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读论语 20 | 学医规划

学医规划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人认为这段话是孔子的人生规划,其实不是,准确地说这是孔子的人生总结,当然也可以把这段话看做是孔子“化凡为圣”的漫长之路。十五立志,通过求学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立志是人生的开始,如同树木之根,根深枝叶自然茂盛;三十而立,“立”是代表成人。除了传统认为的成家立业之外,更重要是立志做君子,做君子是立德的开始,也是悟道的开始;四十而不惑,这说明人生的艰辛,也代表修道人生已经有了小成。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但有家庭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以及生活的烦恼,当然各种诱惑迎面而来。人在这个阶段,想要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以及工作顺利,唯有“不惑”这味药能化解;天命之年,意味着修道的深入,意味着对自身命运有了足够的把握,甚至已经能够看淡生死;耳顺之年,意味着修德已经接近道的内核,内心只有真善美,眼、耳、鼻、舌、身、意自然畅通。世上事事何尝不是好事,人人何尝不是好人?从心所欲代表真正的大彻大悟,那是天地境界(冯友兰语)。把这段话理解为是孔子立志修德悟道、化凡为圣的过程,丝毫不为过。

大多数人不能规划自己的人生,唯有天人、师、大丈夫才能够。不过,我想给所有还没有开始或者已经开始修习的中医人关于修习中医的规划一些建议,权做参考。

15岁立志学习中医:志于学之年

30岁能够独立行医:而立之年

40岁行医自有风格:不惑之年

50岁行医颇有心得:知天命之年

60岁行医有接班人:耳顺之年

70岁行医胆大谨慎: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

80岁行医的第二春:精神抖擞

90岁行医还在路上:德高望重

在历史留名的中医人,都有着种种不同的缘由,但走上的是共同的中医之路。尽管他们的学医、行医之路不一样,但凡是能够称得上“大医”之人必定是“精诚”者,“精”于医术,“诚”于天道与内心。

朱丹溪原名朱震亨,丹溪是他晚年居住地附近的一条小河,后人为了纪念他,称他为“丹溪翁”或朱丹溪。朱丹溪是金元时期中医四大名家之一,他的中医之路颇为曲折。朱丹溪自幼聪明,年长者对他很器重,但他年长后却变得崇尚侠气,争强好胜。假如乡中望族仗势欺侮人,他必定为弱者出头。史书形容他的个性是:“必风怒电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朱丹溪年轻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学医,尽管在30多岁时,他母亲患病,家里请了很多医生都无法处理,这时,他才略略有志于学医。他把经典医籍找来仔细研读,三年居然有所得。又过了两年,他自己开处方抓药,竟然治愈了他母亲多年的老毛病。

朱丹溪在36岁时,拜有朱熹的四传弟子许文懿为师,学习期间,朱丹溪感叹过去的所作所为均是荒废人生,他说:“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他正式拜于许公门下。当许师讲到“天命人心之秘,内圣外王之微”时,朱丹溪悔恨过去的生活都是“沉冥颠沛”,不由汗如雨下。从此之后,他茅塞顿开,并且是日有所悟。许文懿慧眼识英雄,他建议朱丹溪不走求功名之路,建议他走中医之路。后来,朱丹溪用三个月的时间打动当时的名医罗知悌,并拜入其门下,最终成为中医大家。

朱丹溪行医至78岁时,某天他将学医的侄儿叫到跟前,对他们做了最后的教诲:“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说完,端坐而逝。

朱丹溪的中医人生,如何能够规划?不过,我希望更多年轻的中医学子能够奋发有为,以“三月不知肉味”的专注、“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传承好中医,发展好中医,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更无愧于自己有限的人生。

(0)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209: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泰伯>9.01) 本章的解释,历代都有争论.今从钱穆及孙钦善先生之说.孔子很少谈利,赞同命,宗奉仁.反映了孔子重命与仁而轻利的思想.当然孔子并不否定功利,他也讲 ...

  • 20.人生是一首永不停歇的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可以说是孔老先生的一个自传,从15岁到70岁,他几句话就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

  • 孔子谈人生历程浅析

    孔子对自己的人生历程曾这样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这一人生总结,常被后 ...

  • 中医人读论语 6 | 余力学医

    余力学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一文的第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此,所以有人把<弟子规>看成是&l ...

  • 中医人读论语-引子 | 专栏开篇词

    引 子 --<中医人读论语>专栏开篇词 我们先讲<五灯会元>书中的一则故事. 黄山谷居士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 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 ...

  • 中医人读论语 1 | 不修不明

    不修不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古圣贤说,"道"与文字没有关系,但我们在传承"道&quo ...

  • 中医人读论语 2 | 孝是好药

    孝是好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香港歌手王杰在一个电视采访的 ...

  • 中医人读论语 3 | 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凡研究<论语>的人,多数认为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或者把儒家理解为实用理性,把道家看做是出世的.任自然的学问.对于儒家和道家,如果 ...

  • 中医人读论语 4 | 健康密码

    健康密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最得意弟子之一."三省吾身" ...

  • 中医人读论语 5 | 使民以时

    使民以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段话曾经被人误解,尤其是"使民以时"这句,一些研究者认为,孔子的学问是站在官方的立场说话,或 ...

  • 中医人读论语 7 | 何为学问

    何为学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风格和曾子不一样,也区别颜渊.子路以 ...

  • 中医人读论语 8 | 德能生威

    德能生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历史对于"轻浮"之人之作风,基本上都是贬义的评价,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