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1远仁去智师法执术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1远仁去智师法执术
题文诗:
治大非谓,赏罚之当.赏无功人,罚不辜民,
非谓明也.赏有功人,罚有罪而,不失其人,
方在于人,非能生功,止过者也.禁奸之法,
太上禁心,次禁其言,其次禁事.今世皆曰:
仁义智能,尊主安国.不知卑主,危国必以,
仁义智能.故有道主,远其仁义,去其智能,
服之以法.誉广名威,民治国安,知用民法.
凡术也者,主所以执;法令也者,官所以师.
然使郎中,日闻道于,廊门之外,至于境内,
以日见法,非其难也.昔有扈氏,有臣失度,
三苗成驹,桀有侯侈,纣崇侯虎,晋有优施,
此六人者,亡国之臣.言是如非,言非如是,
内险以贼,其外小谨,以征其善;称道往古,
使良事沮;善禅其主,以集精微,乱之其主,
以其所好;此夫郎中,左右之类.往世之主,
有得人而,身安国存;有得人而,身危国亡.
得人名一,利害相万,人主左右,不可不慎.
主诚明于,吾之所言,别贤不肖,如黑白矣.
【原文】
说疑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尊主安国者,必以仁义智能”,而不知卑主危国者之必以仁义智能也。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然使郎中日闻道于郎门之外,以至于境内日见法,又非其难者也。
昔者有扈氏有失度,讙兜氏有孤男,三苗有成驹,桀有侯侈,纣有崇侯虎,晋有优施,此六人者,亡国之臣也。言是如非,言非如是,内险以贼,其外小谨,以征其善;称道往古,使良事沮;善禅其主,以集精微,乱之以其所好:此夫郎中左右之类者也。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
有得人而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故人主左右不可不慎也。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别贤不肖如黑白矣。
【译文】1
治国的大事,不仅仅指的赏罚得当。赏无功的人,罚无罪的人,不能称作明察。赏有功的人,罚有罪的人,且全无遗漏,作用仅仅局限在个别人身上,并不能起鼓励立功和禁止犯罪的作用。因此,禁止奸邪的办法,首要的是禁止奸邪的思想,其次是禁止奸邪的言论,再次是禁止奸邪的行为。现在世上的人都说“给君主带来尊崇,国家带来安定的,必然要靠仁义智能”,却不知道导致君主卑下、国家危乱的,必定因为仁义智能。所以掌握法术的君主,据弃仁义,废除智能,用法来使人服从。因此声誉远播而名震四海,百姓太平而国家安定,在于君主懂得使用民众的方法。一般而论,术是君主应该掌握的,法是官吏应该遵循的。既然这样,那么派遣侍从官员每天把法治的道理传达到宫门之外,直到境内的民众每天都看到法令,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过去有扈氏有个臣子叫失度,兜氏有个臣子叫孤男,三苗有个臣子叫成驹,夏桀有个臣子侯侈,商封有个臣子叫崇侯虎,晋国有个臣子叫优施,这六个人都是导致国家灭亡的臣子。他们把是说成非,把非说成是,内心阴险毒辣,外表小心谨慎,用以表明自己善良;称颂远古,使好事变坏;善于控制君主,收集君主隐微的意向,以投合君主的爱好来扰乱君主:这些都是郎中官和左右侍从一类的人。以往的君主,有的得到大臣后身安国存,有的得到大臣后身危国亡。得到大臣这一点是相同的,但利弊相差极大,所以君主对于左右近臣不能不加倍小心。做君主的确实能明察臣子说的话,那么区别贤与不贤的人就像区别黑白那样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