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篆刻:清代的第一位开派宗师——程邃

前面我们已经将明代的五大篆刻流派说了个遍,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介绍清代的篆刻流派。任何一个流派都不可能脱离时代发展突然出现,所以我们要先复习明代的流派,温故而知新!

回顾明代五大流派

明代五大流派分别:三桥派,开派宗师是文彭;雪渔派,开派宗师是何震;泗水派,开派宗师是苏宣。以上这三位的宗师地位最初见于朱简的《印经》。

周亮工在《印人传》中对文彭之后的“猛利”和“和平”两路风格作了精到的论断,称汪关是“以和平参者汪尹子”实际上是承认了汪关的开派宗师地位。

秦爨公在《印旨》中称朱简是“以赵凡夫草篆为宗别立门户,自成一家。一种豪迈之气过人,不可磨灭。奇而不离平正,印章之一变也。” 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朱简的开派宗师地位。

明代五大流派之所以各称流派,最大的原因是这五大流派各有显著特征,如下图:

(五大流派的特征)

看,实际上每一个流派的开创,都有独到的创新。文彭是典型的传统文人,跟他父亲是一路人,他将篆刻从唐宋的工艺化特征恢复到秦汉的古朴雅正,这与儒家的中庸雅正相协调;何震靠治印自给,生活富足,一生春风得意,游走于边塞将军之间,凿印风格的简截猛利冲刀也异常协调;苏宣因仗义杀人而四处逃遁,性格相对内向、所以,他的印风就相对平和、内敛;到了朱简,因为要配合他以草篆入印的审美诉求(不切就没了古拙感),他开创了碎切徐进的刀法;汪关以冲削切合的刀法,也促进了他将工稳雅致发展到了极致。

程邃何以成了大师

由上可知,每一个流派的宗师,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创新,我们学篆刻,也应当记牢这些创新。那么,到了清代,第一位站出来创新的开派宗师是谁呢?

(程邃像)

是程邃,程邃(1605-1691)字穆倩,号垢道人、垢区、青溪等,歙县人(注意,这又是一位安徽籍大师),程邃青年时离家,以诗文、书画及篆刻奔走天下,这跟何震有点像,这是安徽人的特征。他明末在南京住了十多年,明亡之后移居扬州。他也是当世大儒陈继儒的学生,又与黄道周交厚,还是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大学者朱彝尊的好友,可见,除了书画名世,他还是真正的大学问家,大儒。

【注】清代1644年开国,所以,程邃只有后半生生活在清代,他的篆刻,多在后半生成就,所以,虽然他可能主观上并不想以清人自称(他长期以“垢道人”自号,表达的是“不事清”的志趣),但是,当我们归类篆刻流派时,还是将他归在了清代。

我们知道,清初的扬州,经历了十天的大屠杀(“扬州十日”),所以疮痍满目,民不聊生,好在,扬州很快就迎来了一位好的行政长官,这个长官在中国篆刻理论史上很有名,他就是周亮工,《印人传》的作者,顺治三年的淮扬海防兵备道参政,正管扬州。

(周亮工)

周亮工到扬州之后,立意恢复民生,因此“百计招徕,请以垣盐还商,俾失业者咸复其旧,诸商麟集,请削旧饷,行新盐,尽苏商困,课日以裕,国家元气赖焉”(周亮工《赖古堂集》附录,周在浚《行述》)。正是因为这种政策,扬州恢复了经济的繁荣,也由此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程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扬州的。

当时的篆刻界,尤其是扬州的篆刻界,大家还是沿着文彭、何震的路子在走,陈陈相因,渐渐已失去活力,程邃的到来,为篆刻带来了新的元素。

我们先看周亮工在《印人传》里是如何评价他的:

印章一道,初尚文、何,数见不鲜,为世厌弃,独王(世贞)、李(攀龙)而后,不得不变为竟陵也。黄山程穆倩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称之。(《印人传·书程穆倩印章前》)

