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江河万古流——重读李世中在南海培训会上的讲话摘录

不废江河万古流

——重读李世中在南海培训会上的讲话

渐新堂

新冠病毒,重新调整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确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然而,不少的常识诸如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不聚集等却又告诉我们不必惊慌失措!

教育,更是如此!

曾几何时,我们曾经担忧21世纪喝什么;未来已来,人类的存在价值何在;人工智能,机脑植入,还需要老老实实进行基础性学习吗;当写汉字难以方正、初三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会背九九表时,我们还费力去忽略各学段教育的任务侧重,小学初中高中都提前将基础教育弄成职前教育甚至跨职业教育,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给社会给孩子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了吗?

中国当代教育还需要基础教育的存在吗?

近三四十年来,我们的急迫好心,屡屡忘记常识,去寻求一些似乎很前卫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也仅仅是搞出了一条教育新闻而已。

小的诸如延迟1小时上学以保障孩子有足够的睡眠;全国逐渐统一实行五四制义务教育;高中会考以替代招干招工参军的文化考试;国家示范性高中必须每年级20个班规模才有利于开设选修课也才得以报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后要开设艺术课、科学课、社会课;高中一律实行选修多于必修的学分制……

一些闭门造车造出的理想,一到实践之中就被嘲笑,就渐渐被遗弃。

改字换词造新闻,万古江河静静观。

有感于此,重新贴出17年前李世中先生在教材培训会议上的发言,供微友们阅读参考。

附  李世中先生在南海培训会上的讲话(摘录)

南海是康有为的故乡,公车上书。

农业时代,靠学一点父辈的东西,去过祖辈曾经过过的美好生活。

工业时代,追求效率。

信息时代,除知识能力外,还得有智慧……

地球的生命已经46亿年,有生命的历史才5亿年,人类的历史就更短。如果地球的存在生命为24小时,快到午夜了人才出现(最后几秒钟)。人对自然就经历了恐惧、敬畏、征服,到现在才意识到的共处阶段。

人从动物进化而来,靠合作才有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发展了中枢神经,才给人带来了安全感。当人的欲望过大,则用法律和道德来约束人类。

课文前的提示性文字,解读文字生动、活泼、简明,和以前追求高大全的模式大不一样。

练习,第一题一般是整体感知,第二三题,是文笔精华,这是教材的两大特点。

诗歌教学,过去学生对故事类感兴趣,对抒情类的不感兴趣,这是误区。

斯德歌尔:人类是诗意地栖息在地球。要激发学生的诗情诗心,才能入诗。

写诗读诗都需要自作多情。

不同时代的人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首先要从文本信息出发进行鉴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鉴赏围绕文本进行,不能太离谱。所有闪光的都是金子,金子也未必都闪光。

《华南虎》体现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情感美,理性美。

综合性学习  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丘吉尔获得诺贝尔奖。这说明越到专业的高级阶段,越有跨学科性。

现在是纯经验性,而不是纯知识性,文学阅读要有人生经验参与其中,不是优等生的专利。

我们的课改学习的是北欧芬兰的模式。芬兰属于海盗文化,500万人,33万平方公里,高福利社会,既玩得起,又非常吸引人。

中国则玩不起,只有跑。

古典教育也是综合性的:观天文以察时象。

网络文化的出现,学生还是认为不好,搞活动好。

探索人类的奥秘。如果恐龙不灭绝以让出空间,哺乳类动物象老鼠一样白天不敢出来。

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职业。

古代所有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等都可以坐在一起谈,现代,则不太可能,这是专业化教育的结果。赵元任在英国学物理、教哲学,能够作曲,是著名的语言学家。

七下不按文体组织单元,更加有利于对内容的阅读理解。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课文解读。这是一个守常问题,守常,就是守正求新。

语文,不应是以质量求质量,而应该以数量求质量。

鲁迅的文章,风筝,是心灵的忏悔录。三味书屋,是心灵里一朵珍藏的朝花。

现在的作文,没有生活,更没有思考生活,只有自然主义的描写,家里的一点隐私,也被孩子给抖落出来了。

导语,就是点穴,点穴要正。

教学首先是科学(准确),其次才是艺术。

最后一课,人有不愿意学习的天性。第一人称来写,切入角度就非常好。通过教育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不想学习——想学习而学不成:心灵的忏悔。

小说面面观: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                    ——故事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了。       ——情节

多思,必须融进读者的智慧才读得懂。

金庸琼瑶的共病——无情节。

邓稼先,站在民族的高度来写的,颇有感伤的成分,“中共理想的党员”。这是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不同于徐迟作家写《歌德巴亥猜想》。

荒岛余生,流浪汉小说,这是西班牙传统,只有流动才有小说情节故事。题材很有特点。独白:朴素、深厚、自然。笛福,把浪漫的故事叙述得很朴素,好象真的一样。

由文明通向蛮荒,独立面对大自然。揭示人类个体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极崇高而悲壮。

这里有西方文化背景。第一段,就是海洋文化,开放文化,环绕地中海,后来的海盗文化。孤立无援,——西方宗教文化,要找出却找不出任何事情都得找出的感谢的理由。西方一切事物都要归功于上帝。上帝随时随地总在用眼睛注视着人类的一言一行。里根的演讲就体现了这一文化现象。

马,布封是博物学家,不同于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了属、种、目等现代分类学。上帝创造了万物,林奈进行了分类。两人均生于1707年,布封是法国贵族,写了36卷动植物的书。把法国的、自己喜欢的放在前面,后任皇家有关机构的园长,其科普文章均有人文主义色彩。

人文主义:反宗教、反愚昧、反落后。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来的。

不好的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登上地球之颠,斑羚飞度(虚构的故事,不符合力学原理,奇偶数也不对)。

文言文  20世纪前的教育,看有没有受教育,就看有没有经典语言的能力。21世纪科学教育兴起,就砍去了古语言的学习。18世纪西方宫廷生活需要雅语言。现代社会对语感的麻木,除辞典外,就不敢问津古语言了。

语言学习与吃药一样,需要一定的维持量,少了起不了作用,多了也没有时间。

学习的难处在于与现代汉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李煜40年的经历,7个兄长均不能过上等生活,自己不想过下等生活,又无治国之才,被迫上位当皇帝,又被宋徽宗虏去,心事不一般。

阅读  整体的解释有赖于局部的把握。

单音节词,固定搭配的少,可以颠倒使用的多。如:粮食——食粮  介绍——绍介  南海——海南  古今比较,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木兰词悲壮与崇高,无可奈何的出征,女子做官的逃避,反映了女儿是水做的,至柔至刚。写法上,以叙事代抒情,有时又以抒情代叙事。

欢愉之词难工,悲悯之词易好。

引用古诗词,可以淡淡点一下:李白不想当御用文人,只能当御用文人,最终当御用文人不得。24——40岁。

人类社会五千年的文明,靠发现式学习,是只会倒退的。学校教育是强制性的行为,必须把一个个自然的人教育变成社会的人。只能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伴之以发现式学习。

学校教育是一个工程,从本质上说带有工科性质,工科就得讲过程方法,讲产品,讲产出,讲效益。

2003年3月3日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