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实跟蚂蚁没关系!
第12期 ▍CC讲坛
小编
寄语
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殊不知,这崩溃的堤坝并不是蚂蚁所为,然而其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白蚁!白蚁!白蚁!那有人就问小编了,蚂蚁给白蚁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有求问过蚂蚁的心理阴影面积嘛....╮(╯▽╰)╭ 小编也是没脾气了~
微信号:ccjt2014
新浪微博:CC讲坛
白蚁存在的时间要比蚂蚁古老得多,但就在几个月前,引以为豪的昆虫纲宗门——等翅目,竟被无情的撤销了,白蚁由等翅目变成了蟑螂,而且是社会性的蟑螂,这宗门的跨度确实让小编为“小强们”集体捏了一把冷汗。昆虫学家发现,蚂蚁的祖先属于蜂类,而且是社会性的蜂类。蚂蚁在昆虫当中是进化的比较成功的生物,它们距今已有超过一万两千个物种且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上。
在一个蚂蚁巢穴里面可能有很多类型的工蚁,有生殖的雌蚁、雄蚁,还有蚁后。那么,一个蚂蚁窝的构成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用石膏溶液灌注到蚂蚁窝里边,然后当石膏凝固以后,我们把它挖出来再拼接到一起,这样就可以看到蚂蚁窝的构造了。
如果将蚂蚁的衡量标准放大到人身上的话,这相当于我们在地下构筑了一个深达三、四百米的地下要塞。那么问题来了,蚂蚁是怎样把握巢穴的建构的呢?蚂蚁的大脑不过盐粒大小,难道它们真的绝顶聪明?建模发现,整个蚁巢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单元构成,蚂蚁并不知道巢穴最终的样子,而是通过个体行为成就了如此复杂的洞穴体系——自组织。
对于群体来说,如果它派出了很多工蚁去寻找食物,可工蚁们全都空手而归,而它又花费了很多的能量却又得不到补偿,整个群体就要挨饿,甚至最后濒临灭绝。然而事实证明,它们似乎能够感知到外界食物资源的多少。美收获蚁的工蚁们外出觅食时,必须要获得了食物才会回来,这样在洞口待出发的蚂蚁就要统计它所遇到的返回的蚂蚁的频率。
蚂蚁的觅食策略是不是可以用到我们现在的数据处理或者是路线的寻找上呢?实际上,现已有这样科学在用一些子程序去模拟蚂蚁,然后让它们去自动生成最优解决办法,这种算法称之为“蚁群算法”。
蚂蚁进化了一亿多年,今天人类了解的仍然只是部分。尤其,蚂蚁自组织形成的超个体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群体,自组织可以把个体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让群体具备群体智慧。但是,人类向蚂蚁的学习仅仅就到这里了吗?
这张图是冉浩在观察蚂蚁时的记录现场,他认为,蚂蚁和人类存的天壤之别在于,它们是被本能支配的生物,并且在未来仍然会被本能所支配。蚂蚁通过本能积累了很多知识,比如,它们可以顺利解决复杂洞穴系统的通风问题、能够感受到涨潮和退潮的变化,能够很好的控制杂菌的生长......但是,我们人类不一样,我们拥有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我们有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智慧,然而,现今的社会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是否,我们应该思考亦或反思,到底从蚂蚁身上我们能学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