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之谜--包青天断割牛舌案之谜

包拯立朝峭直刚毅,为官刚正不阿,似乎一生为民审冤,办了许多大案要案,被誉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大清官。但其有史可查的审案断案的故事极少,这个割牛舌案恐怕是其正史记载中惟一的断案文字,而就是这惟一的断案文字,也存在真伪的复杂问题。其中的蹊跷,真有点让人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宋史·包拯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案子:包公在知扬州天长县的任上,一天,有个农民哭丧着脸到县衙来告状,说是有人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缉拿凶手,绳之以法。这种小案,一般官员往往是不屑一顾的,更何况此案很难查出凶手,因为割牛舌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要查清可能非常麻烦。此案凶手也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可图,无非是原告的仇家采用报复性手段,欲其倒霉罢了。所以包公考虑了一下,对原告说:“还是回家把牛杀了,然后卖牛肉赚回几个钱吧。”因为牛被割了舌头,吃食困难,估计也活不长了,不如杀了卖肉。农民以为包公不肯受理此案,也只有照此办了。

而当时宋朝法令有“禁杀耕牛”一条,所以很快有人来县衙控告该农民私杀耕牛。包公升堂,猛然喝问道:“大胆歹徒,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来告人家私杀耕牛!”那人一听,十分惊恐,以为事泄,只好一五一十地招供了。包公就是这样采用心理分析方法,把握作案人的下一步行为方式,不用任何侦察手段,就把疑案给轻松告破了。

无独有偶,《宋史·穆衍传》中也记载了一个基本相同的案子。是说穆衍在任华池县令时,也审断了一桩牛舌案,内容几乎与包公所断之案如出一辙,且审理过程与采用方法、断案结果也都一模一样。这就使人不得不产生怀疑:有这样巧的事吗?两案都见于《宋史》,会不会其中一案是抄袭另一案呢?那么哪个是原创者,哪个是抄袭者呢?

有人推断,包公断案的故事不胜枚举,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基本都不是历史事实,而是后人杜撰的戏曲、文艺作品。查遍宋代所有可靠史料,真正属于断案的故事,且被记入正史的只此一个。既然包公断案的故事都是人们为了神化包公而杜撰的,那么,,这个审牛舌案的故事,会不会也是为了神化包公而抄来的呢?反之,如果说是《穆衍传》抄袭的话,就缺乏明确的动机,穆衍至哲宗时,累官以直秘阁为陕西转运使,后加直龙图阁、知庆州,谈不上有什么大政绩、大名声,其历史地位与包拯根本无法相比,后人应该不会为他去抄袭添彩。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包拯年长穆衍三十四岁,后者就算大器早成,少年及第进士,而任华池县令,这时包拯恐怕至少也已是监察御史了,多年前的神断牛舌案早已传为民间美谈,穆衍很有可能效仿包公断案。据包拯门人张田所编《包拯集》中附录的《国史本传》,其中也早已有此案的记载,可见元朝所修《宋史·包拯传》必有所本。此外天长县在今安徽,而华池县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两地相隔遥远。将一事二载或二事混为一谈的可能性都较小。两事虽然大同,却也存在小异,如包公是嘱原告农民“杀而鬻之”,而穆衍却只“命杀之”。据此,包公审牛舌案是可信的。

如果说两案都是历史事实,只是相隔在两地,相差了二三十年。那么说后案中罪犯是模仿作案,而穆衍想模仿包公的破案方法,再次侥幸巧断此案,这都还说得过去。而最后罪犯模仿众人皆知的故事去县衙告发,实为自行投案,使得穆衍有机会再演一遍包公的角色,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世界上真有如此愚蠢的罪犯吗?

总之,两案毕竟过于惊人地相似,历史会这样重新演绎吗?牛舌案在北宋是发生了一起还是两起?如果只有一起,那么谁是真正的断案者呢?又是谁在故意抄袭呢?

(0)

相关推荐

  • (宋史连载120)包青天智断牛舌案。

    瓦 舍 聊 宋 第二卷  文治 第十二章 庆历新政(一) 包拯 包拯,字希仁,咸平二年(999)出生,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宋朝的名臣数不胜数,如果要讨论一下哪位老兄的民间知名度最高,恐怕非包拯 ...

