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是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作在拍场频频创造高价,尤其是《万山红遍》系列的国画,曾过亿元成交。其实,不光是李可染的画作比较值钱,他的书法同样也很受追捧。
在一场书画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一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书法作品拍出了293万元的高价。这件作品比起他的画作来说当然不算贵,但要知道这件作品只有9个字,这在当代的画家中已经算是很高的价格了。很多网友对李可染的书法有不一样的看法,认为他的书法线条臃肿,结构松散,既不精到也不雅致,透着一股俗气,更甚于一些网友将其书法列为“江湖体”。
说到“俗气”,的确在李可染的书法有所体现,其实李可染本人当年对自己的书法也是如此认为的——他称自己的书法是“酱当体”,所谓的“酱当体”是指以前酱园招牌上的字体,这种字体线条平直粗重,没有什么粗细变化,也少有书写的韵味。李可染的书法,与制作招牌的工匠字的确有仿佛的地方,但这种字更多的是偏向于民俗,与我们书法审美上的“俗气”还是有区别的。而且,李可染自身修养高,对书画的认知更是超出常人,他的书法自然不能等同于“江湖体”。
李可染作为齐白石和黄宾虹的学生,在书法上就风格而论是近齐白石而不近黄宾虹的。李可染书法虽然在早期写得十分优美典雅,是属于石涛、黄宾虹式的洒脱一类,但最能代表他书法风格的仍然是后期这种创作,那不是秀美优雅的,而是沉雄厚拙,是戏剧中的黑头而不是青衣,是诗词中的豪放雄浑派,而不是温婉华丽派。就力量感而言,在现代书家中没有几人能像李可染书法那样雄强刚健,那样“狠、沉、重、拙”,在表现上的极诣式的“刚”,其实正体现了书家的审美追求。李可染先生晚年特别喜欢书写李北海语“金铁烟云”,并一再题:“此论家赞李北海书法,所谓画如金石,体若飞动,动静结合,便成书诀。”“拙圪巧之极、奇者正之华”。
第一,李可染先生把齐白石书法的力量感与李北海书法的 “画如金石”联系起来,所以自己的书法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征:铁画银钩式的点画(线条)。第二,李可染先生把齐白石书法的气势感与李北海书法的“体若飞动”联系起来,所以制作中也突出地展示了这一美感表征:奔放的气势与夭矫的造型(结字)。也就是说,李可染书法重视的是古代书论中的“力”与“势”。
李可染先生是由齐白石上溯至唐代李邕,再上追北朝碑版的雄浑质朴与秦汉精神的。这种执着的追求,在建构先生书法的艺术品格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结体上,李可染书法崇尚“拙”与“巧”的对比,但偏于“拙”。这种“拙”的造型美是与他的用笔重力度、重势分不开的。斩钉截铁的笔致、力能扛鼎的力度,有时“杀”笔到“惨烈”的程度。恐怕这恰恰是“正统”书家不能容忍的用笔。
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这种“强烈”的表现,作为一种典型风格,作为一种审美创造,且是相当具有时代感的创造,是同时代书家不易取代的。李可染书法的意义正在于此。诚然,李可染先生书法在过于雕琢“经意”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艺术表现的“自然美”品格。但作为一个画家,能在书法上有此表现,已经相当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