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七:南意大利哲学

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七:南意大利哲学

公元前7 至前5 世纪的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地区,是希腊在西方的殖民地(即" 大希腊")这一地区的工商业不及伊奥尼亚发达,社会政治、经济虽相对落后,但思想学术却较为活跃。在伊奥尼亚哲学兴起之际,南意大利地区先后产生两个有很大影响的哲学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

1.毕达哥拉斯学派

以南意大利的克罗顿城邦为活动中心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以其创始人毕达哥拉斯而得名。这个学派自公元前6 世纪创立起,至公元4 世纪与新帕拉图主义融合为止,前后延续了9 个多世纪。这里谈的是公元前6 至前4 世纪的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 年),出生于伊奥尼亚的萨摩斯岛。因为他对当地僭主统治不满,遂移居南意大利的克罗顿。他在这里进行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广收门徒,建立起一个兼有政治、宗教和学术研究性质的团体。这个团体在当时活动范围很广,有相当的政治影响,曾一度在某些城邦掌权。该团体受大希腊奥菲教的影响,相信灵魂轮回说,有诸多忌禁,种种规戒。他们视思想学术研究为灵魂净化的手段,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作过重要贡献。如毕达哥拉斯本人就是一位天才数学家,著名的" 毕达哥拉定理" (即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之和)就是由他证明的。除数学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在医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有发明创见。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数" 是万物的本原、对立与和谐、灵魂轮回说三部分内容。

A.数是万物的本原

对于宇宙万物本原的探求,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伊奥尼亚哲学家一样有极大的兴趣。但是他们走的是不同的途径。毕达哥拉斯学派不是从具体的物质元素中去寻求万物的本原,而是从事物中抽象出一种共有的量的属性关系——数。他们认定数是万物的本原。他们以数为本原推拟出世界的生成,说:" 从一产生二,二是从属一的不定的质料,一则是原则。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中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及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这四种原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精神的、球形的世界,以地为中心,地也是球形的,在地面上住着人。"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0页)

毕达哥拉斯学派之所以把" 数" 作为万物本原,是因为他们看到具体可感事物中都存在着数量关系上的规定性,他们试图作出抽象概括," 进而认为数学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原"。(同上书,第18页)从认识史的发展而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本原论比伊奥尼亚学派更深入一步。但是,他们把抽象出来的" 数" (一般)看成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则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不过,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有限的。他们所谓的" 数" 还有空间大小,甚至有颜色。可见它尚未完全超越可感觉的事物。在抽象的精神和物质关系上,他们并未能作出明确的区分。

当毕达哥拉斯学派将数为万物本原的观点推广到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时,则带有神秘色彩。他们赋予数以精神和物质属性,认为1 是万物生母,2 是意见,是对立和否定原则,3 是万物的形体和形式,4 是正义,也代表水、气、土、火四种元素等等,而10是前四个数之和(1 +2 +3 +4)是最完满、最高的统一。他们认为天体数目也是10个,除人们所能见到的九个(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太阳、月亮、地球和恒星)外,他们另臆造出一个" 对地" 以足十数。这些解释显见穿凿附会。但是,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之" 数" 的神秘性背后,已隐含着统一、对立、量等哲学思想,启迪了后来的哲学家。

B.对立与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识到事物中包含着矛盾和对立面,提出" 对立是存在物的始基"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8页)观点。这与赫拉克利特有相似之处。他们认为万物之始" 一" 这个数本身就含有奇、偶两种因素。1 加奇数为偶数,加偶数则为奇数。偶数可以二分,是无限的,奇数不可二分,是有限的。有限与无限的对立乃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他们列举出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左与右、阳与阴、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十个对立面。

