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中医讲堂85

​王四进经方讲座-85-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白术:麻黄加术汤;白术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脚肿如脱,腰间盘突出、滑膜炎

岐伯有道 2019-10-15

第八十五讲     讲于2013年12月15日

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活动不活动都是心下若有堵物,身无力和脉急数是外感造成的太阳证,眼发胀和口渴属阳明证,头晕和口干苦是少阳证,大便稀是太阴证。在医院检查说是心脏病,吃药两个多月也不见效,因为西医没有外感的思路。前一段时间她感冒打了两针没事了,实际是还没有好。去年老伴死了后着急生气,就造成了少阳经脉不通。

伤寒论上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这个方子有花粉针对的是口渴,干姜入脾针对的是大便稀。口渴、大便稀,又有少阳证要首先想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要是少阳与太阴合病,两胁不舒服等少阳的症状多,这种情况经常有。如果大便干就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是少阳和阳明合病。柴胡和黄芩走少阳,因为有口渴所以没有柴胡汤里面的半夏,半夏是利水的,燥性比较大。牡蛎可以潜阳,把往上冲的少阳火右降,还有桂枝和炙甘草。

因为有眼胀、眉间疼的阳明症状,我就又加了葛根。心下堵就是少阳克到胃土了,又加了白芍,配上桂枝和葛根就可以入阳明,这就成了葛根、桂枝、白芍、甘草的葛根汤了。加枳实配合白芍和柴胡成四逆散了,可以用来疏肝,吃了五副药脉就缓下来了。身上也有劲儿了,明显好多了,其实就是外感加气郁。中医看病不能有定见,先辨他的症状是内伤还是外感,把外感排除了再考虑内科杂病。

今天咱们接着讲白术,白术止渴是因为中焦有湿堵着,人身正常的津液生发不上去了,去掉湿正常的津液就开始流通。黄元御把每一味药在伤寒论里那个方子都列出来了,起的作用也有了,是考虑了张仲景用药思路的。所以叫长沙药解,是因为张仲景做过汉代的长沙太守。

理中汤,方在人参。用之以治痞满呕泄,盖与姜、甘、人参温补中气,转其升降之轴,自复清浊之位也。其性守而不走,故于补虚故固脱,独擅其长,而于疏通宣导,则未能焉。若脐动腹满诸证,非姜、桂、附子,不能胜任矣。凡去湿之品,每伤于燥。白术气味浓郁,汁浆淳厚,既养胃气,亦补脾气,最生津液,而止燥渴。仲景用之于桂枝、麻黄之内,汗去而津液不伤,至妙之法也。

白术里面含的油脂比较多,蔡长福老师治疗口渴的病人用理中汤倍白术,用到一百二十克。别的医生开的处方都是用人参加白虎汤,这一类的凉药加减吃了无效,蔡老用理中汤加大白术用量后就再也不渴了。白术能把人体细胞外面的水转移到细胞里面去,人就不渴了。中医说是健脾后,脾气把津液输送上去了。

金匮要略里的麻黄加术汤是麻黄汤加白术,能治疗寒湿困表。症状是湿家身烦疼、恶寒、发热、关节和肌肉疼,是因为湿气阻到关节和肌肉里面了。或者是没有烧,麻黄汤是治风寒症的,寒湿到一起了就得用白术了。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是麻黄汤,风寒在表当发汗,但是湿邪在人体里又不宜过汗。发汗只能把风寒去掉但去不掉湿气,因为风寒好去湿气不好去,加白术后不但去湿气,还使发汗缓慢而不太过。

表里同治,麻黄得术,发汗不至过汗,白术得麻黄,并行表里之寒湿。用药配伍的奥妙就在这里了,表上的湿从汗解,里湿从小便解。张仲景在风湿篇很多方子都用到白术,肚脐以下跳动就不要白术了,这就是欲作奔豚的症状了,就要在理中丸里加桂枝或肉桂了。呕吐、腹胀厉害也不要白术,因为白术的缺点就是有点壅滞,不太能行气。苍术就偏一点燥,可以行脾阳,白术偏一点润,用于补津祛湿。湿气太旺了用苍术,有湿气、下痢、津液补不上来就用白术。

白术散里的川椒能温肾水,把火收藏到肾水那里,肾火可以生脾土,血分药川芎能左升木气活血,温下焦。有了木气和土气,胎儿就长得比较好。这个方子是养胎的,不是治病的,妇女怀孕平常也可以吃。张仲景祛关节的湿邪用白术和苍术,祛里寒用附子,祛疼到处走的风用桂枝和防风,加上甘草就是为了慢慢的去,桂枝的用量最大,可以把药力带到关节上,桂枝芍药知母汤里这些药都有,治脚肿如脱,我常用它治疗腰间盘突出、滑膜炎。

盖湿淫之病,善伤津液。以土燥金清,则肺气降洒,而化雨露。其露气之氤氲而游溢者,浸润滑泽,是谓之津。津液渗灌,脏腑沾濡,是以不渴。湿则气滞津凝,淫生痰涎,脏腑失滋,每生燥渴。津液无多,而再经汗泄,湿愈而燥伤矣。加白术去湿而养津,此除湿发汗之金绳也。

