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何如此相似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一段大家都很熟悉,来自《三国演义》的第一回。
《三国演义》是本好书,我一个朋友说,学好中文,非要选一本书,精读三国就行了。这话有些夸张,但你要不信,有空不妨试试。读历史,人们看的更多的是什么?是故事,这其中的朝廷内的争斗故事尤为吸引眼球,为后人津津乐道。
然而培根说了,读史使人明智。光看这些古代宫廷八卦显然不足以明智吧。再说,机场小说上全是教你做人的,让你耍狠的,学会心机,适当城府的,打造顶级人脉圈……总之,我们不缺这些。
读历史好像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跨越千年,回顾我们这个物种的前世今生,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一种说法,更靠谱一些,人是怎么来的,可能在各家宗教徒眼里和科学家眼里尚有争议,但我们有必要知道的是,古时候大概是什么样子,现代人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权力和民间的关系等等,如今目光所及一切是不是前所未有的?
别说那么远了,就说我们这个国家,五零后六零后生长的环境跟如今的九零后完全是两个世界。但权力和普遍的人性是永恒不变的,正因此,历史与当下会比我们想象得更接近。
权力需要秩序,维持秩序需要财政。权力不是一个真空概念,里面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关组织有关部门之类的表达实际上是抽象的,并没有对应的实体,真实的情况是,里面具体的人在做事情。这也契合了“只有个人才行动”的观念。人都爱钱,皇帝也不例外。但剥得太狠,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也是历史必然。所以,历朝历代都试图平衡好敛财的度。
但权力还有个特性,就是无时不刻扩张的倾向,必然导致臃肿低效,最终财政危机。这时就不再考虑什么“适当的度”了。
比如说历史上曾有过几次的灭佛行动,以为是不是宗教信仰上的战争。实则不然,背后还是为了钱。出家人吃斋念佛与世无争,所以天然不需要纳税和服劳役。这就是个漏洞,很多人会躲到寺庙逃避税收和劳役;寺院占地面积多数不小,这些土地也是免税的;寺庙里大量的铜像,这都是可以回炉做成铜钱的。可以说是非常务实了,财政健康,大家阿弥陀佛,我佛慈悲。财政吃紧,什么如来观音统统都得回炉变现。
权力敛财三大法宝:“国有化垄断”“印钞”“公有土地”。老三样,反复交叉组合拳,推动者历朝历代加速走向毁灭。
国有垄断发明创造奖这面锦旗要送给汉武帝,在“平衡民间经济”等爱民口号下,在桑弘羊为首的奸商建议之下,汉武帝开启了盐铁专卖,算是给后来的各朝各代贡献了一招敛财妙计,影响力指数上千年。
宋朝金融工具盘杂,开启了印钞机的无敌模式。
一旦朝廷掌握了印钞机,通货膨胀就是必然了,成为历朝历代敛财的绝妙手段。循环这样的必然:财政困难——疯狂印钞——恶性通胀——朝廷害怕——回收旧币——发行新币——彻底丧失了信用。纸币成为废纸。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明朝,以往的皇帝一开始还是有准备金意识的,印出来的纸币多少得跟当时的金属货币挂钩,只是最终难以避免地走向偷偷放水。一开始还是皆大欢喜的。到了明朝,朱元璋对财政一无所知,胡乱瞎印,纸币制度初期就崩溃,民间自发退回到金属通货,白银交易。这样一来,民间的经济反而得到了保护。而大明宝钞还有,只不过成为了一种送礼佳品。就等于是纪念邮票了,起到了娱乐作用。
朱元璋迷恋农耕,厌恶贸易,其他附属国只配每年来进贡并领赏。但泱泱大国是要面子的,所以赏赐的总比进贡的多,并且外国友人一路上包吃住,美滋滋排队进贡。虽说是进贡的名义前来明朝,但地下黑市照样搞起。明朝这么做自然入不敷出,进贡受限,贸易阻断,倭寇四起,明朝彻底闭关锁国,发布禁海令。事实上也是禁不住的。并且不只是沿海贸易被断,蒙古人也渴望丝绸啊,蒙古人给明朝传话,开门见山:我们要么抢,要么就在边境搞个交易市场,丝绸不好抢,打战劳民伤财,但你们要不答应贸易,我们30万大军只好南下。所以,你看,并不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贸易的国门,实际上蒙古人早就为了丝绸贸易入侵我中华好几回了。
至于“大跃进”这种事也不是近代独有,早在隋时期就搞过,隋朝灭亡之际,皇家仓库里仍然堆满了帛匹和粮食,民间却是遍地饿殍。
我们在回顾历史上各种“盛世”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是藏富于民还仅仅是皇仓丰裕。通常都是后者,因为朝廷有钱了就瞎折腾,好大喜功,南北战争,扬我国威,载入史册。这一点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无为而治,执政时期静悄悄的反而被当做“不懂治理”。纵火之后扮演一个灭火英雄是惯用伎俩,因为会获得掌声和鲜花,那火一定是刁民放的!
“国富民强”四个字经常是连在一起的,但纵观中国前年的财政史,国富与民强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很多时候是冲突的。上千年来,每一朝代的皇帝都曾高调表达过要吸取前朝各种教训的豪言壮语。南宋皇帝言之凿凿,千万不可向金人学习把货币搞崩溃了,话音未落,南宋印钞机马不停蹄转得叮当响。
正如我前面说的,由于人性和权力永恒的固有特性,各朝各代的兴衰背后的每一次行动的逻辑都很类似。因此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非常有必要了解改朝换代过程中的那些财政密码,相信会有自己的而思考。这就是今天我要隆重推荐的一本书,它有可能是2017年出版的最好图书之一。
这本书就是《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这里是理性乐观派
感谢你的阅读,更感谢你的分享