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无信与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注释】
① 輗:古代大车(牛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
② 軏:古代小车(马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
扩展资料
为政的道理——言而有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读中国历史,对于从政的人,始终要注意一个道理,所谓“百年大计”。
一件事情,一个政策下来,要眼光远大,至少须看到百年或几十年以后的变化与发展,这是古人政治的道理。孔子说作人、处世、对朋友,“信”是很重要的,无“信”是绝对不可以。
尤其一些当主管的人,处理事情不多想想,骤下决定,以致随时改变,使部下无所适从,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该句典出自《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一年》中。这句话的意思可解释为:言语之所以被称之为言语,是因为恪守诚信。言语不能守信,怎么能算是言语呢?
道德经·第六十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赵匡胤为什么言而无信,杀掉孟昶?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南征北战,灭亡了长江以南的几个割据政权,基本平定了南方,而这些割据政权的亡国之君,也都被押到了京城开封,大部分都被授予官职,得到了封号,其中南汉的君主刘鋹更是在宋朝混的风生水起,得到太祖太宗两位皇帝的优待。但还是有一位君主,被押到开封仅仅七天,就意外身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君王名叫孟昶,是后蜀的国君,赵匡胤在攻打后蜀时,只在剑门等地打了很小的几场战役,国君孟昶便听信丞相的意见,准备向赵匡胤投降了,并且提出了几点投降要求,孟昶此人很孝顺自己的母亲,他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希望能赡养七十岁的老母,还有就是要求宋军保护自己的祖宗陵寝。赵匡胤听后一一应允,并且做出了一句承诺,朕不食言,尔无需过虑。
孟昶坐船沿江而上到达江陵,然后北上,没到一地赵匡胤都派人盛情款待,礼敬有佳。因为此时还有南汉,南唐等国没有灭亡,优待孟昶其实是赵匡胤做的一个样板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招降他国。几个月后孟昶到达京城,赵匡胤在宫中设宴款待,加封孟昶为秦国公,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说仅次于封王了,假如不发生意外,孟昶将会像蜀汉后主刘禅一样待在开封乐不思蜀,但这时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就在孟昶离开蜀地不久,刚被平定蜀地,发生了骚乱,原本投降的后蜀士兵和百姓,纷纷举起义旗,成立了兴国军,赵匡胤急忙派兵镇压,但一时却难以压制。所谓兴国军,为的就是重新复兴后蜀国,而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无疑成了蜀地军民奋战的精神领袖,而且当孟昶离开蜀地时,百姓万民相送,可以看出孟昶很有威望,这就成了赵匡胤的一块心病。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在一场宴请孟昶的宴会中,赵匡胤看上了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花蕊夫人的美貌,现在是无从知晓了,但是有孟昶的两句诗,形容了花蕊夫人的长相,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大家可以自己体会。总而言之,赵匡胤看上了花蕊夫人,这也客观上帮赵匡胤下定了毒杀孟昶的决心。
孟昶在到达开封七天后,在完全没有得病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了,孟昶死后,他的母亲,没有流一滴眼泪,也绝食而死,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就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赵匡胤言而无信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