  • 七绝 《题水彩画“包河”》

    包河两岸绿葱茏, 自古人钦孝肃公. 垂誉廉泉如镜面, 如今依旧辨奸忠. 注:包拯(999-1062),字希仁,合肥人,曾任宋朝开封府尹.御史中丞.龙图阁直学士,其天姿峭直(欧阳修语).最名公直(司马光 ...

  •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卖掉,小偷自然会来自首

    包拯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神探,但其实我们现在所知的关于包公探案的事迹基本都是出自民间的小说故事,在官修<宋史·包拯传>中,只记载了一件名为"牛舌案"与包公有关的探案故 ...

  • 牛年说牛案

    保护耕牛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百姓的饭碗.这也许是给我们牛年留下的几分思考. 又是一个牛年到了,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大家都知道牛是忠厚老实.埋头苦干的象征,牛作为生产力工具,在 ...

  • 包拯掷砚起砚洲

    漫步砚洲岛,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典故,那就是包拯掷砚(包公掷砚)的故事. 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任端州知府,虽然只有三年,但是,政绩彪炳,两袖清风,深受人民爱戴. 相传包拯离任时那天,当船行至西 ...

  • 大宋王朝之谜--辛弃疾诱杀赖文政之谜

    这个故事说,南宋茶贩起义首领赖文政居然能用替身来避祸,最终逃脱官军的镇压.八百多年前的古人,且是一个茶贩,竟会采用如此诡秘的手段护身,不知是真是假. 宋代随着种茶.制茶经济的发展,饮茶文化成为人们日常 ...

  • 大宋王朝之谜--方腊身份及相关事迹之谜

    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东南地区一次颇有规模的农民起义,数十万之众,坚持了半年多时间,然而它的余波一直延续了二十余年.由于史籍记载的歧义,有关起义首领方腊的一些事迹,至今没有完全搞清. 北宋徽宗时期,蔡京. ...

  • 大宋王朝之谜--“均贫富”口号真伪之谜

    1949年之后,史学界对农民起义的研究不断升温,不少论著在评述宋初王小波.李顺起义时,对其提出的"均贫富"口号给予极大的关注,往往将其作为中国农民起义史的一个里程碑来加以肯定和宣扬 ...

  • 大宋王朝之谜--中国最早的火箭弹之谜

    宋代在军事上开始采用火药兵器,且在一些重大战役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功效.但这些火药兵器的构造与性能,往往在史籍记载中含糊其辞,令人不得要领,须颇费心思去猜测.这里所谓的"霹雳炮"就是 ...

  • 大宋王朝之谜--宋代“不举子”风俗之谜

    "不举子"即生子不育现象,古代社会一般发生在极少数极端贫困的家庭之中,或发生在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的民不聊生时期.而宋代却演变成一种社会风俗,并盛行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经济比较发达的 ...

  • 大宋王朝之谜--传世哥窑瓷器窑址之谜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其传世的数十件作品可说价值连城,为北京.上海.台湾的博物馆所收藏,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可说是辉煌过一时.然而,其产地在哪里,如今却无人知晓. 在我国数千年的 ...

  • 大宋王朝之谜--北宋妙版之谜

    北宋钞版作为中国最早纸币的印板,当然也是世界最早纸币的印板,有人将其看作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镇国之宝.但是由于版面图案文字与宋代有关记载不符,学者们猜不出它到底是宋代的何种纸币.更令人疑惑的是,现只存 ...

  • 大宋王朝之谜--《禹迹图》作者之谜

    现存中国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宋代的<禹迹图>,现存有相同的两方,分别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和镇江博物馆.李约瑟称此图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 ...

  • 大宋王朝之谜--毕N身份之谜

    毕N是中国古代活宇印刷术的创始人.由于有关的历史记载太少,所以毕N的身份始终没有搞清.他到底是刻字工人,还是锻工,或者是读书人,乃至书商,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对其活字是何物制成,学者也有争论. 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