与赫拉克利特所强调的对立面的转化与斗争不同,毕达哥拉斯学派更注重对立面的和谐。在他们看来,事物之本原中间有一种规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由此产生和谐。相传毕达哥拉斯曾经在琴弦上作过实验,发现甲弦负重12磅,乙弦负重6 磅,比例为2 :1 时,便发出八度音谐声;比例为3 :2 时,则发出五度音谐声等等。这种数量上的规定比例关系造成音乐和声理论,运用到宇宙研究上来,他们认为宇宙中各星体的大小、距离、运行速度等等都有规定的数量关系。因此," 整个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第19页)。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和谐论中,"宇宙的规律性第一次被说出来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37页)。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将和谐理论用来分析社会现象,指出:" 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完善的神一样,所有一切都是和谐,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页。)这种社会和谐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达哥拉斯学派追求公平和道德完善的社会思想。

C.灵魂轮回说

在希腊哲学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较详细地讨论了灵魂问题。他们认为,人的灵魂分为表象、心灵和生气三部分。灵魂的位置从心到脑,在心的部分是生气,在脑里的是心灵和表象。灵魂以血管、肺、神经为纽带,从血液里获取养料,可见,毕达哥拉斯学派把灵魂看成是与人的物质器官和生理机能有密切关系的东西。但是,他们又认为灵魂分为感觉部分和理性部分。" 灵魂的理性部分是不死的,其余的部分则会死亡"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5页)。并且" 宣称灵魂依命运的规定,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 (同上书,第33页)。当人的肉体死亡后,灵魂就会转移。人们只有通过宗教和学术活动,才能使灵魂超脱肉体束缚,不再有轮回。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所谓" 灵魂" 里,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东西混杂一体。他们的灵魂不死说,对后来的苏格拉底和帕拉图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2.爱利亚学派

公元前6 世纪至前5 世纪,在南意大利的爱利亚城邦,产生了以克塞诺芬尼、巴门尼德和芝诺为代表的哲学学派,即" 爱利亚学派"。

克塞诺芬尼(约公元前565-前473 年)原是伊奥尼亚的科洛封城人,长期浪迹希腊各地,后来定居于爱利亚。他是一位诗人兼哲学家。他的著作尚有残篇存世。

克塞诺芬尼的哲学观点主要是表现在对神的认识上。他明确地批判过希腊传统神学观,认为神话传说中的诸神,都是人们按自己的形象构造出来的,甚至把人间的种种丑行秽事都加在神的身上。他嘲讽地说:" 假如牛、马和狮子能象人一样作画和塑像,它们也会按自己的样子塑造出神的形象。"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6页。)

克塞诺芬尼虽然批判希腊传统神学观,但并未否定神的存在。他认为真正的神只有一个,它" 无论在容貌上或思想上都不象凡人" ,并且" 永远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根本不动" (《西方原著选读》上卷,第29、30页)。它是" 全视、全知、全听的" ," 毫不费力地以他的心灵的思想力左右一切"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7页)。克塞诺芬尼的神是唯一的,不动的思想,被巴门尼德继承并加以发展为" 存在" 论哲学。因此,克塞诺芬尼被认为是爱利亚派的思想先驱。

巴门尼德(约公元前515-前445 年)是爱利亚学派的创立者。他出身于爱利亚城邦的一个富贵家庭。相传他是克塞诺芬尼的学生,也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还到过雅典讲学。他所作的诗体哲学著作《论自然》,尚残存若干章节。

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是" 存在"。他提出了" 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的命题(参见《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1页)。这个命题是与赫拉克利特的" 存在又不存在" 的观点鲜明对立的。他视赫拉克利特之说为" 不能分辩是非的群氓" 之谬论。依巴门尼德之见," 存在" 有以下特征:" 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因为它是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它既非过去存在,亦非将来存在,因为它整个在现在,是个连续的一。"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2页。)" 存在" 是" 可以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所同一的" (同上书,第33页)。

巴门尼德所谓" 存在" ,实际上指的是客观具体事物最普遍的共性,凡是有的东西,都是存在。他提出" 存在" 说,表明他力图从众多形形色色、变化无定的现象中抽象出一种统一的,恒定的,也就是更具有本质性的东西。尽管巴门尼德抽象的" 存在" 还未能完全超越感性的表象(例如,他把" 存在"比作一个从中心到各方等距的圆球体),但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数" 和克塞诺芬尼的唯一不动的神,再到巴门尼德" 存在" 思想的演进中,表明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由现象到本质认识的渐次深入。

