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六一

又到六一

岁月悄然无声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留给外表的是苍老和皱纹

内心深处

却依然住着

那个第一次戴红领巾的孩子

今日刚参加完孩子学校的庆六一活动,一下子就想起来自己小时候过六一的情景。

印象中,小学时代的红领巾并不是天天戴,只有六一的时候,老师才嘱咐大家戴上红领巾,去离我们村五里地的和庄学区过六一。

每个班都会准备几个节目,最常见就是独唱、二重唱、三人唱或者大合唱。

因为没有专门的音乐课,唱的歌曲就是当时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主题曲,或者老师临时教的歌曲。

小孩子过六一总是兴奋的,前一天晚上就想象着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去学校的样子,因为不用上课,还能去外村,因此在六一早上总能起个大早,并不用母亲来喊。

找一身自己平时最喜欢的衣服,吃过母亲煮的软面条,兜里装上母亲早上刚煮还热乎乎的两个熟鸡蛋,一个咸的,一个淡的,再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连书包都不用背,就一蹦一跳地赶去学校了。

学校里老师集合好队伍,就带着我们大长龙似的队伍迤逦而行。

一路上是成片的麦田,已由绿转黄,即将到成熟的季节,煞是好看。

看老师不注意,我们就边玩边走,跟着大队伍,跑跑停停,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叽喳不停。

五里路,对现在的小孩子来说,貌似有点长,但是对于那时候天天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摸爬滚打的我们来说,走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何况再加上节日的兴奋劲,又是全体同学一起活动。

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听从老师的指挥,找到指定的区域坐定,六一庆祝活动就开始了。

台上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两个声音响脆的报幕员,先邀请学校领导讲话,然后学生代表发言,再就是各种文艺节目了。

那时候没有统一的校服,更不用说表演服了,只有那飘扬在前胸的一抹红领巾象征着一种统一。

几年小学过六一,到现在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场景。

其一,也是最早的时候,忘记具体是几年级,应该是在三年级之前。我们几个女生有个合唱,等报幕员报到我们时,便排队登台,我排在最后一个。

表演台上有音响话筒,地上有黑色的粗线子,我跟在她们几个后面,只管走,没注意脚下,一不留神,就被那根地上翘起来的黑线子给绊倒了。

当时只听台下一阵哄笑,我脸红耳热,羞愧难当,但这才刚上场,还没开始表演,又不能跑下台去。只得一个轱辘赶紧爬起来,厚着脸皮像啥也没发生一样,跟上队伍走到台中央唱了起来。

其二,作为第一个五年级(留级前)毕业班,为了复习考试,老师没给我们报任何表演节目。我们三个女同学有点不甘心,想在六一演出上唱一首《少年壮志不言愁》,于是鼓起勇气去和老师讲,没想到老师听了我们的合唱,欣然同意。

其三,在我从第一个五年级留级到四年级后,突然开窍懂事,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很得老师喜欢。

一次六一儿童节,老师临时让我作为学生代表在六一演出前发言。

因为发言稿是老师临时给我的,并没有提前看过,也没心理准备,再加上那时候很少有这种单独发言的机会,因此那次发言用“声音打颤,两股战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我至今仍记得那个场景。

这些就是还遗留在我脑海中的对小时候过六一的所有记忆了,当然模模糊糊还有别人的一些表演,但也都记不甚清楚了。

虽然快乐的童年,总是转瞬即逝,但童年并未走远,因为它一直都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今日正值六一,愿大家永葆童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