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说中的美女,艳色绝世,剑术无双,竟然真实存在过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究竟谁的武功最高,一千个读者眼中,可能有一千个排名。

总体而言,“金庸武侠宇宙”里,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朝代越早则武功越强。所以说,纵观五花八门的排名,春秋时期的越女剑阿青,总是能名列前茅。

她的剑术天下无敌,“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士也阻挡不了阿青。”她甚至没有用心传剑,八十名越国剑士,“将一丝一忽勉强捉摸到的剑法影子传授给了旁人,单是这一丝一忽的神剑影子,越国吴士的剑法便已无敌于天下。”

毫无疑问,经由金大侠演绎,越女已然成为神话般的人物。

因为她足够神,所以“越女”一定也是小说家臆造出来的人物。

果真如此么?

史实

据金庸等人的描述,越女出现在吴越争霸的关键时期。众所周知,彼时的中国还出现过,另外一个更加著名的美女,西施。

笔者首先抛出两个问题:西施是否是真的,越女是否是假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早已讨论过西施,得出的结论是,她未必是真实存在的,极有可能是“小说家言”。

武侠小说家、古代诗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越女”,坦率地说,她竟然真实存在过。

西施从未被正史所记载,“越女”则不同,被正史严肃地记录过。

这本正史名曰《左传》,堪称儒家最经典的典籍之一。《史记》中的很多记录,甚至直接收录了此书的观点。可以这样说,《左传》若不够“正”,世上恐怕就没有正史了。

《左传》是先秦散文中的“叙事之最”,但有一说一,今天的读者看,还是会感觉简略到过分。

言及“越女”,《左传》是如此记载的:

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后还。

诸位想必看不懂这句话,古人珍惜笔墨,行文以简洁为要,但里面的故事却一点都不单薄。

公元前489年,我们的历史处于春秋时期,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乱世,中原被很多诸侯瓜分,他们之间的战争,可谓一触即发。

这一年,吴国大举进攻陈国,彼时的吴王夫差锐不可当,区区陈国就像囊中之物。

明知自己必败,楚国国君楚昭王,依旧选择帮助陈国。

还在军中时,昭王就得了重病,他看到空中赤云如鸟,围绕太阳而飞,于是命太史卜算,太史告诉他,昭王命不久矣。

楚昭王让手下叫来三个儿子,即子西、子期以及子闾,欲传位给他们三个之一。

弟兄几个均不愿接受,哥哥们最终推举最小的弟弟子闾为国君,子闾整整推让了五次,才勉为其难答应为王。

子闾就是后来的楚惠王,而他的母亲,就是《左传》所说的“越女”。

春秋是一个乱世,君王则是乱世中最危险的职业。时间又过了10年,楚国发生叛乱,大臣甚至劫持了楚惠王,妄图扩大叛乱。

有逆臣自然也有忠臣,惠王的随从偷偷背着他,躲进惠王母亲“越女”的后宫。在之后,惠王屡经辗转,杀死叛臣,终于复国。

楚惠王之所以能恢复国君之位,毫无疑问,他的父母在其中居功至伟。

孔子曾评价惠王之父昭王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

孔子认为,楚昭王明知不可,犹然帮助别人,他“知大道”,所以他的儿子自然能收获好运,且“不宜失国”。

有一说一,楚惠王继位时,其父亲身死异国,孔子这是从“好人有好报”的角度评说,他却唯独不提惠王母亲“越女”实打实的功劳,这多少有些不合适。

演变

因为《左传》用词颇简,后世的文人,热衷于为其注解。

对于《左传》中“逆越女之子章”一句,不同的学者,也做过不同的解读。

诗圣杜甫的祖先杜预,曾经如此注解:“越女,昭王妾;章,惠王。”

杜预寥寥几字的注解,即告诉了后世读者,前面一小节里,笔者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故事。

近代语言学家杨伯峻,同样注解了这句话,他的解释是:“越女,越王勾践之女,即十六年《传》之昭夫人。”

杨先生所说的《传》,可想而知就是《左传》,他的观点比之于杜预,则更进一步,即“越女”首先是楚昭王的妻子,其次,她还是勾践的女儿。

昭夫人是史上第一位,具有身份的“越女”,自她之后,“越女”常常用来泛指,出自越地的美女。

譬如,《史记》中作如是记载:“庄王左拥郑姬,右抱越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庄王左拥右抱着美女,享尽人间繁华富贵。

然而,后世的文人,肯定不会甘心,将“越女”单纯理解成,俗世中的美女,这样的设定既不够有趣,更不够精彩。

毕竟,吴王夫差先是间接害死“越女”的丈夫,其后逼得其父勾践卧薪尝胆。一个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都被夫差尽数羞辱、得罪。“越女”对夫差的恨意可想而知。

于是乎,后世的文人,为“越女”安排上各种各样的设定,且都与夫差有关。

最出名的“越女”,善使“越女剑”,这种设定的首创者,其实并非金庸,甚至可以追溯到东汉。汉朝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说道:

“剑使之家,斗战必胜者,得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遇,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

最早记录西施之名的《吴越春秋》,同样记载了越女的故事。她的剑术堪称无双,“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而越女的师傅号曰“袁公”,其实就是一只白猿。

成书于东汉的故事,深深影响到后来的文人,唐代诗人杜牧,曾有诗云:

天下无双将,关西第一雄。

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至于李太白的诗歌: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诗仙还有另外一首诗作,都是说“越女剑”之举世无双: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想象

既然提到唐诗,则不得不说当时的诗人,对于“越女”的解读。

据不完全统计,《全唐诗》诗歌体量近五万首,含“越女”一词的诗歌,则有34首。

在三十余首诗歌中,诗人们继续津津有味地解读、构建他们心目中的“越女”。

譬如,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施即“越女”,“越女”即西施。

宋之问的《浣纱篇》中有如下几句:

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

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大部分诗人,终究没有如此执拗,他们只是将“越女”解读为,来自越地的美丽女子,当然,可能远没有西施那么美丽。

杜甫的著名长诗《壮游》中如此写道: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至于这个美女的职业是什么,不同的诗人,则就有不同的想象了。

温和的孟浩然以为,和西施一样,越女的工作其实就是浣纱。他于是含情脉脉地写道: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越女来自于水边,除了能洗衣服,同样擅长采莲。王勃便记录了一场,夜间采莲归来,不经意的相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古代的女子,大概没有几人不擅长织布,越女同样精于此道,李贺洋洋洒洒写道:

平阳花坞,河阳花县。越妇支机,吴蚕作茧。

菱汀系带,荷塘倚扇。江南有情,塞北无恨。

怜香惜玉的诗人,还愿意将如此美丽的女子,纳入宫闱之中:

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

宫烬花声少,台荒麋迹多。

充作艺伎也未尝不可: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杜甫此诗,其诗名为《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中“越女”、“燕姬”的身份与工作,诸位可想而知。

除了从事这些“文雅”的工作,不那么怜香惜玉的诗人,还会让“越女”去砍柴,甚至是淘金。实事求是地说,现实中的“越女”,可能更辛苦,但想到她还是一个美女,如此的安排,未免稍显唐突。

不得不说,“越女”的形象,早已超脱于历史,她变成一种特定的文学意象,被后世之人所喜欢。藉由诗人的生花妙笔,她的身影,被放大到夺目的程度。

所以说,在越女面前,所谓的史实还重要么?

真的不重要。

参考资料:

1,杨杭:《“越女”考释及唐诗中的越女形象分析》

2,邓稳:《“越女”形象演变考论》

3,翁士勋:《<吴越春秋·越女>校释》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