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谅后裔字派于外接情况
陈友谅:明末江西泰和人,系义门果石庄始祖陈思洪之二十二世孙,上自陈胡公为107世孙,陈友谅与四弟陈友谒于明末万历十年一同响应朝廷奉旨移民,由太和县大桥乡永乐村陈家湾迁徙贵州黑洋大箐牧垦定居,住贵筑谷池里五甲,在贵州传播汉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商品、改变贵州新天地,其繁衍垂直世系于后:
义门果石庄分庄始祖陈思洪下传——实——满——仁吉——仕通——世奇——宗显——邦治——忠彦——德昭——朝威——日华——叔翔——仁远——子宜——绍祖——云翔——茂叔——仕先——献胜——伯倍——友谅。
伯倍公娶柯氏,生子友言,友训,再娶刘氏,生子友谅、友谒、友话,共生五子,友谅排行占三(引自江西老总谱《伯宣公宗谱》卷二)。
陈友谅在江西娶张氏:生三子,长思周、次思义、三思源,入黔后生五子,即思才、思龙、思凤、思先、思玉,共生八子。思周后裔繁衍于清镇、大方等地,思义官迁云南昆明,思源官迁四川乐山府(后人复迁贵州),思先后裔居大方响水一带、思玉改柯姓未归宗。陈友谅、张氏殁葬贵筑县谷池里五甲,小地名羊子窝
明天启二年(1622 年),奢崇明、安邦彦起义,朝廷军队在贵竹集结 会战及修整,由于大军压境给百姓带来及大伤害和生产生活上的不便, 为了躲避战乱,文字辈便在崇祯元年(1628 年)迁居 清镇沙鹅谷下里大红岩羊场大小寨一带居住。此后,文,世,朝,兴四代人便在羊场大小寨一带生息繁衍。
康熙年间,谷下里羊场大小寨及周边人口已达高峰,人多地 少,加之朝廷各种税收繁重,人们便开始寻找适合生存的地方迁居, 于是各姓人口便开始纷纷外迁……
为使外迁后字派不乱,康熙47年(1708 年)友谅系在齐伯房召开一次家族会议,将字派统一为:
思文世朝兴启登,
国政天安应青明,
纲常治维福远秀,
富贵发达久长勲。
康熙48年(1709 年)除友星留守外,便开始大规模外迁,兴崇到大方后将本只系字派修正为:
陈友思文世,朝庭兴先登
国政天安应,永运发得青
荣华定富贵,忠孝振乾坤
光祥春义秀,治维久常勲
家继复源本,百代佑鸿钧
其余支系照常使用1708年字派
居台湾资料记载,光绪25——27年,外迁支系开始修谱,在找不到上源的情况下求助了亶系,于是思周,思源,思义的部分后裔被分别接入了亶系友亮六子纬公支下,从此这部分宗亲的字派撤分为:
思文世朝兴启登,
先文世朝兴启登,
璋文世朝兴启登
管文世朝兴启登,
于是就有部分宗亲就成了陈亶子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