巴门尼德从其" 存在" 论出发,在论识论上提出了意见与真理相对立的观点。他认为," 只是以茫然的眼睛,轰呜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 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乃是虚假的,不可靠的意见,因为感性认识的对象——客观世界变化无定的事物和现象属于非存在,凭感觉得出对现实事物的意见中不可能包含有真理。只有思想即理性所认识的对象——存在,才是真实的。" 用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西方哲学选著选读》上卷,第31页),通过理智判断、思想推论来获得对"存在" 的认识,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巴门尼德明确地区分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强调理性高于感性,这是很有意义的。然而由于他过分强调感性与理性,真理与意见的对立,而忽视其间的联系,从而把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存在" 看成是与现实世界无联系的、绝对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势必导致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遭到人们的非难。他的学生芝诺曾运用逻辑推论来反证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芝诺(约公元前490-430 年),爱利亚人,曾师事巴门尼德,并随其师赴雅典讲学。死於反对城邦僭主的政治斗争。

芝诺自称以" 保卫巴门尼德的那些论证"为己任。他主要是通过对" 多" 和运动的否定来反证巴门尼德有关" 存在" 的唯一与不动说正确性。

芝诺否定多的论证有两个。简言之,其一,如果存在物是多,它就应是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前面又有别的部分;而别的部分之前又复有别的部分,如此类推以至无穷,那么,存在物就是无限大。其二,多部分组成的存在物应当是可以分割的,无限分割下去的结果,存在物就是无限小。这就是说,承认存在物是多,必然会陷入无限大和无限小的矛盾之中。如果存在物是多,就必须同实际事物数目正好相等,不多不少,他们在数目上就是有限的。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存在物既是多,在个别存在物之间必然另有一些事物,而在另一些存在物之间亦复如此。以此类推以至无穷,那么,存在物的数目又是无限的。这就是说,承认存在物是多,必然会陷入数目上有限和无限的矛盾之中。

芝诺从存在物的" 多" 中推论出有限与无限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他认为两者是不相容的,因此" 多" 是不能成立的,存在物只能是" 一"。芝诺否定运动的论证有四个,即两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一半等于一倍,在哲学史上称之" 四个悖论"。这里对" 阿基里追龟" 和" 飞矢不动" 两题略作介绍。

芝诺认为,假如有运动的话,那么希腊最善跑的阿基里也追不上乌龟。因为当他刚刚跑完全他和乌龟之间的那段距离时,乌龟又向前爬行一段路;当他再次跑完这段新距离时,乌龟又再向前爬行一段路。如此无止境地跑下去,阿基里只能接近乌龟,却永远也不可能超过它。按芝诺之见,某一段有限的空间距离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而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它是不可能的。

芝诺认为,飞箭在其行程中,不同的时刻总是处于不同的位置上,也就是说静止在某一点上。因此,箭的飞行只不过是连续时间内一系列静止状态的总和,这是不可能产生运动的。

从以上两个论证中可以看出,芝诺是通过揭示运动中时间和空间、有限和无限、运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的矛盾来否定运动本身。

芝诺对" 多" 和运动的推论所得出的否定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他没有认识到事物中的一与多,有限与无限本是辩证统一的;也没有认识到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运动中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和间断性本身也是辩证统一的。

但是,芝诺的错误论证却从反面揭示出事物所包含着对立与矛盾。如黑格尔所说,在这种抽象论证的方式里存在着一种辩证法。芝诺与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是有区别的,他主要是从逻辑上论证概念矛盾关系,从反面揭露矛盾;赫拉克利特则是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辩证性质,从正面肯定矛盾。从逻辑思维的发展来看,芝诺的辩证法思想更为深刻些。

