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夫 | 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与中国历史周期律

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与中国历史周期律

中国“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在延安时期第一次提出来的。中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替,过多少年就会出现一次新的轮回,犹如魔咒,很难打破。这个观念几乎深入人心,《三国演义》开篇即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政权,大一统的王朝有12个,依次是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如果加上同时并列出现的各个王朝,一共就有83个王朝,559个帝王(包括帝397个,王162个)。各个主要王朝的存在时间大致如下:

夏朝470年,商朝554年,西周275年,东周541年,秦朝16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东晋103年,153年,隋朝37年,唐朝289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元朝97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

加上十六国135年,南北朝374年,五代十国141年。

注意,这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朝代更迭,其他国家不一定有这种现象。因为中国朝代的更迭不是文化的中断,只是换了一家一姓的当政者,“天命”转移而已。这其中的最长的朝代是商朝554年,最短的秦朝才16年。一般认为很难超过300年,其实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时间规律可循。

那么,一个朝代的持续时间由什么来决定?有“气候变化说”,有“文明固化说”,有“利益分配说”,都说到了其中某些方面。黄炎培认为,关键还是执政者的心态,“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等到环境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自然惰性发作”,到了后来就无法补救了。国家如此,个人、家族、团体也无不如此。黄炎培没有提到制度原因,他认为执政者的精神状态最为关键。

这个大致与中国传统的“人存政存,人亡政息”相通,属于中国式的圣人主义。孟子早就有过这样的研究。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规律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族、团体和国家。

孟子还提出了另一个历史周期律,那就是“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个周期律是他根据战国以前出现的朝代更替而总结出来的。孟子说,每隔五百年左右必然有天下大治的圣王出现。想想也是,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黄帝,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舜,到前1600年左右的商汤,再到公元前1100左右的周文王,大致不差。

注意,孟子说的是“圣王”,圣王不是知识分子,是帝王加上圣人,是权力与道德的合一,光是知识分子是做不了天下太平的。

其实,孟子的这个预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更有启发。孟子说,从周朝往后算,到他那个时代(战国中后期)已经700百多年了,也该出现圣王了,还是天下大乱。所以,孟子并没有说死,但他估算的这个500年必有圣王出的名言确实有点神奇,引发了后人的不断讨论和关注。基辛格《冷战风云》大致也受了影响,他说: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最勇敢的人其实就是孟子说的“王者”,或者“圣王”。有人大致勾勒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圣人当世的时间段:夏王启、商王汤、周文王、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除了春秋战国的乱世打乱了这个节奏,基本上符合“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0)

相关推荐

  • 古代王朝统治年数一览:夏朝:450年商朝...

    古代王朝统治年数一览: 夏朝:450年 商朝:600年 周朝:795年 秦朝:15年 西楚:5年 西汉:210年 新朝:16年(王莽) 玄汉:3年(刘玄) 东汉:196年 三国时期:61年 晋朝:15 ...

  • 《领导干部读<群书治要>》——探寻百年大党的文化基因(古镜今鉴,古为今用)!!!

                                <领导干部读<群书治要>>         --探寻百年大党的文化基因(古镜今鉴,古为今用) "始终代表着最广 ...

  • 刘立夫|柳下惠:坐怀不乱,孟子给他评为“和气的圣人”

    柳下惠:坐怀不乱,孟子给他评为"和气的圣人"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佳话一直被视为好男人的楷模.据说在他过世几百年后,连不讲武德的秦国也对他心存敬重,秦军攻打齐国,要经过鲁国,下令不得在 ...

  • 刘立夫|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与神秘主义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与神秘主义 这句话不知难倒了多少人.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没人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干脆将它归为"神秘主义". 孟子的原 ...

  • 刘立夫 | 朱熹对湖南有三大贡献,值得湖南人为他立一块碑

    朱熹对湖南有三大贡献,值得湖南人为他立一块碑 朱熹虽然是福建人,但他对湖南的贡献超乎你我的想象.他两次到湖南,第一次是37岁的时候来湖南讲学,第二次是63岁的时候来湖南做官.另外,他49岁在江西任职的 ...

  • 刘立夫|孔子的人生三乐

    孔子的人生三乐 究竟什么才算快乐?有人说,快乐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心理踏实不慌张:也有人说,快乐是四处游玩看山水,阅尽人间好风景: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尝遍天下好美食,蝙蝠刺猬也要吃一吃.甚至还有人总结出生 ...

  •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炎炎暑气也正逐步褪去,丹桂飘香的季节也即将拉开序幕..... 八月以最后一天经历了的一场"匡瓢"事件画上了一个不甚圆满的句号.但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完 ...

  • 刘立夫|仁是什么?

    仁是什么? "仁"作为儒家重要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发轫于春秋时期.据清人考证,夏商以前无"仁"字,西周以后开始重视人,"仁"的观念应运而生.& ...

  • 刘立夫|《信心铭》今译

    <信心铭>今译 <信心铭>采用的是每四字一句的诗歌体.偈语体,语言高度凝炼.加上本篇还沾有六朝骈体和玄学的风格,在不落形迹中贯通佛法的义理与用典,这就加大了文本思想的跳跃性. ...

  • 刘立夫 | 谭嗣同:中国二千年文化的堕落,荀子是罪魁祸首

    谭嗣同:中国二千年文化的堕落,荀子是罪魁祸首 谭嗣同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失败,堂堂中华帝国竟败于蕞尔小邦日本之手,年仅三十的谭嗣同痛心疾首,写下洋洋五万字<仁学>一文,反思 ...

  • 刘立夫 |《天论》:荀子与阴阳家的较量

    <天论>:荀子与阴阳家的较量 阴阳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许会颠覆现代人的三观.司马迁曾描写过邹衍出行的盛大场景: "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