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精粹]第148期:一曲田园牧歌,安详而厚重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major Op.77 )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7至1878年间。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勃拉姆斯一生写了四首器乐协奏曲,共同的特色是都具备坚固、清楚的形式。在当时,浪漫派作曲家都纷纷放弃对固有形式的坚持,投入个人化、浪漫风、标新立异的潮流中,只有勃拉姆斯反过来更深入精准地挖掘固有形式的特色。他的协奏曲受到莫札特的影响,除了古典精神之外,甚至参考巴洛克、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把这些作品作为他写作小提琴协奏曲的典范之一。在管弦乐法上,勃拉姆斯喜欢用自然发声的法国号,与其他作曲家纷纷采用的活塞式有著音色的差异,让音乐听来更多一份醇美。此外,他跟贝多芬一样是动机发展、主题变奏的高手,能够将细小的乐念想法,无限扩大成恢弘的巨构,从贝多芬、舒曼开始玩弄节奏的艺术,勃拉姆斯将此精神延续,让音乐产生莫名的张力。这些例子都可以明显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听到,勃拉姆斯将浪漫主义的內容裝入古典形式的容器中,尽管结构与创意并没有新鮮之处,但透过整体调性精巧的转换,搭配上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让这首作品有一种越陈越香的耐力。

当时的著名音乐家做出了著名的评论:“布鲁赫为了小提琴写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对抗”小提琴而写协奏曲。”胡伯曼则在稍后补充说,“勃拉姆斯的协奏曲并非对抗小提琴,是一首小提琴与管弦乐抗衡的作品,最后还是由小提琴贏得胜利。”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甚快的快板,三四拍子、奏鸣曲式。由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管奏出深沉且充满牧歌风味的第一主题,双簧管接著奏出哀怨旋律,展開第一乐章以旋律发展的基調,同時低音弦乐与木管進行精致深层的对位。抒情的情绪,可以说建立了整首作品的整体风貌。管弦呈示部告一段落,小提琴主奏才抖擞登场,穿梭在中提琴与木管群组的旋律中,之后才进入第二主题部。第二主题由木管柔和吹出以A大调温柔开始,主奏小提琴则出现全新旋律,随后结束在a小调。发展部以管弦乐第二次总奏开始,第一主题、第二主题转调、对位地发展着,音乐力道逐步增强,主奏小提琴重复演奏主题动机,音乐充满提升感,连接到再现部。再现部一样以强力总奏开始,主旋律在木管上头,呈示部的材料不断地经过和声、对位手法再现之后进入华彩演奏,结尾第一主题从容出现,情绪安静、慢慢減低速度,准备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F大调、二四拍子、三段体。管乐吹奏出勃拉姆斯招牌风格,可说是此曲最迷人的一个乐章,双簧管在木管包围中展现田园风,又带点北国的凄凉感。主奏小提琴不断地装饰主旋律,经过C-D-降G-降C-B-升f的不断转调。之后,从升f调开始三段体的第二段,散发出勃拉姆斯特有的苦涩美感,旋律充满不安却又带著憧憬,整个弦乐群在旁以对位伺候,更凸显乐句张力。整个乐章没有剧烈火气,只有平静隽永。

第三乐章,活泼而不快的、游戏似的快板、D大调、二四拍子,不规则的迴旋奏鸣曲式。独奏者一开始立刻奏出双音快速主题,这个迴旋主题带有匈牙利吉普赛风味,轻快、幽默,与前两个乐章的深沉,有著徊异个性。充满节奏能量的第三乐章,正是歌颂匈牙利出生的著名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在木管的颤音和忧郁的管弦乐来回反复之后,开始进入-B-A-C-B-A-Coda(A-B-A)七大部分的轮旋结构。尾奏前出现小提琴主奏的华彩,充满对位且又柔和,能够充分让独奏者发挥技巧。结尾再加上大提琴以土耳其进行曲形式暗示主题,最后以罕见的终止手法结束全曲。

视频中的小提琴演奏家为荷兰的美女小提琴家珍妮.詹森(Janine Jansen ),由世界著名的荷兰指挥家伯纳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1929—.. )执棒指挥欧洲室内乐团(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协奏,演出地点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Concertgebouw Amsterdam)。

视频:《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这里要多介绍下这位美女小提琴家珍妮.詹森(Janine Jansen )。小编自一次现场聆听这位美女演奏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位美女,她身材高挑,长发飘逸,在演奏中的神情都会让你不约而同的和她一起融入那音乐旋律中。1978年出生于一个荷兰的音乐世家,他的父母和两个弟弟都是从事音乐的专业人士。她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十岁首度公开演奏。从Utrecht音乐院毕业后,与知名小提琴家贝尔京(Boris Belkin)习琴。珍妮.詹森1997年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会厅首度登台,不久又再度获邀演出,此后欧洲与世界各地皆竞相邀约。

珍妮.詹森现使用的是一把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于1727年所制作的"Barrere"琴。因其杰出表现,芝加哥斯特拉迪瓦里协会才决定协助她获得这把名琴。优异的演奏技巧与其姣好身材与面容,以及如虎添翼的名琴助威,无论听觉与视觉,珍妮·杨森都给了乐迷至高的享受!珍妮.詹森在演奏中十分注意和乐队、指挥的互动,她的眼神和表情非常的丰富,给指挥和乐队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也使得自己和乐队融为一体,也从而更加完美的表现了乐曲的内容。

珍妮所演奏的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一开始便将张力与呐喊融入音符中;接下来的第二个乐句,她毫不费力地,一口气便将音符的动态扩大,犹如闪电一般。藉由强力的双音以及附点的节奏,主题快速地爆发出火焰。此处没有空洞的技巧展示,只有她用心感受的乐曲之美。慢板的旋律悸动着热切的期盼,之后神奇地获得舒缓。在吉普赛风格的终曲里,她的手指飞扬、屈膝、时而头发垂落,所呈现的结果却犹如舞蹈般的欢愉!(因本公众号前期介绍过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大家可以点击本期最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那个专期。)

下面的视频是2015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由珍妮.詹森独奏,丹麦指挥家迈克尔·舍恩旺特(Michael Schønvandt)执棒指挥荷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协奏的演出实况录像。

视频: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

最后小编谈下自己对欣赏古典音乐的看法,很多人都认为古典音乐枯燥难懂,从而就放弃了你可能享受欣赏这些经典音乐之美的机会。其实我们这些没有专业系统学习过古典音乐的人,一样能听懂古典音乐作品,我们不用太在意它的什么曲式、调性等等,你只要随着音乐旋律去放飞自己的思绪,让自己的情感去和音乐融合,它给你带来了触动,使自己听过这部音乐作品后,与音乐产生了共鸣,有了某种情感上的波动,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你也享受了那份带给你的感受,那你就是听懂了这部作品。我想大家都会慢慢的喜欢上古典音乐,去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抚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