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连续倒塌分析—采用非线性动力方法

结构连续倒塌是指结构因突发事件或严重超载而造成局部结构破坏失效,继而引起与失效破坏构件相连的构件连续破坏,最终导致相对于初始局部破坏更大范围的倒塌破坏。结构产生局部构件失效后,破坏范围可能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发展,其中破坏沿竖向发展影响更为突出。当偶然因素导致局部结构破坏失效时,如果整体结构不能形成有效的多重荷载传递路径,破坏范围就可能沿水平或者竖直方向蔓延,最终导致结构发生大范围的倒塌甚至是整体倒塌【1】

一、规范规定

《建筑结构抗倒塌规设计规范》(CECS 392:2014)有如下规定【2】

1、建筑抗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概念设计、拉结构件法、拆除构件法和局部加强法(第4.1.5条);
2、拆除构件后的剩余结构可采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进行抗连续倒塌计算:线性静力方法、非线性静力方法和非线性动力方法(第4.4.4条);
3、采用非线性动力方法进行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计算时,剩余结构作用的动力荷载向量时程可按下列规定确定(第4.4.11条);

(1)作用点为剩余结构与被拆除构件上端的连接节点;

      (2)作用方向与原结构重力荷载产生的被拆除构件上端内力设计值向量的方向相反;

      (3)荷载向量时程可按下式确定:

图1 动力荷载向量时程

4、采用非线性动力方法进行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计算时,结构计算模型及结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第4.4.14条);

       (1) 采用三维计算模型;

       (2) 建立考虑材料非线性的构件力-变形关系骨架线;

       (3) 计入P-Δ效应;

       (4) 采用剩余结构的Rayleigh阻尼;

       (5) 时程分析的积分步长不宜大于0.005s。

5、房屋建筑采用非线性动力方法进行结构抗连续倒塌计算时,剩余结构水平构件的塑性转角满足下式规定时,应认为该建筑结构符合抗连续倒塌设计要求(第4.4.17条):

剩余结构水平构件的塑性转角限值

,对于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梁为0.04。

二、工程案例

现以一个高架车站的实际工程作为算例,采用非线性动力方法进行抗连续倒塌分析

1、结构概况: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地上1层;柱子为型钢混凝土矩形方管柱,柱截面为4400mmX4400mm,框架梁为箱梁,梁高3000mm,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厚600mm;选择边跨一颗框架柱拆除(箭头所指),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模型示意图

2、参数设置

首先,在被拆除框架柱上端的连接节点施加一个向上的初始集中荷载,荷载的数值等于结构重力荷载产生的柱轴力,使拆除柱子后的结构在初始分析时保持平衡状态。同时,按规范要求建立荷载向量时程函数,荷载作用方向与初始集中荷载方向相反,如图3所示。被拆除构件的失效时间,即动力荷载向量由0增至绝对值最大值的时间为0.1T1,T1为剩余结构的基本周期。

图3 动力时程函数图

在动力非线性参数设置对话框中,按规范要求选择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弹塑性和瑞利阻尼;激励方式选择任意激励,动力加载参数选择以力的方式加载荷载向量时程。至此,完成了全部参数的设置,点确定后SAUSAGE软件进行自动计算,如图4所示。

图4 任意激励分析参数图

3、计算结果

SAUSAGE软件计算得到的所有梁、柱构件转角数值如图5所示,构件转角最大值为0.0155;由于构件塑性转角小于构件转角,可知构件最大塑性转角小于0.04的规范限值。

图5 构件转角

被拆除构件上端的连接节点的竖向位移时程曲线如图6所示,最大值约为270mm。

图6 拆除柱子节点位移时程曲线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应力如图7-9所示,与拆除框架柱相连的梁的钢筋应力绝大部分小于380Mpa,仅与拆除框架柱相连框架梁端部很小区域(箭头所指)钢筋应力达到430Mpa,板钢筋应力最大值约为400Mpa,均小于钢筋屈服强度的1.25倍。

图7 框架梁钢筋应力云图

图8 楼板X向钢筋应力云图

图9 楼板X向钢筋应力云图

SAUSAGE软件内置了多种性能评价标准,可选择其中的《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性能评价标准,基于应变计算结果对构件性能进行评价并进行损坏程度分级。混凝土构件的性能评价如图10、图11所示;混凝土构件内的钢筋应变如图12-14所示。可以看出,拆除框架柱位置处梁、板纵筋已经屈服或接近屈服。

图10 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评价(显示楼板)

图11 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评价(不显示楼板)

图12 梁钢筋塑性应变

图13 板X向钢筋塑性应变

图14 板Y向钢筋塑性应变

三、结论

从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例分析可以看出:

1、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具有必要性,应引起结构工程师的充分重视;

2、拆除构件后剩余结构的水平构件塑性转角应满足《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3、通过非线性动力分析,可以较准确的得到梁纵向钢筋应力和应变,为增强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提供量化依据;

4、通过SAUSAGE软件的简单几步操作,即可丰富呈现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CECS 392: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