芝诺之后,哲学家麦里梭(萨摩斯人,约公元前5 世纪)对巴门尼德的"存在" 论作了修正。他看到巴门尼德所说的" 存在" 是圆球形的、有限的与唯一的、不动的之间存在着自相矛盾。他在论证" 存在" 的唯一、不动的同时,否定了存在的有形与有限,提出" 存在" 是无限、无形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巴门尼德的学说。

(0)

相关推荐

  • 数是世界的本原?数学的神秘化,未曾设想的哲学道路

    继续之前的内容,哲学在寻求世界本原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当时认识的真实事物,能够去演变出整个世界,无论是水,火,还是气,在概括为本原的时候,总是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原 ...

  • 古希腊哲学(上):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

    本文共计:52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狭隘意义上的哲学诞生于古希腊.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诞生地,其丰富多样的哲学观点奠定了其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 ...

  • 坤鹏论: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上)

    学习哲学史不是为了增加谈资,而是了解各种哲学思想的初心以及其论证过程. --坤鹏论 <希腊哲学史>曾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色诺芬尼是"第一个说出'一'的,但他没有作出清楚的说明& ...

  • 坤鹏论:前苏格拉底哲学之总结(中)

    青史留名的最佳方式是著书立说,在世时就要尽量地去扩散自己的理念,第一让更多人知道,第二让更多人信仰,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自成一派,建立学派,吸引更多同道的追随者.传播者.解释者.研究者. --坤 ...

  • 坤鹏论:一切是“一”,“一”是什么?(中)

    最顶级的谎言就是实话,当然,这种实话必须是修辞过的,引人歧义,让听者自欺欺人,差一级的谎言是九真一假,最蠢的就是一个谎言接一个谎言,越多越难圆不说,还最容易自相矛盾,结果基本是自己拆穿了自己. --坤 ...

  • 论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本原思想

    摘 要: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他们把数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数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的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这种数本原的思想虽然有着时代局限性,但对古希 ...

  • 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发端

    在西方哲学中有很多基本的概念是非常容易弄混的,其中有一个就是'本体论',下面我们就简单说说什么是'本体论'. 1.什么是本体论? 在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转向,这个转向就是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之前,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七:拉丁阿威罗伊主义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七:拉丁阿威罗伊主义 13世纪,德国皇帝兼领西西里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教皇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里他也利用阿拉伯的阿威罗伊主义反对基督教正统神学.弗里德里希本人具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人的思维,反映了在恶劣的环境下争取生存的历程,反映了在他们所不可理解的危险环境中有效地求生存的经历.这种经历,使原始人的思维既有具体.细致观察的倾向,又带着种种神秘思索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4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4 楼观道正式形成后,大体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起,魏末北周以至隋唐之际,该派以终南为中心,包括华山及京城长安在内的关陇一带广为传播,并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崇奉,成为继寇谦之新天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3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3 北魏统治者原为鲜卑族拓跋氏部,自386 年于代北建国后,魏初诸帝便实行了与汉民族相同化的政策,北魏太祖道武帝" 好黄老,颇览佛经" ,太宗明元帝,&q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2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2 (3)寇谦之与新天师道 道教在中国北方的发展主要通过嵩山道士寇谦之(365-448 年)对五斗米道的改革,创立新天师道,实现了道教与封建皇权的结合.寇谦之生活的时代,相当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东晋后期<上清>.<灵宝>等大批新经典的问世,丰富了道教的教义与方术,但在新经典的流传过程中,颇多伪造滥传,致使真伪混淆.且各流道士在传经过程中,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各岛屿.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这个区域在古代世界史上有重大意义,它是古代爱琴文明.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二:来自东方的影响

    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二:来自东方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还受到了古代东方文化的影响.远在西方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时期,东方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地都已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战争的不断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早期哲学之四:理性的民族

    古希腊早期哲学之四:理性的民族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各个民族,在其原始的认识阶段上差不多都产生过拟人的自然观,不过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罢了.然而各民族认识的发展却不是平行的,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在原始的拟人自然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