这种病是淫湿而成燥,正常的水液不能运化积到一起,人体又吸收不了就成燥了。肺气如雾,能把津液布散下去,达到周身皮毛。走到脏腑里面就不渴了,走到经络里就润泽,不走就是有形之痰了。脏腑就得不到滋养了,本来津液已经亏少了,如果发汗或泄泻,就湿、燥得更厉害了,加上白术就能把矛盾的地方解开。

水火之交,其权在土。水化而为木火,由己土之左旋,火化而为金水,缘戊土之右转,土者,水火之中气也。中气旺则戊土蛰封,阴降而抱阳,九地之下,常煦然而如春,己土升发,阳升而含阴,九天之上,常凛然而如秋。中气衰则戊土逆升,失其封蛰之职,火飞而病上热,己土顺陷,乖其发达之政,水沉而病下寒,是以火热水寒之病,必缘土败。仲景治水,五苓、真武、附子、泽泻诸方,俱用白术,所以培土而制水也。禹平水土,非土则水不可平。治天下之水者,莫如神禹,治一身之水者,莫如仲景,圣圣心符,天人不殊也。

阳气潜到地下,地下就成春天了,阴气上到天上就成秋天了,最阳的时候有了一点阴气下来了。上热下寒一定是土败的原因,中气在中间不旋转了。治水应该少阴负扶阳,少阴是水量要小,扶阳是土量要大,这就是顺。脉上也是这样,阳明胃气壮大一些就能克制住水,少阴厉害了,阳明和太阴衰了就完了,燥土就不治寒水了。张仲景治水就治到家了,里水、外水都能治。

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 产于潜者佳。选坚白肥鲜者,泔浸,切片,盘盛,隔布,上下铺湿米,蒸至米烂,晒干用。加点砂仁、防风、桂枝和陈皮帮助白术疏通,防风偏燥左升,风能胜湿。右路不降就加半夏和生姜,化湿降浊,轻轻转一下就行了,看他是左边不升还是右边不降。黄元御确实把张仲景的心法研究透了,历史上只有他说过六经辨证源于六气。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六)

    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在写处方的时候,考虑得很周到,首先葛根,麻黄和桂枝,麻黄的质很轻,走表,如果单味麻黄是不会走到皮肤表面的,只吃一味麻黄是不会流汗的,所以要靠桂枝把它推到肌肉,最后才到皮肤表面,这样才会 ...

  • 经方:葛根汤(太阳温病)

    葛根汤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

  • 白发伤寒论|第五十三讲(263)

    第五十三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这条是少阳病的提纲,少阳病的提纲还可以啊.六大提纲里,少阳病这 ...

  • 王四进中医讲堂117

    代赭石,厚朴 岐伯有道 2019-11-17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王四进的经方博客 第一百一十七讲      讲于2014年6月15日 下工是用药物治病,上工 ...

  • 王四进中医讲堂114

    半夏,心下坚,心下痞,半夏泻心汤 岐伯有道 2019-11-13  作者:王四进的经方博客 第一百一十四讲   讲于2014年6月1日 生姜跟附子.干姜配伍可以解少阴的表,跟麻黄.桂枝配伍可以解太阳 ...

  • 王四进中医讲堂113

    先天,虚邪常带,青光眼,太阳证 岐伯有道 2019-11-12  作者:王四进的经方博客 第一百一十三讲   讲于2014年5月25日 小孩子在妈妈子宫里面就是属于先天,头在下腹在上.因为阳性亲上. ...

  • 王四进中医讲堂112

    ​王四进经方讲座-112-干姜,生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岐伯有道 2019-11-11  第一百一十二讲  讲于2014年5月25日 今天咱们讲中药生姜,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 ...

  • 王四进中医讲堂110

    ​王四进经方讲座-110-葛根汤,太阳伤寒 岐伯有道 2019-11-09  第一百一十讲   讲于2014年5月18日 太阳和阳明二阳合病,在医宗金鉴里面的歌诀是"二阳合病满喘发.一个得 ...

  • 王四进中医讲堂108

    温病派 岐伯有道 2019-11-07  第一百零八讲   讲于2014年5月11日 中医认为天地万物从阴阳里面分出了五行,天地本身有六气,这就是天地里面的神经结构和脉络,就是按照这样的五运六气运行 ...

  • 王四进中医讲堂106

    岐伯有道 2019-11-05  第一百零六讲  讲于2014年4月27日 一个发烧的五岁小男孩,非常瘦弱,症状是咳嗽,听着是有痰,但是咳不出来,无汗,舌苔白厚. 主诉心下肚子不适,手敲显肚胀.脉象 ...

  • 王四进中医讲堂99

    柴胡桂枝汤,太少两感,阳明太阴两感,真武汤,糖尿病 岐伯有道 2019-10-29  第九十九讲   讲于2014年3月23日 有一位六十五岁的老年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头晕三年了,伴随头痛.恶风.常 ...

  • 王四进中医讲堂97

    咽痛,不安腿综合征 岐伯有道 2019-10-27  第九十七讲   讲于2014年3月16日 有一个女孩嗓子疼得挺厉害,自己吃了一些药,没有效果,反而越来越严重.牙齿发紧就张不开嘴了.咽喉疼痛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