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富勒烯进展:王春儒,甄明明,谢素原,贾晓芳,房喻,卢兴

01

 金属富勒烯可以有效治疗肝脏脂肪变性

近日,Science Advances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春儒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Gadofullerene inhibits the degradation of apolipoprotein B100 and boosts triglyceride transport for reversing hepatic steatosis。他们利用水溶性的Gd@C82纳米颗粒对多种肝脏脂肪变性小鼠进行治疗,证实金属富勒烯可以有效地治疗肝脏脂肪变性,并发现Gd@C82纳米颗粒通过抑制转运蛋白降解显著地促进肝脏脂质转运,进而逆转肝脏脂肪变性。

GF-Ala的机理和特征示意图

王春儒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百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的制备、表征,以及纳米药物的研制,近年来在包括Nature,Science, Nature Commun., JACS, Adv. Mater.等杂志上发表文章200 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50余项。

甄明明

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4.7-2018.3在中科院化学所任助理研究员,2018.3-至今在中科院化学所任副研究员。获得2015年度中科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研究领域:

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纳米生物医学应用;开发基于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的疾病治疗方法用于肿瘤、代谢类疾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低毒高效治疗。

02

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连接点”——富勒管

胶囊状全碳结构分子并命名为“富勒管(Fullertube)”

近日,厦门大学的谢素原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的Steven Stevenson教授团队合成并分离和表征了一系列介于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间的胶囊状全碳结构分子并命名为“富勒管(Fullertube)”。

文章中列举了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小半径的C30+30+10n富勒管系列中的C90-D5h(1)和C100-D5d(1)以及C30+30+18n富勒管系列中的C96-D3d(1)。其中,C100-D5d(1)富勒管是首次以空心结构的形式被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的。

谢素原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入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7),(2009),享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

研究兴趣:

特殊结构富勒烯的合成、性质及其在超导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碳簇材料的结构和形成机理,高效液相色谱和表面质谱分析,碳基纳米团簇材料(纳米管、石墨烯等)的合成及其功能化。

03

大面积高度排列的富勒烯纳米晶体支架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

在该文中,一方面,Langmuir-Blodgett(LB)方法只需调整两个组装单元的形态、尺寸和比例即可实现纳米尺度形貌特征连续可调性的变化。为制造大面积用户定义的纳米结构提供了策略。另一方面,富勒烯可以通过液体-液体界面沉淀的方法得到一维、二维和三维的从纳米到微观的结构,为作者提供了创建适合于形成不同纳米图案的各种组装单元。作者混合不同含量的长径比不同的富勒烯纳米晶体(FNWs),使用LB方法来制备具有连续可调大面积排列的纳米结构表面,作为hMSCs的体外扩增的细胞培养基底。作者发现,高度排列的FNWs纳米结构表面能够促进由适当的细胞收缩力和Yes相关蛋白(YAP)的核定位介导的hMSCs的增殖和长期多能性保持。

LB方法获得大面积FNWs纳米结构的支架用于在体外保持hMSCs的自我更新

贾晓芳

研究员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Katsuhiko Ariga,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Frontier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04

“相似相溶”驱动缺电子主体包结富勒烯

最近房喻教授团队通过“相似相溶”驱动,实现了缺电子主体对缺电子富勒烯的高效包结。在工作中,房喻教授团队与美国犹他大学的Peter J. Stang教授合作,以四吡啶修饰苝二酰亚胺为主要结构单元,通过与九十度二价铂试剂组装,构筑了具有稳定空腔结构的三棱柱状主体(M6L3)。主客体作用研究表明,M6L3可以定量包结C60或C70,且可实现C60与C70混合物中C70的高效分离。与此同时,在C70存在下,C60包结物可定量向C70包结物转化。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物理化学与高分子科学)

研究领域:(1)开发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以及(2)开发以功能为主导的动态系统,其中重点放在相关系统的表面,界面和吸收层的物理化学上。

05

“相似相溶”驱动缺电子主体包结富勒烯

近日,卢兴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富勒烯的结构调控,扩展的p系统的富勒烯构筑各种超分子组装体和功能性微/纳米结构的构想模块。通过孔制造,杂原子掺杂,与其他部分的共组装等在溶液中实现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的基于富勒烯的电极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制造。作者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FMNSs受控合成的最新进展,特别强调了它们的能源应用。作者不仅介绍了具有各种结构尺寸的FMNS的最新进展,包括不同富勒烯形式(空富勒烯,金属富勒烯以及与其他部分(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卟啉)的富勒烯共组装体)的微/纳米结构,还详细讨论了这些FMNS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和电催化中的利用。最后,总结并突出了FMNS合理设计和未来应用的挑战和机遇。

卢兴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美国科学促进会, 美国化学会, 美国电化学会, 英国皇家化学会, 日本化学会, 日本富勒烯-碳纳米管研究会等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正式会员。 长期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人,如Nat. Chem.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CS Nano, Carbon等。美国NSF和中国NSFC通讯评审专家。

2020年富勒烯材料论坛”定于2020年11月17-20日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以富勒烯材料技术为基点,就富勒烯及其富勒烯衍生物等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也为了推动富勒烯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为全球同行业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内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参考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