然欲以一主臣而束天下聪明才智之士,尽俯首敛迹,不敢毫有异同,勿论势有不能,恐亦数见不鲜。故漳海黄子环、沈鹤生以《款识录》矫之,刘渔仲、程穆倩复合《款识录》大小篆为一,以离奇错落行之,欲以推倒一世,虽时为之欤,亦势有不得不然者。”(《印人传·书<黄济叔印谱>前》)

我们可以得到这些信息:1、程邃并不是职业印人,他主要是诗人书画家;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他的绘画作品,如图:

(程邃的扇面画)

2、当时的印坛,文、何影响甚巨,能跳出他们的影响并不容易,会不被人接受,会受排斥。

3、程邃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一种印风发展到极致,就意味着旧的流派的衰微,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流派的诞生。

程邃不是职业印人,所以他能够不受世俗的影响,别开新面;程邃有非常高的文化修养,所以才有可能大小篆通识并融会贯通,并将之用于制印。

程邃的作品

还是来看看程邃的作品吧,因为作品最说明问题。

(黄道周印、徐旭龄印)

我们看,这是两方汉白文印式的回文印,程邃没有走向何震奔逸猛利,而是完全依照汉法,因此作品沉着端凝,淳朴厚重。2016年西泠秋拍也上了一方程邃的白文印作品郑簠之印,如图:

(2016年西泠秋拍程邃作品:郑簠之印)

如果将石料换成金属,这实际上就是一方标准的汉印。程邃的白文印,追求的正是汉印的浑朴、大方,简单、雅正,又比如:

(一身诗酒债千里水云情)

这是一方多字印,仍然是汉印的风格,古朴,醇厚,简直就是汉(新)白文多字印的翻版。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探索,如这一方:

(蟫薻阁)

印文是“蟫薻阁”,按理说,这方印的复合元素不少,右部的“蟫”用的是鼎彝大篆,随形取势,左部的“薻阁”两字用缪篆,方正取势。把这两种体势用于同一方印并不容易调和,为了使印面安稳,他给印面加了汉以前(包括战国古玺及秦印)白文玺印特有的边框。这种做法,是程邃的创举。

以上是白文印,下面看看朱文印:

(程邃的三方朱文印)

第1方,床上书连屋壑前树拂云;第2方,穆倩;第3方,少壮三好音律书酒。这三方朱文印,全部以商周金文款识入印,这其实也是创举,后世到了晚清,我们说赵之谦是“印外求印”的开创者,现在看来,其实应当从程邃就开始了这种探索。只是在程邃这里,还没有见过诸多的古玺印出土物,在思想上还略受汉印模铸力的限制。

尽管如此,至少在朱文印方面,程邃探索出了元朱、汉朱之外的另一类朱文印印式。

我们再看刀法,程邃的朱文印,不仅以《款识录》大小篆入印,他还吸收了朱简碎刀短切的刀法,施刀轻重、刚柔、利钝、速缓交相辉映,由此达成了作品的苍浑古拙意韵。

(18年西泠秋拍程邃作品:保和殿大学士之章)

他的这种探索,由于面貌古拙,作品富有远古气息,因此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由此渐成风格,蔚然成风,渐成流派,这个流派就是后来最为庞大的篆刻流派——徽派(也称皖派)。

徽派是构成最为复杂的流派,很难用短文介绍清楚,下面我们只简单说说徽派的南北宗,因为这跟程邃密切相关。

徽派的南北宗

我们开始接触程邃,意味着我们开始接触清代篆刻两大宗派中的徽宗,徽宗的构成相对复杂,依照张郁明先生在《论徽宗及其艺术风格之嬗变》之中的论述,徽宗应当至少包括如下图所示的这些流派印人:

(徽宗所包含的印人流派)

与徽宗相对应的是以后我们会说到的浙宗。一般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用刀方法上的不同,徽宗印人一般用冲刀完成镌刻,而浙宗印人一般用切刀完成镌刻,但这并不到底,还有问题,因为两个宗派在刀法上的区别并不绝对,程邃、徐三庚等虽属徽宗,但也大量使用切刀,后面浙派的钱松实际上也大量使用冲刀。显然,用刀法区别徽、浙,显然并不精确。

