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消费股暴雷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逻辑的谬误

在投资领域里面,有一个现象是非常值得大家注意的。

有时候错误的投资逻辑可能会因为短期的情绪波动而得到印证,反过来正确的投资逻辑也有可能因为情绪而没能被证实。

在这时候,往往一些泡沫版块里,仅仅因为上涨,某些似是而非的逻辑就会被认可。

比如前不久我从行业空间和龙头市值上对“国产替代”逻辑的证伪(尽管现在股价还没对这逻辑证伪)。

而当前在消费板块上,有两个逻辑非常火爆。

第一个逻辑是,刚需消费品在经济艰难期抗压性非常强,所以应该获取极高的溢价。

随之延伸出来的第二个逻辑是,在放水环境下,确定性高的品种就该获取巨大的溢价。

这两个逻辑第一个致命漏洞我不久前通过茅台和中建的对比给大家分析过,两者估值背后所隐含的错误定价分歧已经处于历史极端位置。

而另一个漏洞,则是这种逻辑并不具备长期性,是一种“根据上涨给理由”的逻辑。

这类伪逻辑的验证也非常容易,我们不妨回顾下最近期的一轮惨烈熊市——18年下半年。

这是18年下半年白酒和医疗的走势,那时候由于对外MYZ,对内去杠杆,全板块都扑街。

按照我们当下的逻辑,承接大任的必然是消费对吧,然后医疗板块在那时候也已经受集采的影响了。

结果,大家可以看到,消费和医疗在18年下半年都扑街了,全然没有当下这种抱团逼空式上涨的气势。

而且,那时候白酒的基本面甚至比现在还好得多,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前的几大白酒品种的净利润增长其实远不如18年年中,哪怕背后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但即便回暖也大概率难以企及,因为19年的增速已经有下滑趋势。

所以说,在大背景有类似之处,基本面却远不如那时候的同一个板块,股价的涨跌却差异巨大。

显然,背后与其说有强力的投资逻辑支撑,倒不如说仅仅是对市场抱团的一种解释。

当股价处于短期上涨的时候,这种似是而非的投资逻辑,其实会让你很容易盲目追高,最后导致收益出现巨大问题。

因为事实上,白酒的基本面在中短期里是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而非确定性。

预收雷区

对于白酒板块,之前给大家提到一个非常实用的预判分析指标——预收款。

由于大多数白酒都是全国或者区域龙头,所以他们对下游经销商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而强势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先收款后发货,所以白酒的销售指标往往是预收先行,当预收指标发生明显恶化的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了。

这是茅台在2012年到2013年Q2的时候预收款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一个大幅下滑的趋势。

相应的,那段时间茅台的股价是这样的,

这股价走势几乎跟预收款的走势一模一样。从这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这个先行指标的威力。

而今年Q1,部分白酒股已经明显受疫情影响沦陷了,而没沦陷的那几家,实际的预收款变化又是怎样呢?

从上表可以看出,几大龙头白酒板块Q1的预收款都大幅下滑,而这作为业绩先行指标很可能会影响到Q2的业绩,这就是白酒板块当前隐藏的一个雷。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能完全证明白酒板块要彻底爆炸,毕竟疫情的因素确实是偏短期因素,而消费也确实大概率能恢复。

如果白酒长逻辑能跑通,问题并不大。

但是,白酒未来的业绩恢复是否能支撑当前的估值,并且保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这个相对而言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哪怕是白酒具备一定的长逻辑,也并不能说明他们能一直支撑当前的估值,至少在回报上,我们得打一个不小的折扣。

消费板块的细分机会

如果从业绩稳定性来看,消费板块里的一些更加偏刚需的调味品板块确实稳定性强点,但是它们的估值。。。你懂得。

如果说真的要从消费板块里找一些还可以挖掘的品种,经过这段时间的挖掘,已经疯涨了一大轮的猪肉板块,可能还有不错的机会。

先从市场里当前最担心的一个逻辑说起——猪肉价格。

对于猪肉股来讲,一方面确实有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但是另一方面,猪肉价格的回落也会很容易成为猪肉股逻辑被打压的重点,尤其是近期这猪肉价格的不断下滑,就像压制保险的那坑爹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一样,看着很不理想。

但是,如果大家同样把时间轴拉长来看,就会发现这猪肉价格是这样的,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