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该不该入煎剂?

写在前面

因部分雷丸浸出物不合格,故想对雷丸做一个研究。发现该不合格的雷丸个头较之前合格的雷丸大,表面花纹也有多种,部分断面有些发黄。

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的雷丸浸出物不够,但我更好奇的是,雷丸不易入煎剂,为何还要测浸出物。对部分含有雷丸的中成药做了分析。

发现标准工艺上对雷丸有炒和煮提的操作,这样一来,杀虫蛋白酶很容易失活,文献中也有与此相关的研究,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药典上的雷丸

【基源】本品为白磨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 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2.0%。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雷丸素以牛血清白蛋白计,不得少于0.60%。

【炮制】洗净,晒干,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温烘烤。

【性味与归经】微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杀虫消积。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与用量】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服,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肥儿疳积颗粒标准

【处方】使君子(炒去壳):50g  莲子:50g  芡实:50g  牵牛子(炒):50g  茯苓:50g  苍术(炒):25g  鸡内金(炒):25g  乌梅(炒):50g  车前子:25g  薏苡仁(炒):50g  苦楝皮:25g  槟榔(炒):50g  白芍(酒炙):50  抚荑:25g  蓼实子:40g  山药(炒):50g  麦芽:50g  蓝花参:50g  雷丸(炒):50g  甘草:40g  白术:25g  百部:25g    

【制法】

以上二十二味,车前子、牵牛子27.5g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加入2倍量的乙醇,搅拌,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

其余使君子等二十味及剩余的牵牛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回收乙醇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1.30~1.33的稠膏,加入淀粉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905g,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鉴别】 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吲哚醌试液3~5滴,置水浴上加热,颜色由橙黄逐渐变为橙红色;蒸干后为污绿色。

【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10g,一日2次。

【起草单位】云南省药品检验所

雷丸不宜入煎剂

雷丸功效是杀虫消积,主要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雷丸作为驱虫药一般不入煎剂,宜入丸、散。用以驱杀绦虫则用冷开水调,饭后服粉剂效果佳。

而有些基层医师根据传统的用法,在处方中加雷丸入汤剂煎服用于杀虫。

根据雷丸的有效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为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的有效成分。

其驱绦虫的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而致虫节破坏所致。

这种蛋白酶加热至60℃左右时即可破坏。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

煎剂在煮沸时温度明显高于60℃,根据这一特性,可以看出雷丸在入煎剂煮沸时无效。

因为胃液是酸性,肠液是弱碱性(pH8),故其在肠中的作用最佳,也能在肠中吸收起到最好的驱虫效果。

雷丸治怪病

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传说:洛阳有个士人患了一种怪病,他每当说话的时候,腹中就有声音回应。

他向名医张文仲求治。可张文仲从未遇到过这种怪病,一时无法医治。第二天,他叫患者逐页朗读《本草》,患者腹中的回音,也照样回应不止。

然而当读到某一味药时,回应声竟没有了。张文仲就断定此药可治怪症,就让患者速服此药,终于治好了怪症。

宋代范正敏的《遯斋闲览》,对这一传说作了补充叙说:“杨勔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

有道士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服数粒而愈。”

范正敏还说自己在福建长汀,曾经亲眼见到一位这种怪病的患者,是个乞丐。

乞丐当时正在利用体内的应声虫进行表演,围观的人很多,乞丐因而获得了不少的收入。

范正敏想医好乞丐的病,就劝乞丐服雷丸,可是乞丐却不愿医治,因为他要凭借这种表演谋生。

这一则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突出地赞扬了雷丸杀虫药效的神奇。

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中说:“雷丸: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专消积杀虫,杀虫之外,无他长,能令人阴痿。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大小如粟,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厚朴、芫花为使,恶葛根。”

《药性赋增注》中说:“雷丸是寄生在病竹根上的一种菌核。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二经。功能杀虫消积。主治小儿疳积、腹痛并驱绦虫、钩虫和蛔虫。用量及用法:一钱至三钱。生用研吞,入煎剂效果较差。禁忌:无虫积的不用。”

雷丸炮制

《中国药典》记载志本药炮制应洗净、晒干、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温烘烤,不宜入煎剂。

《重修改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提到:“入药炮药,水浸软,去皮切,焙干为末”。

《本草从新》:“雷丸一制,则无用矣。”与以上炮制方法截然不同,而与现代观点趋与一致。

雷丸中主要为雷丸酵素,约含3%,为一种活性蛋白质,为其驱虫的有效成分。

雷丸酵素加热后,或在酸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如在60℃加热半小时后,一大部分消失,1小时后,全部消失。

因为加热使蛋白分解,酶失去活性而破坏,在酸性溶液中失效。所以,雷丸炮制时,不可用蒸、煮法,更禁用醋煮。

在服用方法上,煎服,几乎无驱虫作用。研粉冲服,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在历代本草中,雷丸的炮制多采用蒸煮法,显然大大破坏了其杀虫的疗效,但除雷丸酵素外。

雷丸尚含有大量醇浸出物(2%)和醚浸出物(0.6%),这些成分是否还具有杀虫作用,亦或其它作用?

历代本草中尚提到“甘草汤浸一宿,尤杀毒”之语,那么,其寒性成分如何,作用于何处,亦是值得探讨。

结尾

从雷丸的现代研究角度说,肥儿中对于雷丸的处理不妥。但雷丸中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其他成分。

且肥儿疳积颗粒中还有许多药如使君子,苦楝皮,牵牛子,槟榔,抚夷等均有杀虫作用,也不用完全依赖雷丸杀虫。

但雷丸是原料里面价格最贵的,煮提使用,是否会造成浪费?

如果方子中少了雷丸,效果是否会受影响?

是否在方剂中,雷丸只需要提供其“浸出物”的一部分即可?而不用提供杀虫蛋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