那么,只好按地域理解,这个“徽”,一般理解为安徽籍,最早的“籍”,本是指祖先居住或出生的地方,后衍生出祖籍、户籍、入籍、寄籍、占籍等多种概念,跟安徽有关的印人,大多都归入徽宗。

那么,前面我们说的明代何震、苏宣也是跟“徽”有关的印人,他们也应纳入徽宗范畴。那么何、苏与程邃又如何分呢?分南北!后来的浙派大家黄易曾经这样总结:

“画家有南北宗,印章亦然。文何南宗也。穆倩北宗也。文何之法,易见姿态,故学者多。穆倩融合六书,用意深妙而学者寥寥,曲高和寡。信哉。”

也就是说,上图所说的徽派,实际上指的是北宗的徽派,是程邃的徽派;前面的何震、苏宣,虽也是徽派,实际是南派的徽宗。相对说,何震的南宗徽派,易学易上手。程邃的北宗徽派,“学似易而实难”。

程邃的徽派,远非一个冲刀那么简单,它还包括了太多的文学、考古学、文字学内涵,真要学好,实在并非易事。

(0)

相关推荐

  • 练习篆刻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朱文印。汉印绝大...

    练习篆刻 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朱文印. 汉印绝大多数是白文印. 封泥印是朱文,但基本都是白文印在封泥上印痕. 真正的汉朱文印很少,与封泥印的风格不同. 篆刻时可以用不同刀法,但主要在于线条和边框的处理.

  • 连载 | 明代五大流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下)

    明代五大流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下) 韩天衡 苏宣,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又号朗公,大鄣(今安徽歙县)人.生于1553年,1626年尚健在.苏宣好任侠,弱冠遭不平,仗义杀人,逃遁于淮.海间,事平后悉 ...

  • 零基础学篆刻:文人篆刻的第一个变化点——苏宣

    关于苏宣究竟是文彭的弟子,还是何震的弟子,篆刻史上有两种说法:其一,苏宣先是何震的弟子,后来何震带着苏宣去拜见师爷文彭,结果文彭一见,喜欢不已,于是高其品,录为弟子,这样苏宣又成了何震的师弟:其二,苏 ...

  • 零基础学篆刻:技法(1)——字法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集中说说技法部分,既要谈技法,我们可以先对篆刻技法有一个大的概览,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查验学习进度.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如下图: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 我们看,有八大部分 ...

  • 《我的九寨》舞蹈慢动作|零基础学跳藏族舞第一课|详细动作分解

    《我的九寨》舞蹈慢动作|零基础学跳藏族舞第一课|详细动作分解

  • 零基础学篆刻:吴昌硕的70年篆刻生涯

    从吴昌硕14岁以后,他一辈子都在刻印. 他自己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这也是我们能拿吴昌硕印谱当字典用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出版的 ...

  • 零基础学篆刻:刀法

    所谓篆刻,自然必须是有篆有刻,我们前面所讲的字法.篆法.章法,多属于"篆"的部分,今天我们来谈谈"刻"的部分.因为是"刻",必然涉及刻刀,刻 ...

  • 零基础学篆刻:拓边款

    上一篇讲了,印面内容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了原印之外,还需要钤盖出来:与之类似,边款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原印之外,还需要传拓出来.本文专讲拓边款.也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专业印谱字口清晰) 注 ...

  • 零基础学篆刻:吴让之的价值

    1863年,夏日的一天,因为太平天国战事而躲到泰州避难的篆刻大师吴让之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后世称为"晓印莫如我"的晚清"印痴"魏锡曾. 魏 ...

  • 零基础学篆刻:“不可有二”的齐白石

    网上流行一句很精彩的话: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晚清的篆刻大师学印都有"童子功",看看晚清四大家: ("晚清四大家"开始学印的年龄) 吴 ...

  • 零基础学篆刻:黄牧甫和他的篆刻

    这一节说说黄牧甫和他的篆刻.清代的篆刻史是以流派来传承的,因此,要说黄牧甫的篆刻,有必要向上找找根源: 黄牧甫篆刻的源头 清代的篆刻,有两位大宗师级的人物,分别是丁敬和邓石如. 丁敬开创了浙派,丁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