非昔比的疑问,在我的头脑里盘桓不去,一晃有将近半月的时间了。
直到昨天,在我路过一些学校门口时,尤其是在我看到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推送的新闻时,有一个答案霍然明亮起来。
学校门口那些连接成长龙的队伍,新闻里鱼贯而出,欢呼雀跃的身影构成了一个答案:全国教资考试热度攀升。很清楚的记下了一个数据,河南省今年下半年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共有56万余人,在全国统考省份中位列第一。我就想到,当年自考有热度,大家普遍对学历有需求,那今天大家对教资等职业资格有热度,但是表明了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
时代总是螺旋式攀援而上,每个时代正在完成的任务往往是对上一个时代的升级,改造和加强。在学历教育不再稀缺的时候,学历教育自然会降温,而时代对于职业技能专业化的要求,又让职业教育站上了一个风口。
那么,我们对上一个时代黯然离去的背影便陡然有了释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新时代的主题,又多了一份理解。在迎接或者拥抱新时代的时候,更多了一份从容而不是慌张,我们有必要用更充分的准备来热身,来靠近,而非盲目跟风。
所以说,我和孩子的约定还是会继续下去,始终秉持内心的热度。这大概就叫,初心不变,方见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